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得癌症的拜登有用嗎?

靠譜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美國華人雜談

作者 | 莫萊斯
全文共 4315 字,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本文系作者原創,授權“美國華人雜談”獨家釋出。已開通快捷轉載,歡迎轉發。
請使用網站Justicepatch.org檢視完整文章及更多內容,為防失聯,請透過郵件訂閱網站,或關注我們的電報頻道:https://t.me/piyaoba

2025年5月18日,前總統喬·拜登的辦公室釋出宣告,82歲的他被診斷患有晚期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拜登曾以無比的韌性,克服喪子之痛等個人悲劇,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領導美國應對疫情、經濟危機與政治分裂。
醫療報告顯示,拜登的格里森評分高達9分(滿分10分),表明癌細胞極具侵襲性,生長迅速且擴散風險極高,屬前列腺癌中最嚴重的型別。醫學專家解釋,格里森評分反映癌細胞在顯微鏡下的異常程度,評分越高,預後越差。當癌症擴散至骨骼,生存率通常顯著下降,且難以根治。儘管激素療法可緩解病情、延長生命,但治癒希望渺茫。據美聯社報道,晚期前列腺癌雖可控制,卻無法痊癒。在美國,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僅次於皮膚癌,也是繼肺癌之後導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約每八名男性中就有一人會在其一生中被診斷出此病。雖然大多數前列腺癌生長緩慢,但像拜登這樣的高評分病例異常兇險。
拜登公佈癌症病情,正逢民眾對他和民主黨極度失望之際。每逢美國總統大選落幕,敗選一方總會將失利歸咎於候選人及其團隊的失誤,而2024年的大選尤為如此。拜登的黯然退選與民主黨在選戰中的慘敗,引發了對這位前總統及其幕僚的激烈指責。即將出版的《原罪:拜登總統的衰落、掩蓋和他再次參選的災難性選擇》一書和診斷披露,更將公眾的憤怒推向高潮。這場風波不僅讓人質疑拜登的健康與執政能力,也讓人們傾向於將他視為民主黨失利的替罪羊。
然而,將左翼所有的政治問題歸咎於拜登一人,既是醜陋的虛偽,也是自欺欺人。民調顯示,民主黨支援率跌至歷史低點,遠非拜登的記憶力或體力問題所能解釋。與此同時,美國政黨政治的透明度問題也暴露無遺:選民有權知道候選人的真實狀況,政黨卻常以選舉利益為名掩蓋真相。
《原罪》:健康與認知爭議的導火索

拜登的癌症診斷公佈之際,正值一本極具爭議性的新書——由CNN主播傑克·塔珀和Axios記者亞歷克斯·湯普森合著的《原罪:拜登總統的衰落、掩蓋和他再次參選的災難性選擇》——即將出版。書中摘錄已在媒體廣泛流傳,點燃了關於拜登健康與認知能力衰退的激烈爭論。作者認為,民主黨在2024年大選中失利,部分原因在於拜登不顧公眾對其年齡和健康的擔憂,執意尋求連任,最終在2024年7月退出競選,迫使民主黨倉促推舉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作為候選人。
《原罪》最尖銳的指控是,拜登在總統任期內,特別是在2024年競選週期前後,身體和認知能力顯著衰退,而其核心幕僚、團隊乃至家人卻系統性地“掩蓋”這一事實,以維護其政治形象和競選可行性。書中提及,拜登團隊在內部討論中甚至考慮過如果連任成功,他可能需在公開場合使用輪椅,這一細節間接反映了其健康狀況的嚴峻。
拜登方面對此予以否認,但晚期癌症診斷的披露——特別是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的嚴重程度——讓許多人認為,這為書中關於健康“掩蓋”的指控提供了某種佐證。公眾不禁質疑:如此嚴重的病情為何未能更早發現並公開?這進一步加劇了對拜登健康真相是否被刻意隱瞞的猜測。
川普及其政治盟友,包括副總統JD·萬斯,迅速抓住這一事件,公開質疑拜登為何未更早披露病情,甚至暗示其健康問題可能早已被知曉卻故意隱瞞。萬斯在羅馬參加新任教宗就職典禮期間,透過空軍二號回應稱,他祝願拜登早日康復,但同時強調:“我們必須誠實地審視前總統是否具備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這不是政治分歧,而是基於對其健康狀況的合理擔憂。”此番言論引發民主黨強烈反響,前共和黨眾議員芭芭拉·康斯托克在X平臺上斥責萬斯“毫無風度”,民主黨策略師克里斯·傑克遜則稱其為“冷血的食屍鬼”。

拜登本人則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癌症觸及我們所有人。吉爾和我深知,我們在最破碎之處往往最為堅強。”這一表態展現了他面對個人悲劇的勇氣,也讓人想起他如何在喪子之痛後仍堅持為國效力,但未能平息關於其健康透明度的爭議。
為何未能更早確診?生存率如何?
拜登的晚期前列腺癌診斷引發了廣泛疑問:為何如此嚴重的病情未能更早發現?
據報道,拜登是因為出現泌尿系統症狀接受檢查,醫生在其前列腺發現結節,進而確診為四期癌症。《生活科學》指出,前列腺癌早期往往缺乏明顯症狀,尿頻、尿流減弱等常見表現容易被忽視或歸因於老年問題,如前列腺增生。癌症發展到晚期並擴散至骨骼後,骨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才會顯現。華盛頓大學前列腺癌專家丹尼爾·W·林博士對《紐約時報》表示,拜登的泌尿症狀可能並非由癌症直接引發,而是透過檢查偶然發現結節,進而透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試和核磁共振確診。
醫學界對高齡男性前列腺癌篩查的指南存在爭議。美國癌症協會建議50歲以上或高風險人群定期進行PSA篩查,但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認為,對於70歲以上男性,篩查可能弊大於利,因為這類老年人因其他疾病去世的機率可能高於前列腺癌。
不過,目前醫學界對拜登可能何時患病、甚至是否早先已知道自己生病,仍然意見不一。擔任拜登政府新冠疫情顧問的腫瘤學家兼教授伊齊基爾·伊曼紐爾 (Ezekiel Emanuel)對MSNBC指出,考慮到拜登的癌症已經擴散到骨頭,他可能在“擔任總統期間就患上了這種病”。哈佛醫學院的馬克·加尼克博士強調,晚期前列腺癌的初診並不罕見,符合醫學常規。拜登的長子博·拜登在2015年因致命腦癌去世,年僅46歲,拜登本人在2023年接受了皮膚癌切除手術並向民眾公開病情。
儘管四期前列腺癌無法治癒,近年來的醫學進步為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紐約時報》報道,受益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國防部資助的研究,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杜克大學的前列腺癌專家賈德·莫爾博士表示,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如今可存活5至10年甚至更久,像拜登這樣的高齡患者“有望因自然原因去世,而不是死於前列腺癌”。治療的核心是切斷癌細胞賴以生存的睪酮,過去需透過手術摘除睪丸,如今可透過注射或口服藥物實現。
此外,醫生常結合雄激素阻斷劑、化療或放療,根據骨轉移程度定製治療方案。新型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PET掃描技術能更早發現癌細胞,提高治療效果。林博士指出,拜登在總統任上發起的抗癌計劃為這些進步提供了重要支援。莫爾博士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預後表示樂觀:“過去十年,生存率幾乎翻了三倍,我們現在有更多治療手段。”這意味著,儘管拜登的診斷令人擔憂,現代醫學為其提供了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機會。
然而,在《原罪》引發的爭議背景下,診斷的“延遲”仍被部分人解讀為有意“掩蓋”,加劇了公眾對透明度的質疑。
拜登不應是替罪羊,民主黨需要停止推卸責任
拜登執政四年,他的體力和認知能力確實是在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衰退,對他健康爭議的發酵不可避免地侵蝕了公眾對拜登及民主黨的信任。《原罪》中引用了奧巴馬前顧問戴維·普洛夫的話:“作為一個政黨,我們被拜登搞得太慘了。”但是,在大選後,民主黨將本黨未能入主白宮,歸因於拜登一個人的傲慢固執,這是一種自欺欺人。民主黨今年以來幾乎一蹶不振,一味指責拜登,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否認?
《原罪》披露的細節——如拜登在2019年競選期間忘記長期幕僚名字、在2020年忘記《獨立宣言》詞句、甚至在2024年好萊塢籌款活動中未能認出喬治·克魯尼——加劇了對拜登認知能力的質疑。那麼,民主黨人對喬·拜登的身心衰退瞭解多少?他們是什麼時候知道的?如果他們知道了,為什麼沒有更多人站出來談論這件事?
書中描述,白宮演講稿被簡化,詞彙量減少,拜登對提詞器和筆記的依賴增加,這些細節表明其團隊在無意或有意間掩飾了其衰退。《原罪》與《紐約客》的報道顯示,黨內高層對拜登的狀況早有察覺,但因擔心公開討論會損害選舉前景,選擇保持沉默。甚至在2024年辯論後,拜登團隊仍試圖以“準備不足”或“過度準備”搪塞其表現不佳,而非直面健康問題。這種掩飾邏輯——“如果承認總統無法勝任,就等於承認我們無法贏得選舉”——不僅讓民主黨錯失調整戰略的時機,也讓卡馬拉·哈里斯在接棒時面臨更大挑戰。
選舉是兩種願景之間的較量。如果哈里斯有更多時間準備,是否真能扭轉選情?民調顯示,拜登的經濟、移民和外交政策支援率低迷(分別為36%、28%和33%),任何民主黨候選人都難以擺脫其執政記錄的拖累。在2024年選舉策略中的失敗不應僅歸咎於拜登的個人選擇,而應視為整個民主黨戰略失誤的縮影。拜登誤判了美國政治的“川普時刻”,試圖以正常總統的治理方式,透過漸進式改革和兩黨合作恢復自由主義平衡,卻未能對抗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的浪潮。這種戰略的失敗,遠比其健康問題或連任決定更值得反思。
拜登的健康問題暴露了民主黨內部的權力困境。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民主黨在2020年和2024年的競選中,未能清晰定義自身立場,過度依賴“反川普”作為核心敘事。《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指出,民主黨需要回答的不是“拜登何時知道自己不行”,而是“民主黨何時能明確自己代表什麼”。拜登的健康爭議,映照的是民主黨更深層的戰略與身份危機。
民主黨如今的處境令人遺憾又惱火。失敗總是會引發反思和相互指責,而當失敗的結果是引入一位威權主義者,而國會不得不妥協時,美國人面臨的道路顯然更加艱辛。話雖如此,但把拜登當替罪羊實在是過於草率。總的來說,拜登的任期是成功的,他得到的讚譽比他應得的要少,而民主黨對他人的指責多過對自身的反省——民主黨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傳遞資訊、定位以及如何有效地對抗這個政權。但最終,責任在每個選民身上——我們將如何捍衛民主,如何避免這個國家夢遊般走向一個不可挽回的未來。
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和觀點。
關注我們,不再失聯
電報頻道t.me/piyaoba

檢視更多精彩文章,請前往正義補丁網站justicepatch.org

參考資料:
https://www.newsweek.com/jd-vance-joe-biden-cancer-reaction-2074364
https://www.newsweek.com/jake-tapper-draws-liberal-outrage-over-new-biden-book-2073352
https://apnews.com/article/joe-biden-prostate-cancer-diagnosis-e0cce67459403e192ba06aebb4db31ec
https://www.nbcnews.com/health/health-news/bidens-prostate-cancer-diagnosis-unusual-not-unheard-doctors-say-rcna207640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do-doctors-treat-aggressive-prostate-cancer-like-joe-bidens/
https://www.livescience.com/health/cancer/joe-biden-diagnosed-with-aggressive-prostate-cancer-what-you-need-to-know
https://www.npr.org/2025/05/19/g-s1-67557/up-first-newsletter-joe-biden-prostate-cancer-kentucky-missouri-virginia-storms-israel-hamas
https://cn.nytimes.com/health/20250520/joe-biden-diagnosis-prostate-cancer/
https://www.dailysignal.com/2025/05/17/scapegoating-joe-biden-isnt-going-to-solve-the-democratic-partys-problems/
https://www.nytimes.com/2025/05/20/opinion/biden-tapper-parnes-allen.html
相關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