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十三姐
《再見愛人4》裡被噴得最慘的女人——麥琳,自曝是被領養的。她說自己一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遺棄,直到青春期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被養父母“撿”來的。
她說自己是很敏感的人,時刻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儘量不要去給養父母添麻煩,很希望他們覺得“養我是值得的”。
一番言論真的讓人動容,所以麥琳那麼大的不安全感,似乎一下子有了解釋。
於是評論區裡幾乎所有人都發出了相似的呼聲——“我原諒她了”,“覺得她才是這個節目裡最真實的人”,“原來是極度渴望被愛和認可”,“太讓人心疼了”……
好多人幾天前還覺得麥琳是不可被理解的“扭曲人妻”,現在突然毫無遲疑地選擇原諒。

女性的同理心實在強得可怕,哪怕一個人有一百萬種讓人看不慣的毛病,只要有一個抗打的“可憐之處”,大家都願意去給她找理由,想方設法地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巨大能力去原諒她的毛病。
尤其是當這個“可憐之處”和家庭相關的時候。
因為大家總會覺得在那些隱蔽的角落裡忍受過的痛苦和遭遇,都是一個人顯性問題的出處,越是鮮為人知的,越是讓人心生憐憫,產生共情。
這當然可以說是一種無可厚非的善良,女性在這方面真的能力太強了。

我有一個好朋友,以前一直“妖魔化”公司裡的女上司,說她沒有人情味,自私貪婪,blablabla……
吐槽了一年多了,最近好久沒吐槽。前陣子才知道,原來她發現這個女上司被迫“伏弟魔”,他爸爸找到公司裡來,讓她給弟弟安排工作,她不同意,一家子在辦公室裡摔杯子砸桌子。
突然間,全體女性同事都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女上司,甚至用一種近乎崇敬的眼光。自從知道了她來自於這樣一個原生家庭,不光重男輕女而且強制扶弟,在忍受著如此巨大的打壓之中還能把工作做得那麼出色,還能一心撲在事業上,還能毫不流露私生活的不幸福……
哇,簡直太值得原諒了。

以前我朋友圈裡有個女的,一天到晚發雞湯,早上發,晚上發,節假日發,我都看得煩了,感覺這人是著了什麼魔,很想拉黑她。
直到有一天,她發了一張三個孩子一起罰站,被爸爸打手掌心,全家亂作一團齊聲歇斯底里的小影片,原來她有三個娃,還有一個脾氣暴躁的老公……
突然不想拉黑她了,感覺她每天發的不是雞湯,她是在唸經,在修煉,在渡自己。
一下子就覺得她是那麼不容易,甚至好想幫幫她……

每個女人可能都有點什麼毛病,總想著為那些我們認為苦難的女性支援點什麼,都又礙於不方便、不合適,於是只能支援一下同理心,算是最簡單的一種良心安撫。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
過度共情綜合症
。
共情是感受到了他人的感受,過度共情是因為這種感受而感到難過,甚至是聯想到自己,產生不必要的連結,或者出現了輕微的焦慮和抑鬱的症狀。
有人在評論麥琳時說:“她太慘了,被親生父母拋棄,誰能理解這種一生下來就被人嫌棄的痛苦呢!”
這句話裡其實滿含了“她能理解這種痛苦”的潛臺詞,也就是說,她把麥琳的故事連結到了自己身上,可能她也是個不太自信、沒有安全感、害怕被人嫌棄的人吧。
一旦過度共情,就會把本身不那麼痛苦的一個人給聯想成極度痛苦的,然後還影響到了自己。

我有個朋友,每次看到別人打孩子、罵孩子,她都氣憤難過甚至發飆,有一次還氣得哭出來了。
因為她從小被父母打,還拖到陽臺上打,讓所有鄰居都看到,對她來說這是特別恐怖和痛苦的經歷,所以她一看到小孩被打,她就過度共情那個捱打的小朋友,代入了自己的感受。
可是同樣是父母打孩子,有的人就能跟父母共情,因為他們也有一個不打就沒法教育的小孩,他們太能理解一個被孩子逼到不動手不行的父母的痛苦感受了。
所以你看,一件事情,從兩方面都能去共情,誰都有“充分理由”,但是誰都不一定是對的,或錯的。

所以,只能說過度共情不是什麼好事,只是在代入自己感受的時候想找一個情緒出口罷了。
話說回來,共情一個人就忽略或者弱化TA其他的特質,這也很容易讓我們變得
不客觀
。
比如麥琳,她的缺陷無論是心理上的還是素質上的,都暴露無遺,不管她是否一出生就被遺棄,都不是她現在有這些行為表現的理由,更何況養父母對她不錯,即使是原生家庭不幸也不能成為一個人的“免死金牌”。
出身和成長環境是很重要,但沒重要到那種程度。

弗洛伊德,阿德勒,這兩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大家都知道。
但大家知道這兩個人最大的區別是啥嗎?
弗洛伊德主張“原因論”,阿德勒主張“目的論”。
前者喜歡搞原生家庭童年陰影那一套,後者則是強調社會環境人際關係和自身態度的影響。
當一個人用原因論去看待一切的時候,TA很容易變得不幸福,比如對原生家庭的責備、對生長環境的不滿,把這些都歸因為“自己過得不好的原因”,成天就這麼歸因來歸因去的,歸得明明白白,可一點都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幸福。
假如你覺得自己性格不好,容易悲觀,你老是歸咎為原生家庭讓你變得自卑和敏感才導致了這一切,那是沒用的。
你必須想“我的目的是什麼”,這就叫“目的論”。
你的目的是讓自己過得舒服。不被一些定義和枷鎖捆綁,你就不會反覆說自己性格不好、容易悲觀,而是簡單地活在當下,去做喜歡的事,找能讓你快樂的人相處。
只有這樣,才能真的感到幸福。

所以我不覺得麥琳的“被遺棄”是一切的理由。
雖然我同意“被親生父母拋棄確實是可憐”,但漫長的生活和周圍的愛早已足以彌合那道裂痕,那已經不再能成為個體缺陷的保護傘。
我也反對那些一切都怪到原生家庭頭上的論調。
在心理學裡,原生家庭罪論可以用來解釋很多精神問題,很多人產生一個誤區:我小時候受過的罪都是我長大後精神不健康的來源。
那可能是來源之一,但不是必然結果。
舉個例子,就像感冒病毒來了,感冒病毒能成為你感冒的來源。可你不但不多喝熱水,還到處把病毒處傳染給別人,一邊傳染還一邊說:“這都怪感冒病毒,不能怪我哦……”
所以,對強者而言,最有用的能力不應該是原諒,也不應該是認命,而應該是多喝熱水。

多喝熱水的女人
搞事業都不會太差
格十三x可口可樂小家電
陪你紅紅火火迎新年
掃碼預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