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癌症增加76萬!新冠病毒大規模誘發癌症?這鍋不背!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這兩天,有朋友給尹哥發來這個影片求證。影片列舉了2016年和2022年中國新發癌症人數的對比,以及一些關於新冠病毒感染對癌症、免疫系統等影響的論文,最後驚呼:新冠病毒感染讓國人更容易罹患甲狀腺、前列腺等癌症;而某些癌症新發人數減少,則是因為新冠已經把易感人群搞死了!
△ 提示:謠言影片,請勿傳播!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不輕。對於“談癌變色”的中國人來說,這一結論不就間接等於“談到新冠也得變個色嗎”?而且最近處於一波新冠高發期,這個影片在各個微信群裡轉發,除了製造恐慌,影片作者還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請大家跟著尹哥來一層一層剝開分析:
首先,資料使用不當。
影片裡提到的2022年中國新發癌症資料是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上的論文。據介紹,該研究得出的資料並不是實際監測得到的,而是為了確保中國的資料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佈的資料一致,根據2010年-2018年連續監測資料建立趨勢模型得到的。通俗的說,這些其實是模擬資料
△ 文章說明2022年的資料是根據2010年-2018年連續檢測的資料趨勢建立的模型
而影片裡提到的對比資料,也就是2016年中國新發癌症資料,則是一個真實監測的資料。模擬資料只是一個推測,如果直接拿模擬資料和真實資料對比,就敢下一個肯定的結論,是極度不嚴謹的。
再說,難道根據2010年-2018年的資料,能預測出幾年後會出現一個對癌症發生有深度影響的病毒嗎?如果不能,影片作者都何以得出如此結論,把鍋甩給新冠病毒呢?
△ 影片裡提到的2016年、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資料對比
其次,忽略基本的醫學常識。
‍‍
尹哥經常講,沒有突然發生的腫瘤,只有突然發現的癌症。癌症的發現可能是在某一次檢查,但其形成是個漫長的過程,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至少3-15年是個常見的區間。
而我們都知道,新冠在國內大面積感染是在2022年底。即使真的對癌症的發生有一些影響(別怕,我說的是即使),那麼集中被篩查出來的高峰期也應該是在三五年後。
再次,支撐證據列舉不當。
‍‍‍‍‍‍‍
有朋友說,不管是預測還是真實資料,2022年中國甲狀腺癌新發病例就是變多了,這你怎麼解釋?那我們就以甲狀腺癌為例展開說說。
《國家癌症中心雜誌》釋出資料顯示:2000年到2016年,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了20倍,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增長,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第七位的常見癌種。所以,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不是2022年突發的,就算沒有新冠病毒影響,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也是一路攀升的。
這一現象不只發生在中國,資料統計,過去30年全球的甲狀腺癌新發病例都有大幅度的增長,但死亡率幾乎都穩定在較低水平,甚至有所降低。以韓國為例,其甲狀腺癌患者數量也在短短的10年內暴漲了15倍,菠蘿的這張圖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發生率和死亡人數之間的對比。
究其原因,恰恰是因為甲狀腺癌被過度篩查了。超聲等現代精準診斷技術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使得我們能夠檢測到大量以前難以發現的較小的腫瘤。2020年IARC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某些國家中,60%-90%的甲狀腺癌病例都是因過度篩查發現的
溫馨提示,過度篩查只是篩查出來的主要因素,碘攝入異常、遺傳、輻射損傷、不良生活習慣,以及肥胖等代謝綜合徵等也是誘發甲狀腺癌的因素,大家還是應該瞭解風險、及時預防。
最後,新冠病毒真的會引發癌症?
看到這,有朋友可能會問了,難道新冠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新冠確實會帶來長期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問題。但是否真的導致癌症,目前全球都還在研究,尹哥不敢過早下結論。至於新冠病毒感染人次,全球那都多了去了,可遠遠不是中國才有,如今已經無法統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未來三年全球發達國家人均預期壽命的變化,以及對癌症影響的相關研究。
至於影片裡面提到的幾篇論文,尹哥也找原文大致看了看,文章確實在新冠病毒感染和癌症康復、治療等相關方面的關聯做了探討,但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兩者之間有明確的因果關係,自然也沒有影片裡描繪的那麼誇張。
還有一點希望大家明白冠狀病毒的祖宗,至少在2.5億年前就和人類祖先交過手也留下了痕跡。這些“祖宗”(它們剛出來的時候,可能也叫“新冠病毒”)也可以破壞免疫系統,只是這幾年人類第一次有了測序和大規模核酸檢測能力,可以盯著把病毒扒開看而已,別覺得新冠病毒有多特殊
尹哥不是要證明新冠病毒是無辜的,只是現在造謠都學會搞得真真假假,比如前半句“新冠病毒破壞免疫系統”為真,但後半句硬生生得出結論就有些牽強了。這個影片的問題在於把兩個事物強行加以聯絡,並且還添油加醋,強扭邏輯,終於扯成了因果關聯。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關注,稍微不注意就上當了。
還是那句話,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如果後續再看到類似的影片,還請大家擦亮眼睛,理性思考。
參考資料:
1.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4, 4(1): 47-53.
2.Zheng R, Zhang S,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 2(1): 1-9.
3.菠蘿因子.中國甲狀腺癌人數突然飆升,多數是女性,為什麼?怎麼辦?
4.Li M, Zheng R, Dal Maso L, et al. Mapping over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in China[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1, 9(6): 330-332.
5.Vaccarella S, Franceschi S, Bray F, et al. Worldwide thyroid-cancer epidemic? The increasing impact of overdiagnosis[J]. N engl j med, 2016, 375(7): 614-617.
6.Ahn H S, Welch H G. South Korea’s thyroid-cancer “epidemic”—turning the tid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3(24): 2389-2390.
7.Mengmeng Li, et al., (2021). Mapping over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1)00083-8
8.Gu X, Wang S, Zhang W, et al. Probing long COVID through a proteomic lens: a comprehensive two-year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hospitalised survivors[J]. EBioMedicine, 2023, 98.
9.The Oncogenic Potential of SARS-CoV-2
10.Costanzo M, De Giglio M A R, Roviello G N. Deciph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RS-CoV-2 and canc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3, 24(9): 7803.
11.Ogarek N, Oboza P, Olszanecka-Glinianowicz M,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as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J]. 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 2023, 10: 1260776.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