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保持了既愛讀書、又不迷信任何書的思辨態度,他克服了年齡、閱歷和時代的侷限,是一位熟知現代理念,對世界潮流有充分地洞察的政治家。
我們往往可以根據一個人的閱讀書單,來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和思路歷程。筆者有幸見過胡耀邦去世後遺留在家中的幾乎所有藏書(大概6000餘冊)和讀書筆記。當然這些藏書並非他的全部,有相當大一部分在不斷轉換工作地點過程中丟失,或者在文革中抄家時被罰沒、銷燬,或者遺落在辦公室,被當作官方檔案、文物封存。
不過筆者認為這些藏書仍舊是我們瞭解胡耀邦治國理念演變的一個最直觀的視窗,尤其是1972年之後的藏書儲存比較完整,這段時間恰好是他政治生涯最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從混亂到改革的大轉折時代,我們透過這些書單和他的筆記,可以瞭解他是怎樣不斷接受現代理念,並付諸實踐,影響中國歷史程序的。
在介紹他的閱讀清單前,筆者先介紹一下胡耀邦的閱讀經歷。胡耀邦幼年求學於瀏陽中學,雖然他只讀完一年級後就輟學參加革命,但瀏陽是湖湘文化的聖地,家庭和學校教育給予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啟發(比如他的語文老師李鴻樾畢業於清華大學國學院,系梁啟超、王國維等四大導師的學生)。
胡耀邦廣泛閱讀和藏書的真正起步是在延安時代,他這時候在後方工作,可以有較多的機會讀書,並且延安是陝北文化中心,很方便買書。我們發現他的最早兩幅照片都是跟書在一起, 1943年毛澤東再次見到斯諾的時候,特意用“秀才”二字介紹胡耀邦。這期間,胡耀邦共收藏了約上千本書,1945年去東北時,悄悄地將其掩埋起來。1956年他回延安參加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會,曾經回王家坪舊居尋找那些藏書,結果沒有找到,心痛不已。

新中國成立之時,胡耀邦擔任省一級的川北行署主要負責人,兼中央西南局委員,終於迎來可以盡情讀書和藏書的好時光。因為一是他的收入大大增加,二是四川大批達官貴人逃亡後,他們的藏書被以低廉價格在市場上出售,胡耀邦去重慶開會的時候,購買了不少。據他的秘書郎宗耀回憶,川北工作的近三年時間,胡耀邦至少花了500多元去購書。
1952年胡耀邦到北京工作後,閱讀進一步便利起來,北京各種機構圖書館藏之豐富,是其他地方都無法企及的,胡耀邦開始有機會廣泛閱讀世界歷史、政治、地理、科學方面的書,視野大大地開啟,有次他專門讓秘書尋找丘吉爾的散文,還有次他讓秘書曹治雄(林希翎的男朋友)去購買《聖經》,不過秘書尋遍北京的書店、地攤都沒有找到。另外,這時候僅限於一定級別幹部閱讀的內部書,對胡耀邦的啟發也很大。
1969年至1971年底,胡耀邦被下放到位於河南潢川的團中央五七幹校,軍代表故意讓他從事重體力勞動,以示對他的羞辱和懲罰,他甚至在勞動中多次昏倒。但是在勞動之餘,他依然堅持在昏黃的燈光下看書,有不少青年人慕名偷偷來拜訪他,胡耀邦也勉勵他們好好讀書,還告訴他們如果不懂歷史、哲學,看問題就不會深刻(可見伍紹祖的回憶),儘管當時社會上盛行“讀書無用論”。

(潢川幹校期間的胡耀邦)
1972年至1976年回北京賦閒的時間,是他一生中閱讀量最大的時刻。他一方面重新研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系統完整地瞭解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尋找解釋現實困惑的答案;另一方面,這時候出版有所鬆動,商務印書館、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聯書店出版社等出版了幾千種翻譯的外國著作,其中一些站在當下看也是很好的作品,這是中國人現代知識一次極大擴充套件,對於胡耀邦這種有心人來說,當然是加深了對世界潮流的瞭解。

(賦閒在家的胡耀邦潛心讀書,充滿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
在胡耀邦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後,儘管他的工作很忙,依然抽空廣泛閱讀,這時候我國的出版、研究進入空前繁榮 (這當然也是他發起的思想解放的結果),胡耀邦開始有機會系統瞭解人類文明史,瞭解西方政治、經濟制度,為我國的全面改革尋找答案,這個時期胡耀邦的讀書內容明顯比前一階段更加多元化、現代化,這顯示出他的思想的進一步轉型。
胡耀邦去世前閱讀的最後一本書是金衝及剛剛寫好的《周恩來傳》,周恩來是他最尊重的人物之一,1984年他視察淮安周恩來故居時曾經題詞“全黨楷模”,這本書他尚未讀完,就因在參加政治局會議時突發心臟病送進北京醫院,並且在這裡去世。

(1984年胡耀邦視察浙江,利用行程間隙讀書)
胡耀邦是真正活到了、學到老的人物,他的頭腦始終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接納,保持既愛讀書、又不迷信任何書的思辨態度,這種思維使得他雖然學歷起點很低,但最終成為思想先知,或用陸定一的話講,胡耀邦是“大知識分子”。我們下面透過他的閱讀內容來了解這位改革家的學習思考過程。
第一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革命領袖的著作,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及各類社會主義思想的書籍
這些包括《毛澤東選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馬克思主義史的研究》、《馬克思生活記述》、《馬克思傳》、《列寧回憶錄》、《列寧印象記》、《關於列寧的“哲學筆記”》。


以及《社會主義思想史》(柯爾著,1977年商務印書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論空想社會主義》、《歐文選集》、《聖西門選集》、《傅立葉選集》、《莫爾和他的<烏托邦>》、《第二國際的興亡》、《恩格斯與伯恩斯坦通訊集》 、《伯恩施坦修正主義論文選譯》、《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反動言論》叢書、《國外社會主義研究資料》叢書、《第三世界的社會主義》、《論社會主義的失敗》(美國伊斯門著,商務印書館1965年出版,主要是反思蘇聯模式)、《歐洲共產主義—它在義大利等國的淵源及其前途》、《當代西歐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主義對抗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四百年》(于幼軍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等等。
第二類:中國古典經史文學類著作
這些包括《詩經選》、《老子說解》、《莊子集解》、《莊子淺注》、《尚書引義》、《諸子整合》、《晏子春秋集釋》、《楚辭選》、《楚辭補注》、《屈原賦校注》、《屈原九歌今譯》、《漢魏六朝詩選》、《漢魏六朝賦選》、《諸葛亮集》、《庾信詩賦選》、《謝靈運詩選》、《唐代散文選注》、《杜詩詳註》、《杜詩鏡詮》、《柳河東全集》、《陳亮集》、《文天祥詩選》、《元詩選》、《元詩別裁集》、《宛署雜記》、《焚書》、《朱舜水全集》、《渚山堂詞話詞品》、《方望溪先生全集》、《南嶽詩選》、《海日樓札叢》。以及《東京夢華錄》、《宋元話本》、《三國演義》、《水滸傳》、《桃花扇》、《紅樓夢》、《鏡花緣》、《孽海花》、《七俠五義》等。



第三類:西方哲學、政治學、法學類著作
《存在和意識》、《先驗唯心論體系》、《狄德羅哲學選集》、《論自由》、《和諧與自由的保證》(威廉·魏特林)、《社會主義與自由》、《作為哲學的人道主義》、《論人性、異化、人道主義》、《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文學家藝術家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言論選輯》、《論宗教的寬容》。
以及《論法的精神》、《政府論》、《社會契約論》、《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拿破崙民法典》、《聯邦黨人文集》、《黑格爾政治著作選》、《民法講義》、《憲法講義》、《憲法論文集》、《現代國際法綱要》、《比較憲法與行政法》、《保守主義》等等。
第四類:經濟學、管理學、經濟改革研究類書籍
包括《穀物論:論財富、貨幣和賦稅的性質》、《福利經濟學》、《論貨幣和貿易》、《魁奈經濟著作選集》、《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約翰.穆勒自傳》、《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選輯》、《凱恩斯的革命》、《什麼是凱恩斯主義》、《凱恩斯傳》、《制度經濟學》、《米爾頓·弗裡德曼和他的貨幣主義》、《市場勢力與經濟福利導論》、《經濟學和公共目標》。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問題討論選集》、《論社會主義生產目的》、《薛暮橋經濟論文選》、《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中國社會主義所有制問題研究》、《中外經濟合作問題》、《中國農村經濟改革》(杜潤生著)、《小城鎮四記》(費孝通著)。
《世界各國工業化概況和趨向》、《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特徵》、《國民收入倍增計劃(1961-1970年度)》、《論降低利息和提高貨幣價值的後果》、《西方技術與蘇聯經濟的發展1930-1945》、《香港工業之成長》、《中國經濟學家代表團西德社會市場經濟考察》、《匈牙利經濟體制考察報告》、《蘇聯和部分東歐國家經濟改革》《美國經濟管理考察 (樣書)》、《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巴西經濟》、《南朝鮮經濟》、《二次大戰後的日本農業》、《美國農業的發展和問題》。以及《東西方的經濟計劃》(莫里斯著)、《西方企業管理思想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要》、《有效的管理者》、《美國怎樣培養企業管理人才》、《外國工業管理論文選》、《外國政府物價管理研究》、《企業破產法》等。

第五類:美國及西方世界研究書籍
《美國史綱》、《美國政府機構》、《美國政治制度》、《美國經濟史》、《美國經濟成功之秘密》、《美國的自我探索》、《美國經濟的衰落》、《美國正在淪為第二位嗎?》、《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的-紐約外交協會研究報告》、《軍事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美國戰略和外交政策的影響》、《美國外交研究資料》、《杜魯門回憶錄》、《艾奇遜回憶錄》、《尼克松回憶錄》、《基辛格回憶錄》、《從明星到總統–羅納德·里根》。

(胡耀邦讀過的《美國史》以及《美國的自我探索》)
以及《戰後英國政治史》、《英國現代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瑪格麗特·撒切爾》、《法國政治內幕——密特朗的班底》、《挑戰與應戰:一個歐洲綱領》、《歐洲聯合起來》、《歐洲經濟共同體》、《日本和美國—現代經濟關係分析》、《日本自由民主黨及其政策的制訂》、《日本名列第一》(傅高義著)、《戰後日本史》、《日本經濟奇蹟的終結》、《日本列島改造論》、《中曾根首相的思想與行動》等。

(胡耀邦讀過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這大概是為了準備出訪英國、會見女王而閱讀的背景資料)
第六類:俄國、蘇聯研究類書籍
第一類是沙俄侵華史和蘇聯遠東情況類的,包括《沙俄侵華簡史》、《俄中戰爭—義和團運動時期沙俄侵佔中國東北的戰爭》、《俄國向東方的擴張》、《維特伯爵回憶錄》、《秘而不宣的使命—烏梁海紀行》、《俄國在滿洲(1892-1906)》、《俄國在太平洋的擴張1641-1850年》、《俄國·蒙古·中國》、《蘇聯的遠東地區》、《蘇聯西伯利亞與遠東經濟概況》等。
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中蘇關係異常緊張,中國北部邊境承受著巨大的軍事壓力,所以胡耀邦對這類的書籍特別重視,值得一提的是,胡耀邦還讀過《曹廷傑集》,曹廷傑是清末的一箇中下級官吏,歷史上並不出名,不過他在1880年代冒死深入沙俄黑龍江流域瞭解這些的地理、民族、古蹟直至入海口,可謂中國人在東北亞的“鑿空”之旅,他還力主東北發展現代工業,整頓防務、捍衛國權。胡耀邦注意到曹廷傑,可見讀書之仔細。
第二類是蘇聯內政外交類書籍,包括《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蘇聯的秘密警察》、《安德羅波夫—對西方的新挑戰》、《戈爾巴喬夫與蘇聯改革》、《戈爾巴喬夫關於改革的講話》、《蘇聯霸權與歐洲》、《蘇聯與拉丁美洲》、《蘇聯在第三世界的得失》、《蘇聯的海洋戰略》、《蘇聯與其東歐盟國的關係》、《國際主義還是俄羅斯化?》、《蘇聯帝國主義的世界戰略》等等。

(胡耀邦讀過的《蘇聯在第三世界的得失》)
第七類:史學、方誌地理類著作
這些包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版)、《汪籛隋唐史論稿》、《魏晉隋唐史論集》、《中國古代史綱》、《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思想通史》、《宋明理學史》。


《中國古代北方各族簡史》、《元豐九域志》、《異民族統治中國史》、《契丹國志》、《長城外的中國西部地區》、《蒙古秘史》、《明實錄藏族史料》、《清實錄藏族史料》、《西藏宗教源流考 番僧源流考》、《準格爾汗國史》、《欽定理潘部則例》、《聖武記》、《西藏志》、《康藏高原歷險記》、《英國侵略西藏史》、《西夏簡史》、《大唐西域記校注》、《井上靖西域紀行》、《南疆逸史》、《回族簡史》、《南蠻源流史》、《涼山彝族社會性質討論集》、《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概況》、《海南藏族自治州概況》、《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概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概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概況》。(胡耀邦非常關注邊疆民族史和宗教史,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執行好社會主義民族政策,保持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
《魏源集》、《林則徐集》、《龔定庵集》、《黃遵憲日本雜事史廣著》、《飲冰室業著》、《章太炎著作選注》、《黃興集》、《張伯苓教育言論選集》、《胡適來往書信集》、《顧維鈞回憶錄》、《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制度》、《走向世界——近代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

《胡耀邦讀過的《顧維鈞回憶錄》)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印度文化概論》、《印度教與佛教史綱》、《荷馬史詩》、《亞里斯多德》、《理想國》、《大洋國》、《希臘思想和科學精神的起源》、《羅馬晚期奴隸起義》、《高盧戰記》、《塔西佗<編年史>》、《阿拉伯通史》、《印度莫臥兒王朝》、《馬來西亞簡史》、《文藝復興》、《奧地利史》、《土耳其現代簡明史》、《現代土耳其的興起》、《俾斯麥》、《甘地自傳》、《尼赫魯自傳》、《第三帝國內幕》、《希望回憶錄》、《阿登納回憶錄》、《艾登回憶錄》、《佛朗哥的遺產—當代西班牙》、《鳩山一郎回憶錄》、《薩達特回憶錄》、《庇隆和阿根廷》等等。



以上是筆者篩選的胡耀邦所閱讀的部分圖書,出於謹慎,上述書單裡都是明顯保留了他的閱讀痕跡的書。並且筆者進一步詳細說明如下:
1.胡耀邦最用心的是革命領袖著作和傳統文化典籍,這些是他從延安時期到1978年都在認真反覆精讀的。
胡耀邦幾乎儲存了上述領袖著作的所有版本,比方說,他一直珍藏著晉冀魯豫中央局於1948年發行的《毛澤東選集》,並且上面寫滿了他的閱讀隨想;他在閱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時,也是非常用心,一共做了24本筆記摘抄和感想。


2.胡耀邦雖然敬重革命領袖,持之以恆認真學習革命領袖的思想,但並不迷信於教條。從他的閱讀痕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更對哲學方法論,怎麼搞經濟建設,批判左的錯誤,人的權利、人的解放之類的文章感興趣。我們從《胡耀邦文選》也可以看出,他對領袖的這些觀點熟悉在心,後來成為推動撥亂反正、思想解放和改革的理論武器——絕大多數人明顯是隻懂得暴力與革命的教條,而不知還有這些內容。







(胡耀邦尤其對革命導師對經濟、反左、發揚民主作風的論述,並寫下很多感想)
3.胡耀邦對社會主義各流派的發展也都很關心,尤其對反思蘇聯模式的書籍很關心。胡耀邦擔任總書記後,恢復了與西方共產黨和社民黨的交往,並且在黨際外交中提出社會主義模式並不是只有蘇聯模式一種,吸收了很多歐洲共產主義(1960年代後興起的一種承認民主、法治、市場經濟等理念的新思潮)及民主社會主義的很多理念,這些在1990年代和21世紀初,不斷被吸收寫進黨章和憲法,對於官方意識形態現代化起了巨大促進作用。

(胡耀邦答外國記者問時,發表的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此外值得說的是,胡耀邦對於布哈林的思想比較感興趣,布哈林在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上與斯大林有明顯的分歧,他反對進行暴力專政,反對消滅富農,反對激進的向共產主義的過渡路線,反對高度集中、超積累的工業化路線。胡耀邦收藏了不少關於布哈林的著作,比如《布哈林言論》、《過渡時期經濟學》、《布哈林文選》、《布哈林案件》、《世界評布哈林》、《布哈林叛國集團案資料選輯》等。
4.進入1978年後,胡耀邦的閱讀重點開始放到西方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經典著作,深入瞭解西方思想家對人權、法治、民主、自由等理念的觀點,以及西方的經濟、社會管理制度。在胡耀邦的推動下,對這些事物的討論禁區也逐漸開啟,並且在其主持制訂的《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1986年,十二屆六中全會)裡面,第一次闡明“高度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偉大目標之一”,“民主和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是人類精神的一次大解放”。
5.對於那些近代經濟學經典著作,筆者不敢肯定胡耀邦都能讀懂,因為即便是接受過研究生教育的當代大學生也未必看得懂,但是當時書記處經常邀請經濟學家過來做講座,胡耀邦也經常召集財經界高階領導幹部開讀書會,他了解其中一般價值主張是沒有問題的,並且這些價值也體現在了80年代的經濟改革中。
6.胡耀邦的很多藏書是學者專著,這反映了80年代中央決策開始重視專業知識分子的作用,決策越來越科學化,胡耀邦的參考書的作者不僅包括薛暮橋、費孝通、杜潤生、廖季立和馬洪等老一輩,還有高尚全、厲以寧、王鈺等中生代,甚至有周小川、郭樹清、魏傑等初出茅廬的青年學者,亦可見他的虛心。

(薛暮橋、費孝通、廖季立等給胡耀邦的贈書)
7.傳統典籍方面,胡耀邦對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關注最多,精讀程度不亞於馬恩選集,書裡不乏他的註解。胡耀邦對其中的典故都是信手拈來,比如1972年他曾經用《後漢書》裡的:“以天下為量者,不計細恥;以四海為任者,不顧小節”勉勵失意困惑的幹部。另外,胡耀邦尤其喜歡屈原和杜甫的詩歌,僅收藏的杜甫詩集就有十幾個版本,他的靈魂和氣質顯然某種程度跟屈原、杜甫是相通的。

(胡耀邦讀《史記》時,連註釋也看地很認真)
8.胡耀邦比較關注近代那些追求國家現代化和轉型的思想家的言行,甚至改革之初很多人物的傳記和著作(比如陳獨秀、胡適、顧維鈞等)出版面臨重重困難(經費上的、意識形態上的),是他親自關注才得以面世。
9. 胡耀邦對世界史的關注非常廣泛,他幾乎儲存了幾十個國家的簡史或者通史,除了英美蘇日等大國外,他最關注印度歷史文化,他收藏了20多本印度歷史文化書籍,也有很多印度人物的傳記,這幾乎等於網羅了當時世面上所有關於印度的史學著作。
10.胡耀邦既本人博覽群書,也一直號召社會普羅大眾多讀書,並且儘量給他們閱讀的自由。他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時候,多次講青年人要跨越兩條河流:“一是貧困之河,二是愚昧之河”,團中央下屬的中國青年出版社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一直是當時出版文學、科學、歷史類圖書的大戶;1978年後,他又推動了大量外國經典名著的出版,比如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以及支援創辦了《讀書》和《博覽群書》雜誌,這些對開啟民智都起了重要作用。

(胡耀邦題寫書名的《博覽群書》雜誌)
此外,胡耀邦還收藏了很多自然科學科普的書籍,甚至還有一些科幻文學著作,比如《銀河系》、《達爾文》、《生命的起源》、《北極飛行記》、《古代飛行的故事》、《宇宙發展史概論》、《初等物理學》、《物理學發展史》、《愛因斯坦》等等,這反映了他對世界充滿探索欲的一面,也反映了他作為常人的一面。順便再說一句,胡耀邦的藏書中還有《鹿鼎記》,並且會見過金庸,胡耀邦去世後,金庸還寫過一個很長的紀念文章。
綜上的閱讀書單,胡耀邦是一個對國家社會飽含責任感的人,是一個對世界潮流有充分洞察的人。儘管他不可能跟一些出過洋、專門以學術研究為業的學者相比,但是放在同時代的高層領導人中比較的話,他是對現代理念和學科體系接觸最多、最深刻的人之一,他完全克服了學歷、年齡、閱歷和時代的侷限,所以,我們談起胡耀邦時,總覺得他是一個與我們距離很近、心靈相通的“現代人”。
11月19日於胡耀邦誕辰109週年之際
感謝李恆、沈寶祥、錢江、張宇蘭、蘇晶、孫三里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