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羅

2025年4月30日13時08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返回艙於12時17分接到返回指令後,與軌道艙和推進艙依次分離,啟動返回制動發動機,最終成功著陸。搜救分隊及時抵達現場,確認航天員健康狀況。
神舟十九號於2024年10月30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與天和核心艙對接。三名航天員在軌駐留183天,期間進行了3次出艙活動,完成空間站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貨物出艙任務以及裝置的安裝除錯等工作,為空間站長期穩定執行積累了寶貴經驗。乘組還創造了單次出艙活動時長的世界紀錄,並在地面科研人員配合下,完成了多個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
航天員蔡旭哲成為在艙外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兩名“90後”航天員宋令東、王浩澤圓滿完成首飛任務。神舟十九號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據新華社訊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3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決定免去金壯龍的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職務,任命李樂成為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
李樂成是第二十屆中央委員,今年2月已經擔任工信部黨組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李樂成出生於1965年3月,湖北監利人,曾在湖北工作多年,擔任過宜昌市市長、湖北省發改委主任、襄陽市委書記等職。2017年6月後,他歷任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等職。
2021年10月,李樂成任遼寧省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副省長、代理省長。2022年1月,他當選為遼寧省省長,直至今年2月履新工信部。
2025年4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雄安新區註冊成立航天產業投資(雄安)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產投”),註冊資本8億元。該公司由張宏擔任法定代表人,經營範圍包括自有資金投資的資產管理服務、投資活動、園區管理、工程管理、非居住房地產租賃、企業管理諮詢以及技術服務等。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全資子公司)持股62.5%,中國航天商業衛星公司持股37.5%。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25年3月26日,法定代表人為邵文峰,註冊資本8億元,註冊地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目前,邵文峰擔任航天產投董事長,張宏任總經理。
此前,中國航天商業衛星公司已於2024年9月22日在雄安成立,註冊資本12億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1%,其他股東包括北京衛星製造廠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裝置製造總廠有限公司等。2024年10月1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推動空天資訊和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加快形成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
4月30日訊息,四川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四川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提出,以“快速製造—快速響應—快速發射”能力為牽引,規劃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打造技術創新支撐平臺,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10個以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0個以上;構建“雙核(成都都市圈、涼山州) 引領、多地(綿陽市、宜賓市、瀘州市、南充市、自貢市、遂寧市、內江市等) 協同”的空間佈局,形成多業態融合的商業航天產業體系;推動空天資訊規模化應用,形成30個以上典型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力爭2025年航天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2030年航天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培育百億級企業2—3家,50億級企業3—5家,10億級企業10家以上,打造商業航天創新發展新高地。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重要專案簽約儀式29日在福州舉行,福建省數字經濟領域50個重點專案現場達成合作,總投資規模達505億元人民幣。本次活動透過峰會平臺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重點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發展。

福建省資料管理局負責人披露,本次簽約專案90%以上資金投向數字產業化領域,其中單筆超10億元專案達17個。人工智慧算力中心、工業機器人研發基地、商業衛星應用平臺等前沿專案集中亮相,同時涵蓋數字醫療、智慧物流、智慧網聯汽車等融合型產業,並探索低空經濟、量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賽道。
投資方陣容呈現多元化特徵,三大電信運營商與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同場簽約,港臺企業投資專案首次突破三家。值得注意的是,民營資本在本次簽約中表現活躍,貢獻了85%以上的投資額度。微醫數字醫療平臺、創維智慧終端研發中心等創新型企業專案成為亮點。
官方資料顯示,自去年峰會以來福建省數字經濟招商成效顯著,本屆峰會累計對接專案455個,引資規模同比增長12%至2280億元。主管部門表示,這批具有技術引領性的專案將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2025年4月29日上午9:37,美國螢火蟲航天公司的阿爾法火箭在執行FLTA0006任務時發射失敗,未能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LM 400技術演示衛星送入軌道。故障發生在火箭級間分離階段,導致末級發動機噴嘴嚴重受損,推力驟降,最終火箭僅達到320公里高度,未獲得足夠軌道速度,墜入南極洲附近海域。螢火蟲航天公司與美國聯邦航空局及客戶聯合調查根本原因。洛克希德·馬丁表示,儘管任務失敗,積累的經驗仍將應用於後續專案。LM 400衛星原計劃測試SmartSat軟體動態重構能力,設計載荷能力達1100公斤。此次發射經歷了長達六週的延期,部分原因是范登堡基地3月7日X-37B空天飛機著陸事件導致設施排程緊張。阿爾法火箭此前五次發射中僅有兩次被認定為完全成功。
FCC主席Brendan Carr指出,現行EPFD限制已無法適應技術發展需求,阻礙了頻譜共享和衛星寬頻的發展。NGSO運營商如SpaceX主張放寬EPFD限制,以釋放Ka和Ku波段的潛力,而GSO運營商則警告此舉可能危及核心服務並抑制創新。資料顯示,2024年商業GSO通訊衛星訂單量僅6顆,創20年來新低。
此次規則審查緊隨SpaceX提交的EPFD豁免請求,與其第二代星鏈系統升級計劃密切相關。FCC近期還推進了多項太空領域改革,包括開放C波段頻譜、提升直連手機衛星服務功率,以及簡化審批流程。
2025年4月29日,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宣佈與國防承包商L3Harris Technologies合作,開發符合軍事和公共安全使用者標準的衛星載荷。此舉標誌著亞馬遜不僅在商業寬頻領域與SpaceX的星鏈競爭,還進軍政府和軍事通訊市場。儘管Project Kuiper的3200多顆低地球軌道(LEO)衛星星座仍在早期部署階段,但L3Harris通訊系統總裁Sam Mehta表示,現在合作可以影響專案要求。
亞馬遜的AWS雲基礎設施是其競爭優勢之一,能夠提供通訊以及先進的資料處理和分析能力。例如,戰場士兵可透過手持電臺訪問關鍵情報,具有與封閉戰術網路相同的安全市 resilience和加密功能。
合作重點是開發具有“ guaranteed landing rights”的加密通訊,解決國際政府對資料主權和安全的擔憂。L3Harris正在為美國空軍開發混合終端,可連線傳統軍事衛星和商業網路,包括Kuiper系統,以增強戰場通訊的冗餘性。Kuiper Government Solutions總裁Rick Freeman表示,與L3Harris的合作將為客戶提供全球通訊能力、更高的彈性和改進的安全性。

2025年4月29日,Slingshot Aerospace宣佈推出主權空間目標跟蹤(Sovereign Space Object Tracking)服務,旨在幫助各國建立獨立的空間監測能力。該服務使國家能夠自主監控、跟蹤和分析太空物體,而不依賴其他國家或商業提供商。Slingshot計劃與政府合作,幫助其建設感測器網路,並提供現有的全球感測器網路訪問許可權,該網路目前覆蓋22個地點。公司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在英國也有業務,主要與美國政府合作,現在計劃支援希望增強太空可見性的國家。Slingshot的首席資料和資訊官Erik Ekwurzel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擁有主權能力的必要性,以確保其太空資產的安全和可持續管理。公司提供的選項包括購買用於跟蹤低地球軌道或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太空凝視陣列,或接入Slingshot現有的全球感測器網路。
2025年4月29日,Apex宣佈在C輪融資中籌集了2億美元,此次融資由Point72 Ventures和8VC領投,現有投資者Andreessen Horowitz以及新加入的Washington Harbour Partners和StepStone Group參與。Apex計劃利用這筆資金加速其衛星匯流排的生產,並提高製造過程的垂直整合度,以更快地向客戶交付衛星匯流排。

Apex的執行長Ian Cinnamon表示,公司並未主動尋求C輪融資,而是由於投資者對其市場表現的興趣濃厚,主動提出投資。此次融資超額認購,需求達到3倍。Apex計劃利用這筆資金增加衛星製造的垂直整合,庫存更多元件和完全組裝的衛星匯流排,從而加快交付速度。
Apex的衛星匯流排在國家安全應用領域需求增長,包括Space Development Agency的導彈跟蹤和通訊星座,以及Golden Dome導彈防禦計劃。公司已收到足夠訂單,使其洛杉磯工廠在未來一年保持繁忙,該工廠設計產能最終可達每月12顆衛星。目前,一顆Aries衛星已發射並執行超過一年,公司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將有多顆Aries衛星發射。

據space.com網站訊息,由萊納德・大衛撰寫的報道稱,一艘53年前失聯的蘇聯金星著陸器即將重返地球。
1972年3月下旬,蘇聯發射了“宇宙482號”探測器,原本計劃用於探測金星。但在火箭助推前往金星的過程中,該探測器出現故障。搭載它的聯盟號助推器上半部分提前關閉,導致探測器的有效載荷被困在地球軌道。荷蘭衛星觀測者馬爾科・朗布羅克多年來一直用望遠鏡觀測這一環繞地球的失控航天器殘骸。他報告稱,大約在從現在起的兩週後,即5月9-10日前後,“宇宙482號”的下降艙,也就是53年前那次失敗的蘇聯金星探測任務中的著陸模組,將不受控制地重返地球。“宇宙482號”是“金星8號”的姊妹探測器,“金星8號”於1972年7月成功在金星表面著陸,並在金星惡劣環境下持續傳輸資料50分11秒。相比之下,“宇宙482號”卻一直漂泊在地球軌道。“宇宙482號”的著陸器重1091磅(495千克),為承受金星濃厚大氣層的再入熱量,配備了大量熱防護裝置。但此次它將再入地球大氣層,其能否完整經受住這一過程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朗布羅克和同事多米尼克・德克斯利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開發的開源多平臺天體動力學軟體TUDAT,為“宇宙482號”構建了再入模型。朗布羅克表示,雖然該探測器曾配備用於金星大氣的降落傘,但現在難以確定其能否正常工作,即便它能經受住再入,著陸時也會很劇烈,預計著陸時撞擊地面或海洋的速度約為每小時145英里以上(65-70米/秒)。
由於“宇宙482號”軌道傾角為51.7度,其再入點可能在北緯52度至南緯52度之間的任何地方。朗布羅克指出,雖然其再入帶來的風險並非特別高,但也不為零,這一質量近500千克、尺寸約1米的物體再入風險與隕石撞擊類似。後續其具體的再入情況,值得持續關注。
4月28日下午,宇樹科技直播了人形機器人G1長跑。工作人員表示,G1最高速度可達3-3.5m/s,長跑2m/s。直播過程中,宇樹工作人員提到“不知道大家那麼喜愛長跑”,並表示“格鬥比賽正在準備”。此外,從直播來看,宇樹機器人G1在穩定性、耐久性方面表現十分出色。僅在開跑後90分鐘時換過一次電池。全程118分鐘,跑了40圈,共計13.2公里。

Meta 正式釋出了其獨立的 AI 助手應用——Meta AI,旨在與 ChatGPT 等競爭對手抗衡。該應用具備當前 AI 助手的典型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文字輸入或語音對話與其互動,生成影像,並獲取即時網路搜尋結果。

據瞭解,Meta AI 應用的最大創新之處在於其「發現」(Discover)資訊流功能,在「發現」資訊流中,使用者可以看到其他使用者(包括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上的朋友)選擇分享的與 Meta AI 的互動內容,這些內容是基於一個個具體的提示詞(prompt)進行展示的。使用者可以對這些共享的 AI 帖子點贊、評論、分享,甚至將其重新混合(remix)為自己的內容。Meta 公司產品副總裁康納・海耶斯(Connor Hayes)表示,這一設計旨在「揭開 AI 的神秘面紗,向人們展示他們可以用它做些什麼」。
在互動方式上,Meta AI 應用特別強調語音模式,其可選的測試版語音模式非常類似 ChatGPT 的高階語音模式,更具對話性。不過,目前 Meta 的語音模式還無法訪問網路資訊。目前,標準語音模式和全雙工語音模式已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上線。
>End
>>>
太空與網路綜合轉載。來源:參考訊息、光明網、國際火箭發射、國際航天愛好者、微視航天。
支援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商業火箭,想說愛你不容易——(二)難以複製的SpaceX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