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利茲克獎得主劉家琨的最新作品——位於海口市南渡江入海口的後浪驛站,一經亮相便引起了廣泛關注。
該作品以其具象化的設計手法,打破了傳統建築設計中的審美界限,引發了關於具象設計與抽象設計之間平衡的熱烈討論。
同時,劉家琨在儋州市峨蔓鎮田來村的火山海岸驛站專案,也以其宏大的規模和獨特的設計理念,成為建築界討論的焦點。
後浪驛站:具象設計的成功嘗試
後浪驛站位於海口江東新區,坐擁31公里絕美海岸線。作為沿線9個驛站之一,劉家琨巧妙地將海浪元素融入建築設計中,透過混凝土塑造出海浪造型的建築主體,既呼應了周邊環境,又賦予建築獨特的動態美感。
海灘酒吧和戶外音樂廳兩大功能區的設定,使得後浪驛站不僅成為觀賞海景的絕佳地點,也成為遊客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
然而,正是這種具象化的設計手法,引發了部分網友的爭議。有人指出,這種外表皮陣列的手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一位建築師隈研吾的作品,從而質疑劉家琨的設計是否偏離了其一直以來的在地性實踐風格。

有網友就說:“這種外表皮陣列的手法我首先想到的是隈研吾,所以我冒昧的說一句,這個有點不劉老師”的觀點,便是對此爭議的直接反映。

火山海岸驛站:規模宏大,理念獨特
相較於後浪驛站的具象設計,劉家琨在儋州市峨蔓鎮田來村的火山海岸驛站專案中,則採用了更為抽象和宏大的設計理念。
該驛站佔地130畝,總建築面積達5.2萬平方米,計劃投資7億元打造。

主題定位為“反映地球演化的火山海岸自然體驗地”,旨在透過建築設計與自然環境的深度融合,展現火山海岸的獨特魅力。

火山海岸驛站的主建築採用了圓柱形混凝土和輕質鋼的結構,形成了鮮明的紅色主建築形象,與附近的火山地質公園遙相呼應。

站在驛站頂層觀景臺,可以俯瞰整個火山海岸的壯麗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具象與抽象之間的平衡
劉家琨的這兩個新專案,無疑在建築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一方面,具象化的設計手法使得建築更加生動有趣,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關注;

另一方面,這種手法也可能導致建築失去其應有的獨特性和創新性,從而陷入模仿和複製的泥潭。

對於劉家琨來說,如何在具象與抽象之間找到平衡點,既保持其一直以來的在地性實踐風格,又能夠不斷挑戰和創新,將是其未來創作中需要不斷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同時,這也為整個建築界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時,吸收和借鑑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推動建築藝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劉家琨老師的設計哲學,這套《2025普獎得主劉家琨作品全集(文字·SU·CAD)》千萬不能錯過。
裡面涵蓋了歷年來劉家琨的作品合集,以及部分設計方案、專案的SU模型和施工圖CAD,趕緊下載看看吧。
2025普獎得主劉家琨作品全集(文字·SU·CAD)

資料目錄
01-劉家琨歷年作品合集(共27個專案,JPG)
02-劉家琨相關書籍論文(共8個)
03-劉家琨專案SU模型(共3個)
04-劉家琨作品影片案例(共4個)
05-劉家琨作品CAD施工圖(共3個)
劉家琨歷年作品合集












劉家琨相關書籍論文









劉家琨專案SU模型








劉家琨作品影片案例



劉家琨作品CAD施工圖







以上僅展示部分
限時特惠
超特惠價 前10名:10.8元
10名後恢復原價:58.8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快速下單

VIP可登入官網直接下載
WWW.YOOOOC.CN



免責宣告:
以上圖片及資料內容部分來源於網路,由我方再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此相簿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