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頻率軌道資源是衛星系統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資源,也是航天事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性資源。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辦法》首次系統性規範衛星網路國內協調機制,從衛星網路國內協調關係的建立、國內協調的開展、國內協調的完成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並明確了干擾處置、流程最佳化等核心細則,進一步最佳化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程式,提升國內協調效率,推動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重點提及了商業航天,政策支援力度的持續加碼,將進一步加速低軌星座組網和商業化應用落地,推動衛星產業迎來黃金髮展期。甚至更遠的未來,在政策支援下,民營航天企業也有望獲得運營牌照。
《辦法》旨在最佳化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程式,解決衛星頻軌資源協調難題,其推出具備怎樣的現實意義?
2024年,在政策和資本的驅動下,我國商業航天在技術突破、產業升級、市場積累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形成了“國家隊引領、民營企業崛起”的產業格局。天眼查資料顯示,我國現存7萬家商業航天相關企業,衛星產業鏈細分領域均有企業佈局。但產業繁榮背後,挑戰猶存。
衛星頻率和軌道管理就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赤在2024年就提出了最佳化我國衛星頻率資源協調機制的兩會議案。他在議案中介紹了一個典型案例,地球觀測衛星常用的遙感頻段為8025~8400兆赫茲,涉及國內60餘家單位的180餘份頻率資料,按照流程完成所有協調工作,通常需要1~2年。協調過程漫長、低效,不僅會影響衛星按時正常發射,也會影響我國在國際頻率資源申請中佔據有利地位。
“如今,我國新進衛星運營商和民營商業航天廠家數量不斷增加,涉及到的頻軌協調問題更加凸顯。”博鼎實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網路部主任金艦表示,為更好地適應當前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的新形勢,解決國內協調難題,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商業航天發展,《辦法》的推出恰逢其時。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楊光也強調,原有的協調機制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衛星系統的創新,尤其是民營商業航天的技術突破和產品迭代。《辦法》將進一步降低商業航天企業協調衛星頻軌資源所需的時間和成本,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已初步形成了衛星網路資源全生命週期的管理框架,《辦法》則進一步優化了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程式,從衛星網路國內協調關係的建立、國內協調的開展、國內協調的完成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辦法》明確了國內協調基本原則,對國內協調地位判定標準、各單位職責分工、干擾處置和監督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同時規範了國內協調程式,明確了建立國內協調關係的條件和流程,國內協調需求徵集、彙總和公示,以及協調反饋等環節的時限要求。
《辦法》優化了國內協調機制,強化了國家無線電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提出了無需建立國內協調關係的情形,減少國內協調物件範圍,引入五種完成國內協調的形式,降低國內協調複雜度。
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頻率負責人楊文翰表示,《辦法》有效解決了我國商業航天企業在國內協調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在避免“內卷式”競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5年至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產業保持著22.3%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到2030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商業航天前景廣闊。但同時,商業航天作為重資產、高風險的技術密集型企業,也存在著整體投入不足、商業化閉環仍未實現等問題。
當前,國有民營齊頭並進,商業航天接連取得突破,正加快構建商業航天產業鏈生態,推動我國航天科技實力的進步。“目前國內衛星廠家除‘國家隊’以外,還有很多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發射衛星,有衛星運營需求,期待《辦法》能夠進一步明確劃分,推進國內航天業發展。”金艦說道。
可以預見,隨著《辦法》落地,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將進入“提質換擋”新階段,推動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End
>>>
本文轉載自“通訊世界”,原標題《工信部出臺衛星新規:破解衛星頻軌資源協調難題》。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