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之伊始,萬物生長
腳步無法丈量的地方
文字可以抵達
目光難以觸及的遠方
書籍終將照亮
2025年的風
已拂過手中書頁
願你我與知識相擁
以書為梯看世界
攀向更高峰
我們與圖書館聯合
繼續推出“甄選書單”
最是書香能致遠
清華陪你一起讀書


《家書裡的新中國》

張丁 編著
索書號:K820.6 Z092
推薦理由:
作者張丁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家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搶救民間家書專案秘書長、貴陽孔學堂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本書精選新中國成立前後三十餘封家書,用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書寫各戰線人們在黨的領導下改天換地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鮮活歷史。
《你好!火星》

王立歡 編著
索書號:V476.4-49 W252
推薦理由: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在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本書使用二百餘張圖片,全程記錄天問一號的“探火”之旅,講述了大量火星科普知識和天文學、天體物理學、空間應用學、航天工程學等學科知識,深度解析火星探測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完美展現中國航天的精神風貌。
《人工智慧時代與人類未來》

(美)亨利·基辛格,埃裡克·施密特,丹尼爾·胡滕洛赫爾 著
胡利平,風君 譯
索書號:TP18 J047
推薦理由:
作者亨利·基辛格(1923-2023)為美國前國務卿,埃裡克·施密特為谷歌前CEO,丹尼爾·胡滕洛赫爾為麻省理工學院蘇世民計算機學院院長。本書透過梳理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人類思想及技術演進的歷程,進一步討論了人工智慧賦能的網路平臺給個人、企業、政府、國家和地區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工智慧將在重塑世界秩序和安全格局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時,該書反思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人類自我身份認同產生的巨大沖擊,以客觀的視角提出人類在未來幾年必須面對的問題以及解答工具。
《地平線:現代科學的全球起源》

(英)詹姆斯·波斯基特 著
孫亞飛 譯
索書號:N09 B863A2
推薦理由:
本書作者詹姆斯·波斯基特,現任職於英國華威大學科技史系。本書歷數現代科學自誕生以來的重大時刻,摒棄現代科學誕生的“歐洲中心論”這一片面觀念,以全球歷史視角闡述科學理論的發展歷程。
《製造亞洲:一部地圖上的歷史》

宋念申 著
索書號:K300.7 S773
推薦理由:
本書是一部以全球史觀書寫的亞洲史作品。全書共八章, 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 書寫了15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 展現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過程。作者透過考察豐富且珍貴的圖文資料, 藉助東亞形狀在地圖中出現、發展、變化和定型的過程, 探討在現代形成過程中, 亞洲的重要地位。
《學術“鹹魚”自救指南》

錢婧 著
索書號:H152.3 Q202
推薦理由:
本書聚焦學習、研究、發表過程中不引人注意卻影響大局的“隱痛問題”,提供大量實用工具、圖示案例和專業點評。在基礎技能、論文指導、科研生活、學術投稿四個方面為大家指明方向,幫助大家克服求學時遇到的學業“雷區”和情緒“痛點”。
《歷史學的真相》

張耕華 著
索書號:K01 Z102A2
推薦理由:
作者張耕華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主攻史學理論、史學史和中國古代史方面的研究。本書探討了史學理論的本質特徵與邏輯脈絡,幫助讀者在批判與思辨中形成自己的思考研究。
《宇宙》

(美)卡爾·薩根 著
虞北冥 譯
索書號:P159-49 S006B2
推薦理由:
作者卡爾·薩根,曾任美國天文學協會行星科學學會主席,普利策獎得主。本書綜合天文、生物、化學與地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兼具科普性與文學性,以優美流暢的文筆訴說宇宙的廣袤與星空的浪漫。
《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

(波蘭)埃娃·多曼斯卡 編
彭剛 譯
索書號:K01 D977C2
推薦理由:
本書是以當代歷史哲學為主題的系列訪談。受訪者包括海登·懷特、弗蘭克林·安克斯密特、阿瑟·丹託、耶爾恩·呂森、格奧爾格·伊格爾斯等當代極具原創性的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學者。在訪談中,十一位學者回顧並評論了自身的學術實踐和當下的思考,讓我們看到了經歷“後現代主義”的轉向之後,當代歷史哲學的豐富面貌。
《尋找薛定諤的貓:
量子物理的奇異世界》

(英)約翰·格里賓 著
張廣才 等譯
索書號:O413-49 G275C4
推薦理由:
本書作者約翰·格里賓是英國著名科學讀物專業作家,曾在《自然》《新科學家》任職。本書清晰展示物理學家們的思維過程,透過嚴謹而不失風趣的文字,與讀者一同探索量子力學的奇妙世界。

來源|圖書館
文 & 排版|楊帆
攝影|楊嶼涵
編輯|王志雄
責編|苑潔
稽核|劉蔚如
內容來源:清華大學

喜歡清華經管EMBA,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