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給人的印象是冷冰冰且神秘的動物,一般人見到蛇都想拔腿就跑,可偏偏有一群人,看見蛇就淌哈喇子,酷愛吃蛇肉。有的人認為蛇肉大補,必須得整點。
相信每個湖南人小時候都有看到過“口味蛇”的招牌吧!並且蛇肉在廣東人、福建人的餐桌上也容易見到。但是蛇肉真的能吃嗎?
在北方,吃蛇肉的情況很少見,但在南方卻很普遍,甚至還有很多蛇肉餐廳,而且蛇就在旁邊籠子裡,還是鮮活的,椒鹽、清炒、燉湯、泡蛇酒,加工花樣繁多。雖然蛇肉鮮美,但在我國真不讓吃。蛇屬於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和濫食已經被證明是許多傳染病的源頭。
因此,我國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三有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蛇就涵蓋其中!並且,無論野生蛇還是養殖蛇,均尚未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2021 版)》,無論是經營單位還是個人都不得以蛇為食材加工餐食。
也就是說,無論是野生的蛇還是人工養殖的蛇,在我國都禁止食用!商家偷偷賣蛇或食客吃蛇肉以及自己捕蛇吃,都屬於違法行為。目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蛇依然可以養,但只能以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目的進行養殖和銷售。
有些人吃蛇肉也許並不是因為它美味,而是為了追求蛇肉所謂的滋補功效。
實際上,但凡說某一種食物吃了獲得某種醫療功效,或者延年益壽的說法,我們都要留個心眼。比如很多人覺得蛇膽明目,甚至生吃蛇膽,不僅沒用還存在嚴重的健康風險。
蛇肉的蛋白質含量和我們常吃的豬、牛、羊、雞肉、魚肉等都差不多,咱們不吃蛇肉吃畜禽肉一樣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
相比於常吃的肉類,雖然蛇肉脂肪含量低了不少,只有豬瘦肉的 1.6%~16%,但咱們吃雞胸肉脂肪含量也不高,只有 1.9 克/100 克。蛇肉的礦物質中,鐵、鈣、鋅、硒的含量都比較優秀,但咱們平時只要常吃鴨血、蟶子就能很好的補鐵,蟶子的鐵含量是蛇肉的 4.2~22.4 倍呢;水產品中的扇貝、鱸魚、蛤蜊等,鈣含量是蛇肉的 2~10 倍;常吃生蠔、瘦肉也能補鋅,生蠔的鋅含量是蛇肉的 15~100 倍;至於補硒,動物肝腎的硒含量較為豐富,比如豬肝為 26.1 微克/100 克、羊腎則高達 58.9 微克/100 克,比蛇肉補硒還要強。
所以,很多人心中高營養的蛇肉,既不是營養王者,也不是治病神藥,並非無可替代。與其迷戀於進食這種“野味”,倒不如食物多樣化的進食生活中的常見肉類,安全、便宜、好吃,以此來取代蛇肉,均衡營養也不難。
2023 年 11 月,孔先生去廣州出差,聽說當地特色是魚生和蛇肉,特別鮮,就嚐了嚐。2024 年孔先生經歷了 3 次發燒便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就診。經檢查,孔先生曼氏裂頭蚴迴圈抗體和華支睪吸蟲病迴圈抗體均呈陽性。廣東一 34 歲男子每年都吃蛇肉、生蛇膽,類似的饕餮盛宴不下十次後,因為意識不清、肢體抽搐、渾身乏力症狀。經系統的影像排查腦部,發現其顱內居然盤踞著一條長約 6 釐米的活蟲。
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吃蛇肉,不僅涉嫌違法,還有食品安全問題。很多人以為只要把蛇肉處理乾淨、烹煮加熱就可以放心吃了,但並非這麼簡單。
吃蛇肉最危險的就是寄生蟲。蛇類是人獸共患性寄生蟲病的自然保蟲宿主和傳染源,可攜帶多種寄生蟲,比如舌形蟲、裂頭蚴、曼氏迭宮絛蟲、顎口線蟲等等。其中裂頭蚴、舌形蟲、毛細線蟲、曼氏迭宮絛蟲感染率較高。
人透過進食未徹底煮熟的蛇肉、生吃蛇膽、飲蛇血可能會感染寄生蟲,常見寄生於人體的眼部、四肢、皮下、內臟,有些寄生蟲如裂頭蚴會在體內遊走,還可能進入大腦,損傷器官組織,引起嚴重後果,比如出血、失明、敗血症、炎症反應,甚至死亡。除此之外,蛇肉還可能存在病毒、細菌感染,毒素處理不徹底,重金屬超標的風險。
乍一看蛇肉的營養確實還不錯,但它也不是無可替代的,生活中我們從常見的肉類中都能夠獲得相似的營養。
我國禁止食用蛇肉,並且蛇肉寄生蟲的風險很高,從安全形度也不建議吃。
[1]陳瑞儀,馮先榮,黃明駱,嚴紀雯,楊國光.蛇肉的營養成分[J].營養學報,1994,16(3):342-343
[2]柴曉傑,王淑萍.蛇肉的營養成分分析[J].經濟動物學報,1999,3(2):51-53
[3]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4]周慶安,黃維義,郭建剛,莫勝蘭,施開創,李軍,李健.廣西特種經濟動物(蛇)體內寄生蟲情況調查[J].特產研究,2021,43(3):96-99109
[5]吳有陵.三種蛇寄生蟲感染情況調查及種類鑑定[D].上海師範大學,2014.
[6]楊光大,肖嘉傑,龔世平,等.我國蛇類常見寄生蟲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J].蛇志,2014,26(01):6-9+141.
作者丨薛慶鑫 註冊營養師
稽核丨阮光峰 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符思佳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