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提出了“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的概念,即在2010年提出的“生命簡單七法則(life's Simple7)”(不吸菸、體重正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以及血壓、血脂和血糖正常)的基礎上,新增了睡眠健康。AHA指出,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長是理想心腦健康的必要組成部分。對於成年人來說,每晚理想的睡眠時長是7~9小時。理想狀態下,≤5歲兒童一天中應睡10~16小時,6~12歲兒童應睡9~12小時,13~18歲人群應睡8~10小時。
(這篇文章正在TopMD腫瘤病友群裡熱烈討論,歡迎病友掃碼進群交流)👇

2025年4月14日,AHA又釋出科學宣告指出,睡眠健康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包括睡眠時長、睡眠連續性、睡覺時間、睡眠滿意度、睡眠規律性、睡眠相關的日間功能、睡眠結構以及無睡眠障礙。
多維睡眠健康代表了“多維睡眠模式——覺醒,適應個人、社會和環境需求,促進身心健康。”多維睡眠這一概念強調睡眠不是單一的生理體驗,多個睡眠維度以各種方式影響機體功能。與其他生活方式行為類似,睡眠健康的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完全體現其生理和現象價值。睡眠時長、睡眠連續性、睡覺時間、睡眠滿意度、睡眠規律性、睡眠相關的日間功能等多個維度相互關聯,並且可以使用客觀和自我報告的方法進行測量。
睡眠時長(sleep duration)
睡眠時長即每晚(或每24小時)睡眠的小時數。它可以透過問卷和日記自我報告的睡眠小時數來估計,或者透過佩戴追蹤運動的裝置或多導睡眠圖來客觀評估。
最新證據表明,每晚睡眠時長<7小時會增加房顫、心臟代謝綜合徵和非杓型血壓的風險。
而睡眠過多或每晚睡眠時長>9小時會增加心臟代謝綜合徵、動脈硬化、中風或心血管死亡風險。
睡眠連續性(sleep continuity)
睡眠連續性反映個體入睡和維持睡眠的能力,通常以睡眠效率(總睡眠時間與臥床時間的比值)作為核心指標,根據其他睡眠連續性指標計算,包括入睡耗時(睡眠潛伏期)、夜間覺醒次數、入睡後清醒的時間、計劃外的早醒。
睡眠不連續與房顫、心肌梗死、高血壓、胰島素抵抗風險增加有關。
睡覺時間(sleep timing)
睡覺時間是指一天24小時中具體的睡覺時間(就寢時間至起床時間)。評估睡覺時間和心臟代謝健康的研究經常試圖建立“最佳”就寢時間(例如,研究證明,晚10~11點入睡可降低成年人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負擔)。生物鐘有助於調節睡眠,與日間睡眠相比,夜間睡眠更連續,並能提升睡眠滿意度。
研究表明,與晚上12點前入睡相比,晚上12點後入睡與超重或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血壓升高的風險增加有關。
睡眠滿意度(sleep satisfaction)
睡眠滿意度反映個體對自身睡眠體驗的主觀評價。該指標通常作為患者自我報告的結果,能體現其他睡眠健康維度或睡眠生理指標未涵蓋的層面。
針對近期研究的綜合分析表明,睡眠滿意度較低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和非杓型血壓有關。
睡眠規律性(sleep regularity)
睡眠規律性是睡覺時間或睡眠時長的一致性(即變異性或不變性),可透過多種方式呈現,如工作日與週末(工作日/學習日與休息日)之間的差異,或透過計算睡眠時長或睡覺時間的變異性得出的其他指標。相關資訊可以透過問卷獲取,如需更復雜的評估可採用腕錶式活動記錄儀來客觀測量。
需要注意的是,睡眠規律性與睡覺時間有所區別:睡覺時間是指一天24小時中睡覺的時間與最佳晝夜節律階段的對應關係,而睡眠規律性強調的是睡眠時間表在連續多日中的穩定性,與其在一天24小時中的具體時間點無關。
有研究顯示,工作日與週末睡眠時長存在差異時,超重或肥胖風險增加20%。而每日睡覺時間的變化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炎症、肥胖和非杓型血壓有關。
大規模研究顯示,睡覺–覺醒時間一致性較高與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22%~57%相關。一項基於英國生物樣本庫的研究表明,即使在睡眠充足的人群中,睡覺時間不規律也與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睡眠過少且睡眠非常不規律的人風險最高。
睡眠相關的日間功能(sleep-related daytime functioning)
睡眠相關的日間功能反映個體在日間保持正常功能狀態的程度,其評估獨立於夜間睡眠指標,凸顯晝夜睡眠健康的整體性。該維度通常體現為:警覺、精力充沛、頭腦清醒、日間不嗜睡(白天睡眠傾向增強)或不疲勞。評估方式包括:自我主觀報告,客觀實驗室檢測,或透過可能受夜間睡眠或日間嗜睡/疲勞影響的其他日間功能指標(如反應時間)來間接評估。
研究提示,白天過度嗜睡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風以及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有關。肥胖、2型糖尿病、抑鬱、吸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白天嗜睡風險增加有關,而減肥似乎可以減少白天過度嗜睡。
睡眠結構(sleep architecture)
睡眠結構指透過腦電波形檢測的睡眠階段(如慢波睡眠、快速動眼睡眠)及其生理模式。各睡眠階段體現不同的神經生理功能,其持續時間與出現順序均與生理機能及行為表現密切相關。
綜合分析表明,慢波睡眠中斷的人,胰島素抵抗水平更高。
來源:Multidimensional Sleep Health: Defini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14 April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