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丨 劉楊楠
編輯丨海腰

里程碑
長征八號從商業航天港發射千帆衛星
2025年3月12日0時38分,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十八星”的方式將千帆星座第五批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標誌著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的一號發射工位首次投入使用,並且驗證了該發射場的雙工位發射能力。

千帆星座由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運營,是中國首個進入正式組網階段的巨型低軌商業衛星星座。該星座採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設計,旨在提供寬頻通訊和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此次發射的18顆衛星採用了平板構型設計,證明了中國在“一箭多星”發射技術上的成熟。
IM-2月球著陸器任務結束
Intuitive Machines的IM-2月球著陸器任務已於2025年3月7日提前結束。該任務的著陸器“雅典娜”號於3月6日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蒙斯穆頓(Mons Mouton)地區,但著陸後側翻在一個隕石坑內,距離預定著陸點約400米。由於著陸器的太陽能板無法獲得足夠的陽光充電,電池耗盡後任務被迫終止。

儘管任務未能完全按計劃進行,但“雅典娜”號在電池耗盡前仍成功完成了部分科學任務,包括拍攝周圍環境的照片,並將資料傳回地球。NASA表示,儘管此次任務沒有實現所有預定目標,但為未來的月球探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Intuitive Machines計劃繼續推進未來的月球任務,包括2026年的IM-3任務和2027年的IM-4任務。
Apex首顆衛星入軌一週年
Apex Space的首顆衛星Aries Serial Number One(SN1)在軌執行已滿一週年。Aries SN1是Apex產品化的ESPA級衛星平臺的首款量產版本,支援高達150公斤的有效載荷。該衛星最初被設計為內部在軌軟體演示平臺,但已被三家國防主要機構用於將敏感有效載荷送入軌道。

Apex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Ian Cinnamon表示,Aries SN1不僅繼續正常運營,而且公司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向客戶交付了更多的Aries匯流排,並計劃隨著規模的擴大進一步縮短交付時間。此外,Apex的全速生產設施將於下個季度投入使用,每月最多可生產12輛匯流排。
Isar Aerospace在首次釋出前獲得首位亞洲客戶
德國火箭製造商Isar Aerospace在首次發射前獲得了首個亞洲客戶——日本微重力服務初創公司ElevationSpace。ElevationSpace已預訂了Isar Aerospace的Spectrum火箭,計劃於2026年下半年發射其200公斤的航天器AOBA,用於測試天基實驗和製造的可回收平臺。

Isar Aerospace的Spectrum火箭旨在將高達10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LEO),並計劃從挪威安島航天港進行首次發射。此次合作的關鍵因素包括Isar Aerospace直接注入LEO的能力和靈活的發射時間表。
Isar Aerospace的首次發射任務已透過德國航天局(DLR)的競賽選拔了多個歐洲有效載荷,計劃攜帶七顆小型衛星進入極地軌道。此外,該公司還與空客、Spaceflight、Exotrail和D-Orbit等公司簽訂了發射合同。
此外,Isar Aerospace近日還贏得了挪威航天局的發射合同,計劃於2028年使用其Spectrum火箭從挪威北部的安島航天港(Andøya Spaceport)發射兩顆北極監測衛星。
這是挪威首次本土設計和建造的政府衛星發射任務。即將發射的兩顆衛星分別是AOS Demo和AOS前驅體,前者由挪威工程公司Eidel建造,用於展示海洋監測技術;後者由康斯堡防務與航天局建造,是北極海上活動跟蹤系統中的第一顆執行衛星。
Maxar贏得神秘的商業GEO訂單
3月3日,Maxar Space Systems宣佈獲得了一份神秘的商業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訂單。這份訂單來自一位未公開身份的私人商業客戶,衛星將基於Maxar的1300系列平臺建造,這是Maxar產品線中最大的平臺,衛星質量可達6800公斤。Maxar並未透露該衛星的具體發射時間或其他合同細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傳統GEO衛星的需求持續低迷,市場逐漸向低地球軌道(LEO)大型星座轉移。2024年,全球僅簽訂了六份商業通訊GEO衛星訂單,創下二十年來的新低。儘管如此,Maxar的此次訂單表明,GEO市場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區域通訊需求和國家安全考量方面。
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在緊張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市場贏得SKY Perfect JSAT訂單
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近期贏得了來自日本衛星運營商SKY Perfect JSAT的訂單。

JSAT-31衛星是SKY Perfect JSAT運營的最大容量衛星,通訊容量約為50Gbps。該衛星採用完全軟體定義的設計,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進行在軌調整,最佳化衛星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是該公司在日本獲得的第一個通訊衛星訂單,也是亞洲第一顆基於“Space INSPIRE”平臺的軟體定義衛星。
儘管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市場面臨低地球軌道(LEO)星座的衝擊,但GEO衛星的需求依然存在。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執行長Hervé Derrey表示,GEO市場正在調整,但每年仍有約10顆商業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市場需求。

公司動態
NASA稱讚藍色幽靈1號任務是CLPS計劃的“確鑿證據”
NASA將“藍色幽靈1號”任務的成功視為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的“確鑿證據”。
“藍色幽靈1號”任務由螢火蟲航空航天公司(Firefly Aerospace)執行,3月2日成功在月球正面東北部的危海(Mare Crisium)著陸。該任務攜帶了10臺NASA的科學儀器,包括月球塵埃研究、抗輻射計算技術測試以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訊號追蹤等。
此外,美國宇航局(NASA)已選擇螢火蟲航天公司(Firefly Aerospace)發射其地球科學小型衛星任務——對流上升氣流研究(INCUS)任務。該任務計劃於2026年10月發射,將使用Firefly的Alpha火箭從弗吉尼亞州的瓦洛普斯飛行設施(Wallops Flight Facility)發射。

INCUS任務將發射三顆小型衛星,每顆重約100公斤,配備Ka波段雷達以研究雲層對流,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風暴的形成機制。其中一顆衛星還將攜帶微波輻射計,用於追蹤更大範圍的天氣條件。
三顆衛星將以緊密編隊飛行,第二顆衛星在第一顆衛星後30秒發射,第三顆在第二顆後90秒發射,透過時間差分法估計對流質量的垂直傳輸。任務將使用Firefly的Alpha火箭,該火箭專為1公噸級衛星任務設計,能夠將衛星精確送入所需軌道。
Firefly Aerospace是一家專注於小型衛星發射服務的航天公司,其Alpha火箭已成功執行多次任務。此次任務將是Firefly為NASA執行的第三次Alpha發射任務。
Argotec宣佈推出模組化衛星平臺
義大利小型衛星開發商Argotec於3月11日在Satellite 2025大會上宣佈,推出其新型模組化衛星平臺——Hawk Plus。

Hawk Plus採用模組化設計,透過即插即用架構,能夠靈活地更換模組化面板以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該平臺使用一系列模組化面板承載不同的子系統,如電源和通訊系統,這些子系統可以根據任務需求進行重新配置。此外,該設計將有效載荷與衛星匯流排分離,允許客戶在後期階段甚至在Argotec以外的設施中整合機密有效載荷。
Hawk Plus模組將在義大利都靈的新SpacePark總部和生產工廠生產,同時公司也在考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工廠進行生產。這種“混合”方法允許在義大利生產匯流排模組,然後運往美國進行最終組裝和有效載荷整合。
Viasat和Space42共同投資共享直達裝置衛星原型
根據最新的訊息,衛星通訊公司Viasat和Space42於3月11日宣佈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投資開發共享的直達裝置(D2D)衛星原型。這一合作旨在探索多軌道基礎設施,以增強和擴充套件全球範圍內的裝置到衛星直連服務。

兩家公司將整合L波段和S波段頻譜資源,為區域行動網路運營商提供全球漫遊能力,支援在蜂窩網路覆蓋範圍之外的使用者。合作的第一階段包括進行技術和商業研究,開發基於標準的開放式架構,支援L波段、S波段和地面頻譜的使用。該合作遵循移動衛星服務協會(MSSA)制定的指導方針,利用許可的MSS衛星頻譜和基於3GPP標準的開放互操作架構。
根據Viasat引用的Analysys Mason的研究,到2032年,裝置到衛星市場的衛星部分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SES投資Lynk Global進軍直連裝置市場
SES宣佈與Lynk Global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計劃透過投資進入D2D市場。作為合作的一部分,SES將參與Lynk Global的B輪融資,支援其D2D衛星星座建設,並提供一系列綜合服務以提升其技術能力。

SES將推出MEO-Relay服務,允許D2D提供商在低地球軌道(LEO)與SES的中地球軌道(MEO)網路之間路由流量,連線至地面閘道器。SES和Lynk Global將合作開發Lynk的網路架構,並計劃在美國和歐洲擴充套件衛星製造能力,以滿足市場需求並參與相關專案。
SES計劃將Lynk的衛星製造能力引入歐洲,以增強地區主權能力。此次合作將支援多種應用場景,包括遠端地區連線、關鍵任務急救通訊、安全政府通訊以及海上和汽車領域的連線需求。
Rocket Lab收購Mynaric進軍雷射通訊領域
Rocket Lab計劃收購德國雷射通訊公司Mynaric,以加強其在太空通訊領域的佈局。根據3月11日宣佈的協議,Rocket Lab已簽署非約束性條款表,計劃在Mynaric完成其德國法律下的StaRUG重組程式後,收購其多數股權。此次初始收購價格預計為7500萬美元,支付方式為現金或Rocket Lab的普通股,具體由Rocket Lab決定。

Mynaric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是雷射光學通訊終端的領先供應商,其技術將被整合到Rocket Lab的產品組合中,以支援下一代衛星星座的光學連線解決方案。目前,公司擁有300多名工程師和員工,正面臨財務困境。Rocket Lab計劃透過此次收購,提升Mynaric的生產能力,並將其技術大規模商業化。
Relativity任命Eric Schmidt為執行長以更新Terran R開發
Relativity Space於3月10日正式宣佈任命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為公司新任執行長。施密特將接替公司聯合創始人蒂姆·埃利斯(Timothy Ellis),後者將繼續留在公司董事會。

Relativity Space在3月10日宣佈了Terran R火箭的最新進展。公司已於2024年12月完成了該火箭的關鍵設計審查,並開始生產部分飛行硬體,如第一級和第二級的槍管面板。此外,公司還在測試Aeon R發動機的“飛行意圖”版本,該發動機在包括飛行軟體和海平面噴嘴的測試中執行超過2500秒。Terran R火箭計劃於2026年底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進行首次發射。
Relativity Space目前擁有29億美元的訂單積壓,施密特的加入預計將加速Terran R的開發和商業化程序。
Swissto12將建造以亞洲為重點的小型直達裝置GEO衛星
瑞士衛星製造商Swissto12計劃建造以亞洲為重點的小型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Swissto12的HummingSat系列衛星是一種小型但功能強大的GEO電信衛星,體積僅為傳統GEO衛星的十分之一。

這些衛星將利用Swissto12的專利3D列印技術製造,具備輕量化、高效能的特點,並支援快速建造週期。HummingSat的設計目標是透過共享發射任務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從而降低發射成本。
目前,Swissto12已獲得多份訂單,包括為Intelsat建造Intelsat 45衛星,該衛星計劃於2025年發射。此外,Swissto12還在與歐洲航天局(ESA)合作開發該衛星系列,以進一步最佳化其設計和效能。Swissto12的HummingSat系列衛星將為亞洲市場提供高容量、高靈活性的通訊服務,特別是在需要快速部署和定製化服務的場景中。
Star Catcher獲得Space Florida支援進行衛星功率傳輸測試
Star Catcher Industries已獲得佛羅里達州經濟發展機構Space Florida的支援,用於推進其衛星功率傳輸技術的測試。根據合作協議,Space Florida將為Star Catcher提供200萬美元的融資方案,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於支援今年夏天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發射和著陸設施(LLF)進行的測試。
此次測試將在前太空梭著陸點進行,利用LLF的長跑道和開闊視距,展示Star Catcher從一公里外向多顆模擬衛星發射數百瓦能量的能力。

Star Catcher計劃構建一個名為“Star Catcher網路”的太空能源網,透過集中太陽能傳輸,使衛星能夠在不進行硬體改造的情況下,利用現有太陽能電池板獲得比獨立發電多5到10倍的電力。該公司表示,這種技術可以支援更耗電的有效載荷,延長衛星執行時間,並降低發射成本。
此外,Star Catcher還獲得了美國空軍創新部門AFWERX的第一階段小企業創新研究(SBIR)資助,以進一步開發其太空能量傳輸技術。
Danti將人工智慧地球資料搜尋引擎拓展至更廣泛的政府市場
人工智慧技術初創公司Danti於3月6日宣佈,經過與國防和情報機構一年的改進,該公司正在將其AI驅動的地球資料搜尋引擎擴充套件到更廣泛的政府市場。

Danti的地球資料搜尋引擎允許使用者透過自然語言查詢來搜尋衛星影像和其他地理空間資料,並透過將多個資訊源合成可操作的見解來提供近乎即時的響應。該公司總部位於亞特蘭大,成立於2023年,最初與美國太空軍和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合作開發該系統。
此次擴充套件將使Danti的服務覆蓋到包括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等在內的更多政府機構。該搜尋引擎整合了透過各種合同授權給政府的衛星影像,並將這些視覺資料與無人機鏡頭、新聞報道、社交媒體、運輸記錄和全球事件資料等不同來源的資訊融合在一起。

投融資
星際榮耀完成D輪融資,計劃12月發射並著陸
星際榮耀近日完成了數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的首批交割。本輪融資由四川省天府芯雲數字經濟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投資,資金將重點用於雙曲線三號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研發、焦點系列發動機試車臺以及發動機生產線的建設。

雙曲線三號火箭是星際榮耀自主研發的中大型可重複使用液體運載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可達14噸。該火箭計劃於2025年12月完成首次“入軌+海上回收”飛行試驗,並於2026年6月進行復用飛行試驗。未來,雙曲線三號將為我國巨型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提供組網發射服務。
星際榮耀正在綿陽建設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臺,預計2025年3月形成百噸級發動機試車能力。此外,公司還計劃在成都投資33億元建設火箭生產基地,具備年產20發雙曲線三號火箭的總裝和試驗能力。
雙曲線三號火箭對標SpaceX的獵鷹9號,具備陸地回收場和海上回收平臺的垂直著陸能力。透過可重複使用技術,星際榮耀有望顯著降低發射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深藍航天籌集新資金,計劃年中發射軌道
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近日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總規模近5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由泰山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旗下泰安遠望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領投,資金將重點投向“星雲”系列可回收液體火箭的研發攻堅與商業化落地。

深藍航天的“星雲一號”火箭是國內首款商業化可回收複用火箭,計劃於2025年年中擇機發射,執行首次“入軌+垂直回收”雙驗證任務。該火箭已透過發動機試車、控制系統驗證等關鍵測試,其配套的13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雷霆RS”即將完成整機全系統試車。
此外,深藍航天還在研發更大推力的“星雲二號”火箭,計劃於2026年首飛。該火箭將搭載11臺並聯的“雷霆RS”發動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突破25噸。
深藍航天在可回收液體火箭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其“雷霆RS”發動機支援10次以上覆用,深度節流範圍為30%-110%,推質比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公司還計劃在2027年開啟亞軌道太空旅行商業化,票價為150萬元人民幣。
SatixFy獲得英國資金以加速在軌衛星重新配置
以色列衛星通訊公司SatixFy近日獲得英國航天局(UK Space Agency)提供的180萬英鎊(約合230萬美元)資金支援,用於開發先進的衛星在軌重新配置軟體。這筆資金是英國航天局C-LEO計劃的一部分。

SatixFy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推進數字波束成形軟體的開發,以實現衛星有效載荷的即時控制和監控。目前,軟體定義的有效載荷通常需要幾分鐘的停機時間來重新配置其全部容量,而新軟體將使有效載荷“自適應”,無需重新程式設計硬體即可預配置多種可能性。
此外,該軟體還將與SatixFy現有的Sx4000再生處理器ASIC和Prime 2.0數字波束成形積體電路無縫整合,進一步提升衛星運營商的能力。透過這種整合,衛星可以自動根據使用者需求調整操作,而無需地面團隊干預。
欄目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