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刷屏、輕鬆開發小遊戲,AIAgent會是“終極遊戲外掛”嗎?

「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在繼一個月前DeepSeek引發科技圈大地震之後,今天(3月6日)又一款國產AI產品刷爆了科技圈,那就是由中國創業公司Monica.im研發的全球首款AI Agent產品Manus。在昨天夜裡Manus官方放出演示之後,無數人都在蹲守Manus的內測邀請碼。
圖片來源:Monica.im
而根據Manus官網上的產品介紹,這是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通用AI Agent,它不僅僅是一個只會聊天的對話式AI工具,而是一個真正的自主智慧體(Agent),能夠彌補概念和執行之間的差距,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
和DeepSeek不同的是,Manus本身並沒有自研大模型,它是基於業內已有大模型開發的“套殼產品”。Manus也並非單一技術,而是目前多種前沿AI能力和工具集合之後的產物。如果說OpenAI、DeepSeek是AI應用的基礎大模型,屬於行業的基建工程,那麼Manus就是建立在現有AI大模型基礎之上、專注於應用層的產品,而對普通使用者來說,解決好實際應用場景的產品,就像一個“真正幹活”的“AI打工人”,這會讓普通使用者對Manus擁有非同一般的產品感知。
從提供概念到交付完整任務成果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Manus及其研發團隊Monica.im的來歷。Manus AI的創始人肖弘,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他在畢業之後連續創業,2015年創立夜鶯科技,推出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服務超200萬B端使用者,獲騰訊、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數億元的投資。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季逸超(Peak),曾主導開發千萬級使用者量的“猛獁瀏覽器”,其知識圖譜系統 Magi 為 Manus 的多領域協同能力奠定基礎,季逸超的技術背景或許是為何Manus非常善於使用瀏覽器、和HTML生成結果的原因。
2022年肖弘敏銳洞察到ChatGPT開啟的AI技術革命,成立“蝴蝶效應”公司,推出AI瀏覽器外掛Monica主攻海外市場,並打出了“All-in-One”的概念、也就是AI大模型盒子。透過整合主流大模型(如Claude 3.5、DeepSeek 等),Monica提供聊天、翻譯、文案處理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Monica的中文版已開啟內測。
以瀏覽器外掛形式執行的AI助手Monic
一直到今天,肖弘又帶領團隊推出了號稱首款通用AI Agent產品Manus。在一個專注於AI科技領域的線上學習社群Superlinear Academy上,Manus團隊的Hyan發帖表示:
“Manus是全球第一款通用 Agent 產品,可以解決各類複雜多變的任務。無論你需要深入的市場調研、繁瑣的檔案批次處理、個性化的旅行規劃還是專業的資料分析,Manus 都能透過獨立思考和系統規劃,在自己的虛擬環境中靈活呼叫各類工具——編寫並執行程式碼、智慧瀏覽網頁、操作各類網頁應用——為你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而非僅僅提供建議或答案。
在面向通用AI助手能力的基準評測體系GAIA(General AI Assistants)中,Manus在所有三個難度級別上都取得了新的最先進 (SOTA) 表現,超過了Open AI的同層次AI Agent產品DeepResearch。
為了具體說明Manus和現在常見的聊天問答式AI產品的區別,官方在介紹影片以及官網上都演示了幾個利用Manus在實際使用場景下完成工具的例子。
比如能夠利用Manus進行簡歷篩選工作,你不需要將簡歷壓縮包檔案解壓縮之後一張張上傳簡歷檔案,而是直接給出原始的壓縮包檔案,Manus就會自動解壓縮並一張一張檢索簡歷的資訊,最終給出的結果會包含多維度評估下的排名,甚至可以讓Manus在自己的虛擬機器環境下建立Excel表格來輸出更加視覺化的工作成果。
再比如利用Manus分析亞馬遜過去四個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來確定市場認知和企業輿情的變化。最終Manus也能直接以表格的形式輸出成果。
Manus生成的表格
除此之外,根據今天網上試用過Manus的使用者的反饋,還能直接向Manus提需求,由它直接幫你完成PPT的製作;能夠給Manus一堆電子發票PDF檔案,讓它直接給你整合成Excel表格的形式完成對賬……
如同Manus官方在介紹影片中所說,當其它AI產品只是提供建議與想法時,Manus已經能夠直接交付使用者需要的完整工作成果。一個形象點的比喻就是其它AI聊天產品像是公司內的小組長,只提供關鍵資訊和思路,相當於完成了一個實際使用場景下工作任務的60%,而Manus則是在組長的基礎之上再配備了一個實習生,不僅提供概念與思路,還能夠完成後續一系列的事務性工作,將原始資訊輸出為視覺化的工作成果,相當於完成了工作任務的90%。
這就像產品名字Manus的寓意——“Manus”源自拉丁語Mens et Manus,也就是頭腦和手(mind and hand)——Manus不僅和ChatGpt和DeepSeek等大模型一樣有“腦”分析問題提出概念與建議,它還有“手”完成實際的工作交付任務成果。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Manus這類AI代理產品的出現就已經殺死了大批白領工作崗位,由於本身屬於套殼產品,它依舊會受制於AI大模型的發展,而目前AI大模型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AI幻覺,即AI有時候會捏造一些資料與資訊。
對於一般的聊天型產品來說,這需要使用者去核查AI的回答中涉及到的資料與關鍵資訊,然而對於Manus這種直接交付工作成果的AI代理產品來說,如果執行任務中的某個資料或資訊有誤,那可能會導致整個輸出的成果無效,並且使用者在核查輸出的成果時也更難發現是流程中的哪個環節出現了錯誤。
例如今天知乎上一位使用者在使用Manus分析阿里巴巴股票時,最後輸出的結果市盈率(P/E)為13.9,這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阿里巴巴截止昨日美東時間收盤的市盈率約為19.2),導致最後輸出的圖表作廢,而這個結論出錯有可能是前面的其它財務資料出現錯誤所致。
再比如Manus的一個重要能力維度是Computer Use能力(即AI 直接操作計算機,執行程式碼、瀏覽網頁、分析資料),然而AI在操作計算機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訪問限制,比如在Manus分析亞馬遜財務情況的案例中就出現了AI訪問部分網站時遇到CAPTCHA(即人機驗證碼)的情況。
因此Manus的出現只是讓人看到了未來人機互動的圖景之一,但距離實現“目標—成果”模式,達成完全解放人類雙手讓人類專注於決策、AI專注於執行的圖景還有很多路要走。另一方面對Manus自己來說,作為缺少核心技術的產品,其通用能力在未來有可能直接被基礎大模型吸收,再加上同行很快就能跟進推出競品,所以Manus能否實現穩定商業化變現還有待觀察。
從“AI做遊戲”到“AI玩遊戲”
然後GameLook作為遊戲行業媒體,還想暢享一下類似Manus這樣的AI代理產品對於遊戲行業會有哪有影響。
首先在今天網際網路上Manus內測使用者使用Manus的實際案例中,已經有人利用Manus生成了完整的網頁遊戲。比如有位使用者讓Manus為他生成一個《毀滅戰士》的網頁版遊戲。Manus也完成了實際遊戲製作並且幫他部署好了網頁連結。
此外,還有網友直接使用Manus快速開發出類似沙威瑪遊戲的《北京捲餅傳奇》網頁遊戲,還有射擊小遊戲。
關於利用AI輔助遊戲開發甚至直接生成遊戲的案例,在最近一年已經有了越來越多案例,GameLook過去也報道了很多相應案例,包括前段時間有國外使用者使用了AI程式碼編輯器Cursor、Anthropic的Claude以及Twitter的Grok 3在半個小時內製作了一款網頁遊戲,並在幾天內賺了近30萬元,這一案例還得到了馬斯克本人的點贊。
而GameLook今天想在遊戲研發側之外,從玩家側的角度去談談Manus這類AI代理產品的影響。前文已經說過Manus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Computer Use,而如果涉及到遊戲產品,那就是“AI幫玩家玩遊戲”。
如果是多人遊戲玩家應該會很敏銳地感知到,這會涉及外掛的問題。事實上AI外掛早在2023年ChatGpt被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概念火爆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對於AI外掛,簡單理解的話,它相比與傳統外掛(DMA除外),不需要入侵遊戲客戶端或者是服務端的內部資料,而是透過獲取遊戲畫面內容,利用AI大資料模型進行運算處理,將作弊操作模擬成人為操作,輸入到遊戲中。
早在2023年,騰訊就協助江西鷹潭市警方破獲了全國首例“AI外掛”案件(主要涉及的遊戲是《無畏契約》),嫌疑人通過出售AI外掛獲利629萬餘元。去年該案件一審宣判,被告人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
而日後隨著Manus這種通用型AI代理產品的進一步發展,如果玩家將其運用到遊戲內,就算不是在競技遊戲中使用,透過模擬的“人類極限操作”來破壞遊戲平衡,也可能在各種多人網遊中使用,從而掛件刷裝備、打材料,相當於更加高階的遊戲指令碼。
當然如果從正面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的話,除了競技類遊戲開掛完全是源於玩家的虛榮心和勝負心之外,玩家在PVE類遊戲開掛機類外掛其實一定程度上也與長期運營遊戲的枯燥重複操作有關,而在如今各大品類遊戲都以減負作為關鍵詞的大前提下,遊戲廠商或許也能主動擁抱AI代理產品,來提供比一鍵掃蕩更有趣味性的“遊戲內掛”。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不注重玩家操作反饋的模擬策略類遊戲來說,AI代理能夠幫助玩家進行決策,比如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應該如何進行建築佈局,如何分配資源投入等等,就類似於AI幫助玩家完成了“上網查攻略—按照攻略一步步操作”的過程。這當然會消解掉不少模擬策略遊戲的樂趣,但其實它也同時降低了這些遊戲的門檻,就像現實中其實有很多輕度策略玩家在自己玩遊戲時同樣會選擇查攻略。
當然以上這些功能的實現前提是遊戲廠商願意在遊戲端內接入AI代理的功能,它取決於未來的玩家遊戲習慣是否會發生變化。至今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玩家正在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不愛思考”。根據Quantic Foundry的研究報告,過去八年內玩家遊戲動機中,“策略”項出現了顯著下降。
所以,未來的遊戲內建AI助手,很可能將不再侷限於現在的聊天陪伴、提供情緒價值,而是會變成一個綜合性的助手,幫助玩家進行與遊戲相關的各種決策。就像Manus等AI代理產品未來從”指令-響應”變為”目標-成果”的發展方向那樣,玩家只需要決定自己想幹什麼,比如想獲取某個特定裝備,AI代理就會分析出裝備所需材料的產出、最佳的刷取路線、甚至直接代替玩家進行這些操作。
《和平精英》在上個月接入DeepSeek
或許有人會認為到了這一步,AI代理將遊戲變成了許願機,就失去了遊戲最為重要的互動性,那為什麼還要玩遊戲?這個問題其實就類似於為什麼有玩家會請代練幫自己“養號”一樣,背後的目的可能是為了遊戲的社交價值,也可能是有的玩家本就不喜歡漫長的養成過程。
以上這些主要是在談論多人遊戲,而對於單機遊戲亦或者是內容向遊戲而言,遊戲廠商可以透過AI代理來模擬出更加真實、更具人性的NPC,尤其是對於玩家行為的反饋,從而提升玩家在遊戲世界中的互動感,進而提升代入感和沉浸感。
總而言之,雖然Manus本身作為套殼產品,其技術落地的真實價值暫時不好評估,但就算它只是現有工具的整合,離真正意義上的“AI Agent”尚有距離,它所描述的未來圖景在各個應用場景下都十分值得人期待,其中當然也包含了遊戲,無論是廠商研發遊戲的方式還是玩家玩遊戲的方式都可能進一步革新。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