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上一任校長,也是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認為,瞭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她曾說過: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侷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更加坦蕩。”

除了旅行,歷史和地理是兩個能很好地幫助我們瞭解世界的學科,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更是升學考試中的重點。
有人可能會說,歷史不就是記嗎?
錯!
學歷史不看地圖,只能懂一半。
地理是歷史的舞臺,是影響各大文明營建城市、發起戰爭、形成文化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更迭、文明興衰的底層邏輯。
學歷史而不注重地理,就像緣木求魚,知識越多核心越亂、偏見越深,輕者張冠李戴,重者以紫奪朱,對考試和深造都是大患!
幅員96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從萬年前肇始、浩如星辰的早期文化,還有林林總總的國家……
對有時連街道名都沒空認全的我們,真的有點強人所難:
對於學生來說,初中就得學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地理。
到高中,歷史地理更是升級換代,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到氣候地緣環境演化,教材越改越薄,格局越來越大,學生學著暈,家長輔導怯,老師教著累。
怎麼辦?
小編今天要給大家推薦,斬開中國地理歷史亂麻的“尚方寶劍”《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全解三國亂世奇謀妙計的《透過地理看歷史:三國篇》(新版),可以說是強強組合!

這套書由武大地圖學專業,中國地圖學界最高榮譽裴秀獎銀獎得主,十餘年地圖從業者李不白精心編寫。
全系列都是噹噹歷史排行榜的
霸榜之作
,兩度被評為“全民閱讀·書店之選人文社科十佳作品”。
只要開啟歷史分類下的歷史地理,排名第一的就是這本書。

與此同時,作者還精益求精,給《透過地理看歷史》《透過地理看歷史:三國篇》作了全面升級!這次升級可謂誠意滿滿,具體變化大家一看即知:



如果你愛好中國歷史卻不知怎麼入門,如果你掌握了不少史地知識卻理不清脈絡,
如果你身邊有孩子完成了初中地理歷史學習,想在高中更進一步,我們強烈建議入手這套書,因為歷史不這樣學就糟了!
人類天生就對空間敏感,對時間駑鈍,時間一長,事件的具體發生時間就會模糊不清,地點卻往往記得清清楚楚。
自古以來,左圖右史都是學歷史最正規也最簡單的方法,正所謂一圖勝萬言!
比起千朝萬代,地名國名滿天飛的歷史,地理真的很簡單。
在人類有文明的幾千年裡,改變以萬年為單位的地理單元約等於沒變!
反覆無常的歷史事件,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其實都不得不受到同一座舞臺的限制。
以不變的地理單元作為算籌,就可以直觀理解華夏五千年興衰分合的底層邏輯。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各大地區的資源物種、氣候環境、土壤地形對地方的發展,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制約,處在有利位置的勢力更容易壯大,位置不利則會成為吞併的物件。
掌握了這些地理規律,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千奇百怪的歷史事件,變化莫測的政鬥軍爭都能一目瞭然,運用自如。再配上一目瞭然的地圖,過目不忘有沒有?
還是法國著名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總結得好——“沒有地理,便沒有歷史”。
老牛精選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透過地理看歷史三國篇》(新版)
李不白著
人民日報出版社+臺海出版社+鹿柴文化出品
點選下圖購買

地理單元為經 歷史事件為緯
用地理思維釐清中國歷史和文化脈絡
很多朋友說,講歷史也講地理的書不少啊,為啥要選這套?
因為專業的地圖。
由於專門配製地圖成本高、門檻高,而且稽核非常嚴格!!所以常規歷史讀物要麼無圖,要麼引用現成圖冊中的線條圖、色塊圖。


(常規讀物的歷史地圖)
而本書所採用的是204張配合內容原創,考證古今地形變換,反映山形水勢的全綵大圖!
要知道一本《世界地圖集》也只有200幅哦!

(本書的歷史地圖)
大開本、全綵印、三頁一圖的歷史書你見過嗎?比世界地圖集地圖還多的歷史讀物你見過嗎?
敲黑板!這204幅還都是地形圖,不是示意圖哦。
地形圖和示意圖的區別在哪?
直觀地說就是航拍照片和卡通畫的區別。
示意圖是二維的,只能透過線條和色塊看出地理區域的面積和位置,無法反映地形地勢。
而這本書裡的地圖是有立體效果的,一眼就能看出真山真水起伏,所以叫地形圖,懂行的朋友還能從圖上看出大致的海拔高低,因為不同海拔使用了不同顏色。
有沒有比這本書更高階的地圖呢?有,但是那已經是禁止出版的領域了!

對著這樣的地圖,你就不會奇怪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海戰戰場為什麼是陸地——臺江內海早被泥沙填平了。
也不會奇怪諸葛亮北伐勝仗打了不少,為何蜀國還是偏安一隅,那是雄偉的秦嶺造成的天然限制。
如此一想,歷史是不是特簡單?
不僅如此,本套書還精心收集歷史資訊,專門繪製了:
人物生平圖、政治形勢圖、戰爭戰役圖、地形地貌圖……基本涵蓋國史重大事件,歷史書裡寫不清的這裡都有!



專治對陌生地名國名無感,對示意地圖無感。
專門解決讀歷史時查圖難、對應難的問題。
吃透本書的內容,讀者無論接觸什麼歷史知識都能在腦中快速分門別類,納入體系,再不會有張冠李戴的笑話了。即便日後學史有成,還可以拿本書做輔助圖冊。
配合這麼好的地圖,我們的排版印刷也是超講究、超專業。
有的讀者可能惋惜,這些地圖不能放得更大嗎?

真的不可以,本書所有地圖都嚴格按照原大放置,只有這樣讀者才能僅透過文字和標誌大小判斷標示地區的行政等級。
配合這麼好的地圖,本套書的文字怎麼樣呢。
讀這套書的文字,最大的感觸是深入淺出,震撼、顛覆。
這是一套初學者能掌握大略,歷史迷能挖出啟發的書。
也是一套真正適合中國胃,卻不落窠臼的書。

《透過地理看歷史》打破講中國史常用的複雜時間次序,把中國版圖分為各具特色的九大地理單元,以簡單的地理邏輯講述歷史。
這些單元裡,有的適合天下一統後管制各地,有的利於養兵起家,有的偏遠險要經常割據獨立,掌握這些就能明白建立在這些地理單元上的列朝列代的分分合合。

《三國篇》結合正史,逐章逐節地深挖《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情節、奇謀妙策,考證河道變遷、地形變換,全景式還原廣為人知的精彩故事背後的真實邏輯,剖析亂世群雄謀略的賢愚高下,幫讀者快速讀懂中國歷史最了不起英雄時代!


只要有初中的地理歷史基礎,書裡的名詞概念,詩詞引用一點都不超綱!

從地圖天候破譯妙策奇謀
給歷史最舒適的閱讀體驗
本套書決不搞資訊灌輸,它帶來的是一種知識統合的獨特快感,就像孫猴子進了煉丹爐,三位真火一煉,大鬧天宮偷的仙桃靈丹這才徹底消化,煉成了讀歷史的火眼金睛!
為了增加可讀性,作者穿插了大量奇聞軼事、似冷實熱的知識、顛覆認知的觀點,更有地名、習語、古詩古文的全新解讀,透過這些熟悉的元素,和精確的地圖,一個個陌生的地名就變得知根知底,且充滿了人情味。
比如,諸葛亮《出師表》開頭便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才高八斗的他真的只想當個隱士嗎?
這件事在歷史上沒有答案,但在地理上一目瞭然。
諸葛亮躬耕的南陽以南不遠,就是中國南北方交界的咽喉重鎮襄陽,蒙古人和宋朝在這裡打了數十年,三國演義裡發生在這裡的大戰多不勝數。
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人,他真想要避世,怎麼會在一個火藥桶邊隱居呢?
透過這個故事,連線江漢平原和中原的南陽盆地,中國的南北腰眼襄陽,以及諸葛亮苦候明主報國的苦心,一下子就過目不忘了。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角色扮演的玩家,或是身處陌生大陸的一點,身邊是一個有各種資源和技術的資源包。或是穿越為中國歷史上某一方勢力的決策者,身邊是兵馬錢糧土地輜重。
於是,你開始四處探索,慢慢點亮一塊塊漆黑的地圖,摸索壯大自身乃至奪取天下的門徑。
你會發現,河流可富國也可覆國,運糧限制軍隊的攻勢,某些今天的景區在古代是不得不守的重地,很多廣袤而肥沃的土地因為沒有合適的作物地廣人稀。
你可以邊看邊學邊想,覆盤歷史上的奇謀妙計,客觀地評價那些歷史中的戰勝者和戰敗者。
在真山真水中思考先人的決定。
你會感覺到到命運對人類的無情捉弄,地理對文明的沉重枷鎖,會發覺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讀了這套書,不僅能整合知識,建立牢固的中外地理歷史架構,還能積累豐富的素材——
以透過地理看歷史第一章為例,短短幾千字竟然有15個大問題!糅合了對眾多歷史事件的銳評。
與此同時,書中對詩詞的取用也非常精當,一首西塞山懷古,把東晉滅吳的戰略部署寫得一清二楚。
試想一下,當這些義正辭嚴,融合地理、歷史、文明特色的觀點出現在你的文案中、言談中或孩子的作文格子、文綜卷子上,檔次瞬間max有沒有?
內文精選高定量膠版紙,舒適堅韌,不漏不透,更生動地呈現地圖的細膩色感。
每一篇文章都精心規劃文字篇幅和地圖位置,讓每一幅地圖都利於對照。

如果你愛好地理歷史,卻不知怎麼入門;
如果你掌握了不少史地知識,卻理不清脈絡;
如果你身邊有孩子完成了地理歷史學習,或是即將要開始歷史地理的學習,小編更是建議入手這套書!
學歷史,沒有邏輯,知識越多就越亂,輕者張冠李戴,重者以紫奪朱,更別想在平時考試和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了。
說地理就是歷史的書架,一點也不為過,學歷史必須注重地理,離開地理看歷史,就像爬到樹上研究魚——地兒沒找對。
自古以來,學歷史簡單又明瞭的方法正是配合地理來學!
老牛精選
《透過地理看歷史》(新版)
《透過地理看歷史三國篇》(新版)
李不白著
人民日報出版社+臺海出版社+鹿柴文化出品
點選下圖購買
溫馨提示:請登入老牛精選小程式中檢視訂單詳情,商品發貨後才能檢視物流資訊。您也可新增客服小哞微信mr_moo123,諮詢商品和訂單詳情。推品推薦、商務合作,請新增Shidaizoe微信。更多好書推薦,請關注公眾號 “老牛的讀書時間”。
關注公眾號“老牛的讀書時間”
更多好書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