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上人群“睡眠裂痕”顯著增加!該年齡段超七成人有睡眠困擾

2025.03.21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童心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問題越來越成為困擾成年人的“健康殺手”。研究發現,很多疾病都與睡眠缺乏或睡眠質量低下相關。
“睡到半夜醒了”、“整夜睡眠時斷時續”、“早上醒得特別早”,很多人從35歲起開始慢慢出現這些“睡眠裂痕”,飽受“碎片化睡眠”的困擾,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這些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中國睡眠研究會2025年近日釋出的《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近一半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擾(包括夜間易醒、早醒、入睡困難等);其中女性的睡眠困擾率達到51.1%,男性為45.9%。此外,隨著年齡增長,睡眠困擾率大幅上升,65歲及以上睡眠困擾率最高,高達73.7%。
《美國醫學會雜誌》曾經發表過一項臨床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深度睡眠時間會顯著減少,被較淺的睡眠所取代。深度睡眠(也稱為“慢波睡眠”)的比例從青年時期(16-25歲)的18.9%,下降到中年時期(36-50歲)的3.4%;而到了40歲至50歲,這種變化會更加明顯。
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人的總睡眠時長也在減少。該研究顯示,從中年時期(36-50歲)到老年時期(71-83歲),總睡眠時間平均每10年減少27分鐘。這種變化主要發生在50歲之後。
生理因素成為影響“睡不好”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調節能力逐步下降。華西醫院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碎片化睡眠”會引起身體代謝紊亂、大腦認知損傷和全身的炎症反應。
在上海第十人民醫院肥胖病診治中心,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到,睡眠質量不佳也是大部分就診的肥胖病或超重患者的共性。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曲伸會認真地問每一位患者的睡眠情況,在他看來,很多導致肥胖的因素與心理健康相關,而心理狀況也會直接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南京鼓樓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楊海龍表示,一般情況下,患有心理精神障礙的患者,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或被失眠所困擾。
在今年的兩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出,到今年年底,每個地市都將設定一個心理門診或睡眠門診,為精神疾患或者受到心理情緒問題困擾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亞專科主任醫師王勇表示,睡眠障礙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睡眠障礙和睡眠相關呼吸障礙,還包括睡眠覺醒晝夜節律障礙、過度嗜睡障礙、異態睡眠、睡眠相關運動障礙等。
“總體上,我們的睡眠時長一年比一年短,睡眠質量在下降,身邊有睡眠障礙的人越來越多了。老年人大多伴隨其他生理性疾病,睡不著、睡不好的比例很高;年輕人更多是生活習慣所致,熬夜、’捨不得睡’導致睡眠拖延;學生群體由於學業負擔較重,普遍睡眠不足。”他表示。
王勇認為,不同年齡段所需睡眠時長不同。有的成年人只需要5小時就能精力充沛,但有的人需要8小時。且與睡眠時間相比,睡眠質量更重要。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只有針對性地展開治療,才會有效果。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可以透過使用可穿戴智慧監測裝置監測睡眠情況。對此,專家表示,智慧裝置僅能作為一種參考,目前最標準的睡眠監測稱為“多導睡眠監測”(PSG),與市面上的可穿戴裝置依靠監測人們在睡眠中體位的變化以及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徵變化指標不同,PSG可以記錄腦電、眼電、心電、呼吸氣流等多種資料,是國際公認的診斷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等器質性睡眠障礙的“金標準”。
微信編輯 | 龍王
推薦閱讀

全球首次!宇樹科技宣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