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一件有結果的事?

比當初想的要難
在等待了將近四周之後,朵拉終於收到了她的TESOL證書。以下是電子證書。
我恭喜她:“又做了一件有結果的事情!”
從去年夏天至今,朵拉一直在Coursera平臺上自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TESOL證書課程。
TESOL全名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是一種國際英語教師的資格證書,在全球很多國家得到認可。
簡言之,這是屬於成人的資格證書課程,對於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都有一定的 要求。拿到證書就可以在國外求職,給非母語人士教授英語。
全球很多機構都會提供TESOL證書課程的培訓。之所以選擇Coursera這個線上教育平臺,是因為它提供的是錄播課,時間規劃比較靈活。另外Coursera對於學習者的年齡、學歷和過往職業門檻要求不高,可以申請助學金,授課方還是英語專業方面比較知名的大學。
對於朵拉這樣的小學生,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學習平臺。
以上我在BetterRead的公號裡曾經寫過(《課外班?不妨換個思路》 )。但是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TESOL學習的複雜性。因為朵拉很順利地完成了前兩門課。我以為她也可以快速拿下其餘課程。但是後來才發現挑戰不小。
首先就是時間。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TESOL證書課程,總共有八門課,囊括了第二語言教學的諸多關鍵內容。對於朵拉這樣的新手而言,學習的量還是很大的。
她每週都要看不少教學影片、閱讀相關材料和做小測,課後每週寫小作文,錄製教學影片,以及撰寫大量的教案。
那麼總共花多少時間呢? 
雖然Coursera的入學門檻不高,但是課程和作業實際要求不低。TESOL課程官方預估150小時,而大部分其他機構只要120小時。
但是,在網上也有人聲稱自己一兩個月拿下這個課程。原因就在於課程的第二大挑戰:經驗。
TESOL證書課程雖然聲稱是“零基礎入門”,但畢竟是職業資格證書,對於專業經驗要求比較高,需要撰寫大量的教案,錄製教學實踐影片。
那些能夠快速完成課程的人,要麼是有教學經驗的老師,本來就積累了大量的教案;要麼是英語教育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本來就學過了,只是趁暑假去拿一個證。
相比之下,朵拉的英語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都不足。 所以,她在學習的同時也一直繼續每週給小學生的公益英語教學。
我曾經在BetterRead的文章《對老師好一點》和《當老師四個月以後,她眼中的世界變了》記錄了她做老師的經歷。至今,朵拉還在每週上課。所以她花的時間恐怕遠遠超出了150個小時。
在整個過程中,我也一直觀察朵拉是怎麼做的。
我感興趣的,並不是TESOL證書這門課本身的用處。首先,畢竟她依然是一名學生,這張證書就算拿到了也用不上。其次,如果用來衡量英語的話,TESOL證書遠沒有劍橋、託福、雅思這類考試成績來得權威。
我感興趣的是,在學業壓力繁重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堅持一件和學校學習無關的活動,而且把這件事做成?
大部分孩子在進入中學以後,就陷入了應試教育的漩渦。不僅以往的愛好紛紛拋棄,更不可能有時間做其他活動。就算是有學校老師支援和指導的文體和學科競賽活動,也都要反覆衡量。
這種現象在藝術、體育活動中尤其突出,很多籃球天才、音樂神童都紛紛退出了,這就是所謂“12歲退役”魔咒。
那麼,我們能否跳出這一魔咒,或者至少在課外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從朵拉的實踐來說,是可以的。但是要三個條件。
條件一:選擇能夠真正讓孩子和家長動心的事情。
TESOL的學習時間是很漫長的。表面上整套課程只要150個小時,只需要上網課就可以了。實際上這套課程不僅作業多,而且對於實踐的要求很高。如果朵拉不是幾乎每週末都要額外去教課,她無法真正理解TESOL課堂的講授內容,也做不好作業。
而且課程越到後期越繁重。尤其是最後一門課Captone Project 2 ,整整花了她五個月時間完成。期間多次修改甚至重寫作業。這也正是朵拉初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的時候。那段時間,別人週末在抓緊備考衝刺,她週末抓緊做TESOL作業。
這樣的做法是比較小眾的。
大部分家庭對於英語的投入主要在小學時。這樣一則可以參加校外考試豐富簡歷為擇校做準備,二則可以在初中時為學習其他科目騰出時間。
朵拉是反著來的。她小學沒有參加北京非常熱門的劍橋五級英語考試。到了中學,反而把週末都花在和考試無關的TESOL上了。
那麼值不值呢?
在朵拉看來很值。她說:”其實學校學的東西對以後不一定有用。我以後工作不用做試卷,也不一定需要知道那麼多知識。但是TESOL我當天學,當天就可以用到。”
這個“值”,不僅是因為學以致用,更是因為一份成就感——自學成才,還能幫助他人。
對於我來說,也是很值得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學習成績提高,靠學校就行。但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同時提升學習、溝通、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而且不費錢不費力,這就很難辦了。
為了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專案,比如研學、公益活動、科研、比賽等等。這些往往需要專時、專人、專項,花錢、花時間。孩子家長都得折騰。而朵拉只需要坐在家裡,利用週末時間就可以完成了。
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校內和校外的平衡,那等於提前學習未來職場與家庭、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了。
每次時間緊張的時候,朵拉就必須要對各項任務進行排序。她每次都會把TESOL和教課放在第一位。我覺得學校學習肯定是首位的,但是我也能理解她對於這件事的熱情,所以我也會想辦法幫助她提高校內學習的效率,以便騰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總之,正因為這是孩子和父母都覺得有價值的活動,所以才能堅持下來。
條件二:注重時間管理
對於比較複雜的專案,做好時間管理是第一要務。具體來說,就是要合理時間規劃和堅決執行。
合理規劃是指確保能夠在截止期內完成,同時達到課外活動與校內學習、個人生活的平衡。簡單來說,就是完成就行,不要太用力。
這麼說,是因為線上課程往往很難堅持。看上去時間靈活,實際上對於自律性和學習的主動性要求很高。
為了鼓勵學生學習,Coursera也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讓學習者直接在平臺上規劃上課程序,隨時看到學習進度。還有就是按月付費,鼓勵學習者為了省錢儘快完成課程。
但還是不容易的。TESOL證書課程總共八門課。在Coursera的平臺上,可以看到第一門課有14819個人評價,最後一門課只有1032個人評價。從評價者數量上,就可以知道,要堅持下來是很不容易的。
朵拉的第一門課學習,只花了一週時間,但是最後一門課花了數月。一方面後期的課程作業量驟增,學習難度加大;二方面,後期她忙於期末考試、暑期夏令營等各種事務,時間也更緊張了。
那麼,怎麼才能順利學完八門課呢? 為此,我們做了三件事。
首先是最設定截止時間。這點我是透過付錢來實現的。
朵拉這項課程學習拖得那麼長,主要是因為八門課每門課都要申請助學金。前面六門是完全免費上的,後面兩門她獲得了75%的學費減免。即便學費減免了,學習課程也是有一定期限的,一門課最長是六個月。這相當於給學習期限設定了一個硬指標。
儘管學習期間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有拖延,但是每次想到六個月的期限,我都會催促朵拉事後再補回來。
第二個辦法,就是透過他律來促進學習。這個“他”就是朵拉的學生。
從小學五年級下至今,朵拉每週末都要教小學生英語。學習TESOL課程也正是為了更好地教孩子英語。
上TESOL課以後,她就把兩件事結合在了一起。TESOL課堂學到的知識會用於教學,給學生上課的教案又成為她的TESOL課堂作業。對於朵拉這樣的新手來說,這樣的學習和實踐給她的反饋和成就感都很大,進一步激發了她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習雖然是自己的事情,上課卻涉及到好幾個家庭。 這種他律的作用極強,也很有規律。
第三個辦法,就是每週下午4點半返校。
因為朵拉是住宿生,要自學TESOL只能利用週末時間。所以週日下午4點半返校,就確保她可以在學校晚自習的時間完成作業。
週末按時返校只是一個措施。為了提高效率,她還採取了番茄鍾工作法、錯題本等各種辦法,來騰出時間來做自己的事。 
條件三:尋找各種資源來解決問題。
要完成TESOL證書課程需要什麼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英文聽說讀寫能力。朵拉每門課至少要寫6篇作文或者教案,八門課加起來就有將近50篇作文了。尤其是最後一門課Capstone Project 2 ,要求她做10個教案並錄製相應的教學影片,同時還需要提交一篇論文,詳述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等。這樣,她的寫作練習機會就多了。
英文能力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實際工作能力,這也是職業資格證書的課程比較看重的。用我們更熟悉的話術哦,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朵拉此次學習收穫最大的地方。
什麼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呢?這個比較難解釋。我理解的,就是能夠把事情搞定的能力,無論是意外還是門檻的限制還是事情的複雜性,都可以想辦法解決。這就要求具有多種能力,比如適應性、識別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執行力、反思和學習、利用和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等等。
在TESOL證書課程的學習中,朵拉主要透過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來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學習中,她的主要薄弱項不是英文,而是教學能力和對於教學物件的理解。朵拉自己就是學生,當然非常理解學生了。但是教學經驗就很淺了。也因此,她在做後面幾門課的教案作業,就做得比較吃力。
除了經驗欠缺,TESOL課程並不是專門教授兒童英語教學的,所以有時候課堂上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朵拉的課堂教學。
朵拉的辦法也很簡單——認真上好學校裡的英語課。她每節課都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表面上在學習,實際上也是在學習——學習一個真正的英語老師是怎麼上課的。
以前朵拉就挺喜歡她的英語老師。但是上了TESOL證書課程後,她對老師更佩服了:“老師的每一堂課都是對TESOL理論和方法的完美呈現。”
觀察老師上課的結果是,朵拉做教案反而更慢了。因為每次學校上課都激發出新的想法。然後她就會重新寫教案,融入在學校裡用過的活動。
不僅如此,朵拉對自己以前的TESOL作業也感到不滿。到最後一課要上傳自己的教案時,她把以前做的10個教案全部都重寫了一遍,課堂影片也重錄了。
但有時候老師也幫不了她,比如催學生交作業這件事。
交作業有多重要,我是在朵拉上課以後才明白的。以前我只知道作業是必要的知識鞏固。現在發現,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作業就是對她工作的日常反饋。朵拉必須要看到作業才能備課。如果學生不交作業,她就很難做針對性的教學。
所以每次上課前一天,她都要花式向家長催作業,每次都來問我在微信上怎麼說更好。說多了我就不爽了。我身為家長,怎麼可以幫孩子去搞家長呢?
於是我說:“你為什麼老問我,你應該去問問自己的老師。”
朵拉找了老師,老師給了她兩個建議:一、把孩子叫到辦公室,當面完成作業當面批改。二、在課堂上表揚及時或者提前完成作業的學生,不談遲交或者不交作業的學生。 
第一個做不到。第二個朵拉試了,有效果但是不大。這也可以理解。她不是學校老師,權威性不足。
我說:“你為什麼改善一下作業設計?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改變他人都是很難的,不如改變自己。”
朵拉想了好久,最後決定把作業和遊戲結合起來。她找了知名的遊戲化作業平臺Gimkit,在上面釋出自己的作業。學生只要去這個平臺完成作業,就可以獲得積分打遊戲。
總結一下,朵拉採用了多種資源來幫助她完成TESOL課程。
首先是她的學生和學生家長。沒有每週上課帶來的時間經驗、責任感、成就感和紀律,她是很難完成TESOL學習的。
第二個是她的學校老師。線上課程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缺乏實踐操作,一個是缺乏同伴。前者是靠給學生上課來補足的。後者則是靠學校老師了。老師成為朵拉的模仿、學習和溝通的物件,給她提供了真正的優秀案例。
第三個就是網際網路了。朵拉遇到很多問題,都會去網上自己找答案,也會利用網路工具來授課。她給學生上課用的是騰訊會議。在討論教育和科技這門課裡,她還專門談到自己如何利用騰訊會議裡的畫筆工具進行教學互動。她讓學生用騰訊問卷提交作業,方便蒐集作業,分析學情。她也用Gimkit平臺來佈置作業,以更吸引人的方式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三方都是朵拉的外援。
能夠利用父母之外的外援,就是一項本領。
傳統上,我們經常教育孩子助人為樂,很少教孩子向人求助。家長往往會自己上手或者給孩子報班解決學習問題,很少讓孩子去找別人幫忙解決問題。學校注重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但是考試製度則讓他們在學習中相互競爭,而不是相互需要。 
我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合作往往是必須的。然而,在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如果不去有意識設計的話,我們的孩子就很難意識到合作的必須性,也缺少機會去體驗從開口求助、合作到共同進步的良性迴圈。
不過,對於朵拉解決交作業問題的辦法,有一個人有不同意見。就是她的弟弟鬧鬧。
鬧鬧也玩過Gimkit上的遊戲。他恨鐵不成鋼地對朵拉說:“Gimkit上有那麼多好玩的遊戲,你卻選擇了最無聊的一個。為什麼?”
朵拉微微一笑,說:“我知道,我故意的。”
這一刻,我意識到,朵拉真正成為了一名教師。
有結果,沒結束
證書拿到了。但是如果想要紙質證書,還需要支付50美金,由校方寄送過來。
另外,她還要繼續上課。之前提過,她的目標是上滿100個小時。雖然上了兩年的課,但每週一節,離100個小時的目標還有一段路要走。 
同時,朵拉在coursera上的自學之旅也仍然繼續。昨天她又開始上一門新的課。新課比較難,我幫不了她。她只能自己去論壇區提問。搜尋一番,朵拉開始興奮起來。
原來,朵拉發現,和她一起為作業掙扎的學習者來自全球各地,有巴西、柬埔寨、法國、美國。。。。
其中有一位來自紐約的學習者說,他82歲了,“正試圖撿起65年前學過的知識。”
還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學習呢?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