從OpenAI 的 ChatGPT 到中國的 DeepSeek,全球 AI 競賽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而國產 AI 的進擊速度更是令人驚歎。就在不久前,DeepSeek 強勢登頂國內 AI 榜單,在全球 AI 應用排行榜上僅次於 ChatGPT,成為業內的焦點。
而與此同時,字節跳動的豆包、月之暗面的 Kimi、海螺影片、快手的可靈等國產 AI 助手紛紛躋身全球前二十,一時間,國內 AI 賽道硝煙四起,爭奪著全球使用者的注意力。
然而,當所有人還在聚焦 DeepSeek、Kimi 等國產大模型的較量時,一個全新的 AI 選手卻在一夜之間橫空出世——Manus。2025 年初春,這款號稱“全球首款通用 AI Agent” 的產品,僅用一天時間便刷屏中文網際網路,成為新的輿論中心。
短短幾個小時內,官方邀請碼一度被炒至10萬元,資本市場迅速反應,AI 概念股集體飆升,有人甚至將 Manus 的爆火比作“中國科技的又一次東方破曉”。
這一幕似曾相識,熱議、驚歎、質疑,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Manus 究竟是 AI 時代的“中國式奇蹟”,還是又一次精心策劃的營銷神話?
在鋪天蓋地的討論聲中,我們不妨冷靜拆解這個 AI 新星的真相。
如果說 DeepSeek、ChatGPT 這些 AI 仍然是在大模型技術上精進,那麼 Manus 的亮點,則是主打 AI Agent 概念。它不只是一個聊天 AI,而是一個具備自主思考、任務規劃和執行能力的智慧體。
傳統的 ChatGPT、DeepSeek 仍然依賴使用者輸入問題,然後返回答案,本質上仍是一種“被動問答”的 AI。
而 Manus 的目標則是成為一個真正的“智慧助手”,能夠主動理解需求、拆解任務,甚至自動去完成一些實際操作。
在官方演示中,Manus 展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
企業 HR 招聘管理:能夠自動解壓簡歷、篩選候選人、生成評估報告;
財務資料分析:自動抓取市場情緒,生成專業財務報告;
智慧電商分析:爬取多個電商平臺的銷售資料,提供最佳化建議;
旅行規劃:整合酒店、航班、天氣等資訊,為使用者制定完整的旅行手冊;
程式碼編寫與測試:可以自動拆解任務,編寫程式碼、除錯並打包交付。
相比傳統 AI 只能提供建議,Manus 更像是一個“數字管家”,它不僅能思考,還能動手去執行。這也難怪 Manus 能在短時間內火爆全網,成為 AI 賽道的又一匹黑馬。
雖然 Manus 在概念上令人驚豔,但實際表現究竟如何?
國內知名 AI 媒體 機器之心在拿到 Manus 邀請碼後,進行了第一時間的實測,結果既有驚喜,也有不小的遺憾。
在“寫一個貪吃蛇遊戲”的測試中,Manus 經過自主規劃,完成了程式碼編寫、功能測試、文件整理等一系列操作,最終交付的遊戲可以執行,基本功能齊全。但介面簡陋,且未設定撞牆死亡機制,仍然需要人為最佳化,用時5分鐘。
在分析 Manus 自身的傳播趨勢時,Manus 用了14分鐘制定了 7 個步驟,包括搜尋社交媒體資料、分析傳播趨勢、生成報告等。
然而,它在抓取 Twitter 資料時卻一無所獲,還給出了一個錯誤的解釋:“可能是因為 Manus 是一個較新的產品,或者搜尋條件需要調整。”
當測試人員讓 Manus 在6000 元預算內配置一臺高性價比主機時,Manus 經過 8 步規劃,18 分鐘後生成了一份合理的 PC 配置清單,但整體速度比人工慢,且缺乏創新性最佳化。
而在將網頁功能轉換為 Notepad++ 宏的測試中,Manus“思考”了 21 分鐘,最後生成了一段程式碼,但最終測試時發現,它直接把文字誤刪了……
從測評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來,Manus 確實是一款有趣的 AI Agent,具有一定的自主執行能力。
然而,受限於當前的技術,它的執行速度和成功率仍然有很大的最佳化空間。
如果期待它像《鋼鐵俠》裡的“賈維斯”一樣秒速完成任務,那可能會有些失望,但如果只把它當作一個自動化工具+高階搜尋助手,它仍然能發揮很好的價值。
過去幾年,清華、浙大幾乎主導了國產 AI 創業的敘事。從 DeepSeek、智譜 AI、月之暗面到百川智慧,這些 AI 頭部企業的創始人幾乎都有清華或浙大的背景。
清華姚班、浙大竺院,被認為是國產 AI 創業者的“黃埔軍校”,一度形成了“清華 vs 浙大”的 AI 競爭格局。
它的創始人肖弘,華中科技大學 92 年生的連續創業者,從大學時代起就展現出了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
他曾在校園內開發志願填報助手、微信上牆、圈子集市等多個熱門應用,畢業後創立夜鶯科技,推出了壹伴助手、微伴助手等產品,服務超 200 萬 B 端使用者,並獲得騰訊、真格基金等一線機構的投資。
2022 年,他創立 Monica,並在海外推出 ChatGPT for Google,一年內使用者突破 1000 萬,盈利能力穩定。
如今,他帶著 Manus 再次闖入 AI 賽道,成為國產 AI Agent 領域的破局者。
不僅是華科,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在衝擊“清浙雙寡頭”格局,北大、交大、南大、電子科大等校友們,也在 AI 創業浪潮中嶄露頭角。
國產 AI 創業正在變得更加多元化,從“清華 vs 浙大”的雙寡頭格局,邁向“百花齊放”的時代。
儘管 Manus 在國內大火,甚至邀請碼被炒到 10 萬元,但在海外市場的討論卻相對有限,主流科技媒體和 AI 社群也未對此產品進行特別報道。這與 DeepSeek 在國際 AI 社群掀起的熱潮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種差異或許與 Manus 目前的推廣策略和產品形態有關。
相比 DeepSeek 直接開放 API 並廣泛接受國際測評,Manus 目前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底層技術細節尚未完全公開,也尚未完全開放,國際開發者對其認知相對有限。
與此同時,一些開發者對 Manus 也提出了質疑,認為其架構與 OpenAI Operator、Anthropic ComputerUse 等已有的 AI Agent 方案存在較高相似度,是否具備真正的技術創新仍有待觀察。
在 GAIA 評測方面,Manus 團隊表示其取得了領先成績,但由於 GAIA 評測榜單尚未公開其資料,具體表現仍需進一步驗證。
此外,邀請碼機制也被質疑為“飢餓營銷”,炒作成分究竟有多少,仍有待觀察。
對此,Manus 團隊回應稱,當前的邀請碼限制主要是由於伺服器資源有限,團隊正在加緊擴容,以確保更多使用者能夠獲得良好的體驗。
同時,Manus 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團隊希望透過更穩健的方式推進產品迭代,避免因過快擴張而影響使用者體驗。
國產 AI 正在快速發展,每一款新產品的誕生都是探索過程的一部分。對於 Manus 而言,它仍然處於成長初期,需要更多使用者體驗反饋來最佳化和完善自身能力。
AI Agent 時代尚處在起步階段,未來必然會有更多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智慧體技術真正走向成熟。
期待市場能夠給予更多耐心,讓新生的 AI 技術有足夠的成長時間,也讓國產 AI 在全球競爭中積累更強的競爭力,為世界帶來更具創新價值的智慧化產品。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