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刷屏的Manus,海外第一波評論來了:第二個DeepSeek時刻?

Manus終於火到海外了。
上週,Manus橫空出世,以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在國內社交媒體上刷頻。但爆火同時也被質疑存在過度營銷之嫌,其中一大質疑是,Manus的"爆火"主要侷限於國內,在海外卻無人問津。
而這個週末,Manus開始破圈了,福布斯等主流媒體開始關注,也成為海外科技博主熱議話題,一眾科技大佬紛紛展開測評,有媒體稱熱度甚至趕超流行音樂女王黴黴的演唱會。
熱議之下,Manus獲得不少好評。比如知名AI博主Rowan Cheung稱之為中國的“第二個DeepSeek時刻”,Hugging Face的產品負責人稱Manus是他嘗試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AI工具”。
不過,也有使用者在測試中發現體驗並不順暢而持保留態度。

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自主的AI代理

3月8日,福布斯文章稱,Manus這個來自中國的AI代理正在改變一切。
福布斯稱Manus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和行動的革命性AI代理,重新點燃了一個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的辯論:當人工智慧不再尋求許可,而是開始自己做決定時,會發生什麼?
在福布斯看來,Manus不僅僅是一個聊天機器人,也不是一個披著未來主義品牌的改進搜尋引擎。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自主的AI代理:
一個不僅僅協助人類的系統——它取代了人類。從分析金融交易到篩選求職者,Manus在數字世界中無需監督地導航,以一種即使是經驗最豐富的專業人士也難以匹敵的速度和精確度做出決策。本質上,它是一個數字通才,被訓練來管理跨行業的任務,而沒有人類猶豫不決的低效。

第二個DeepSeek時刻

知名AI博主、曾專訪扎克伯格並率先發布Llama-3開源訊息的Rowan Cheung轉發了Manus的官方影片,並將Manus比作“中國的第二個DeepSeek時刻”,並預測其進入美國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這是Rowan首次發文討論Manus。目前,這條推文評論接近600條,瀏覽量超260萬。
Rowan在評論裡介紹了自己的體驗經過。在收到邀請碼後,他先測試了Manus建立個人傳記並基於此傳記部署網站的能力。Manus透過他的社交渠道、瀏覽文章,併成功部署了網站,且資訊100%準確,包括最新的資訊。
接下來,Rowan測試了Manus在提供實用資訊方面的表現,例如尋找舊金山最佳租車地點,要求滿足低犯罪率、大量人工智慧活動和高密度的雄心勃勃的年輕企業家。Manus提供了4個非常準確的選項。
Rowan進一步測試了Manus完成長時間研究任務的能力,要求它建立一門關於內容創作人工智慧的完整課程。Manus花了近2個小時完成,最終提供了一門包含8章的課程,其中包含工具、用例和提示示例。
一番體驗下來,Rowan認為Manus“並不全是炒作”。
專注於搜尋引擎最佳化(SEO)的X使用者Julian Goldie直言,在看到Manus的實際效果後,他取消了每月200美元的ChatGPT訂閱,他認為Manus正在重新定義瀏覽器自動化的功能。
經過測試,Goldie總結了Manus的強大功能:能夠同時控制50個瀏覽器、即時建立和編輯檔案、部署功能齊全的網站……
不僅如此,Goldie認為Manus在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上都能“秒殺”競爭對手,不僅在研究方面比任何競爭對手都更快,能夠快速生成綜合報告和視覺化效果,而且使用Manus可以節省數千美元。
Hugging Face的產品負責人Victor M測試了Manus的程式碼生成功能,展示了Manus編寫的一個使用Three.js庫控制飛機的遊戲。
Victor M大為驚歎,稱他嘗試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工智慧工具”。他表示,Manus的使用者體驗(UX)是許多其他工具承諾過的,但Manus真正實現了。
X使用者Umar Jamil分享了使用了Manus 來幫他在倫敦找房子的過程,他對Manus推薦的社群非常滿意,並且很快就要搬過去了。
Umar Jamil的需求是在倫敦找到一個公寓,要求通勤時間不超過一小時,租金不超過1750英鎊,至少有一間臥室和一個大客廳。
Manus 花了大約10分鐘內完成了研究任務,透過建立一個待辦事項列表來構建研究計劃,並將所有中間結果儲存在檔案中,隨著找到更多資訊不斷編輯這些檔案。它會瀏覽網際網路,尋找所有與研究相關的有用資訊。
最後,Manus 推薦了幾個區域,並推薦Walthamstow Central為最佳選擇,因為它通勤時間僅為17分鐘,租金在1300至1700英鎊之間,且在預算內有較大的居住空間。
找到滿意房子後,Umar Jamil連發數條推文表達他的震撼,稱Manus ~= Claude + MCP*1000 + Deep Research+ Operator,還發問:“馬拉多納是‘上帝之手’,Manus會是‘AGI之手’嗎?”

耗時太長、資訊不準…吐槽也不少

Manus在海外的快速崛起也伴隨著爭議,一些使用者和專家對其技術成熟度提出質疑,也有一些早期使用者表示體驗Manus的過程並不順暢,而且存在一些事實性錯誤。
AI初創公司Pleias的聯合創始人Alexander Doria在測試Manus時遇到了錯誤資訊和無限迴圈的問題。
Jackson Laboratory 教授Derya Unutmaz對比了OpenAI的Deep Research和Manus的效能。
Deep Research在不到15分鐘內完成了任務,而Manus AI在執行50分鐘後,在步驟18/20時失敗了。
Unutma觀察了Manus AI的輸出,認為其表現相當好,並進行了第二次嘗試。但第二次嘗試在20分鐘後,在步驟9/20時也失敗了,Unutma推測可能是Manus AI的伺服器過載。
也有使用者指出,Manus在事實性問題上會犯錯誤,並且並不總是引用其工作來源,有時會遺漏很容易在網上找到的資訊。
X使用者Teortaxes認為Manus是一個針對社交媒體影響者極度最佳化的產品,這解釋了它為何如此受歡迎:
該產品在生成主題內容、旅行計劃等一般興趣方面表現良好,但在STEM領域協助和程式設計方面表現不佳,甚至不如使用谷歌搜尋。
Teortaxes提到Manus AI在處理某些任務時的輸出質量不高,與將文件直接輸入ChatGPT/Gemini相比沒有太大優勢,稱之為“相當標準的GPT廢話”。
TechCrunch記者Kyle Wiggers自己對Manus的體驗也不太好。
他讓Manus處理一個看似簡單的請求:從他所在地區的頂級快餐店訂購一份炸雞三明治。大約十分鐘後,Manus崩潰了。在第二次嘗試中,Manus找到了符合他標準的選單項,但無法完成訂購過程,甚至無法提供結賬連結。
Wiggers還讓Manus預訂從紐約到日本的航班,但Manus只能提供幾個航空網站和像Kayak這樣的機票搜尋引擎的連結,其中一些連結是無效的。此外,Manus在嘗試預訂附近餐廳的座位和構建一個以《火影忍者》為靈感的格鬥遊戲時也失敗了。

Manus的雙重顛覆:加強中國AI敘事,重定義智慧邊界

眼下Manus還需要邀請碼才能用,它到底是AGI降臨的前奏,還是又一個過度營銷的AI產品?等更多人用上了,市場自然會給出答案。
無論如何,Manus的橫空出世為AI發展帶來了雙重突破。一方面,Manus進一步加強了中國AI的敘事。多年來,全球AI敘事一直圍繞著OpenAI、谷歌、Meta等美國科技巨頭展開。而Manus繼DeepSeek之後,再次證明了中國在AI領域的實力。
另一方面,Manus顛覆了AI發展的既定路徑。過去,業界普遍認為誰能打造出更強大的語言模型、更復雜的聊天機器人,誰就能主宰AI的未來。而Manus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路徑——它不僅僅是對現有AI的迭代升級,而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智慧正規化:從被動響應指令到主動規劃行動,從聊天機器人到自主代理,Manus或許正是AGI破繭而出的第一道曙光。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