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向銀行注資5000億元,普通人能受益嗎?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謝九

330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分別釋出公告,向特定物件發行A股股票,財政部向四家國有銀行注資5000億元。財政部為什麼要對這4家國有銀行大手筆注資?這種注資行為和普通人是否有關係?如果有,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這次財政部向4家國有銀行注資,主要是為了補充銀行的核心資本,提升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以及提高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銀行獲得財政部注資之後,將可以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
《最是人間煙火色》劇照
財政部這次大規模注資行動,藍圖設想由來已久。早在去年9月份,金融監管局局長李雲澤就曾經表示——為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經研究,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今年3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更具體的方案,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這一次4家國有銀行獲得財政部5000億元注資,意味著《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落地。
如果按照“分期分批”的思路,財政部向國有銀行注資的行為也許還有後續,因為這次獲得注資的只是4家國有銀行,還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不在名單之列,不排除未來還有繼續注資的可能性。
我國的國有銀行之所以需要財政部大規模注資,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我國貸款利率在最近幾年快速下降,加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等因素,銀行息差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雖然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還在安全範圍之內,但息差大幅下降之後,銀行的持續經營能力和利潤水平還是面臨較大壓力。
《城中之城》劇照
2024年年底,我國商業銀行的淨息差1.52%,創下歷史最低水平,而且跌破了1.8%的警戒線。以國有銀行來看,由於扶持實體經濟的責任更重,加上存量房貸下調的影響更大,所以,國有大行的息差下降速度更快,除了郵儲銀行的息差為1.87%,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其他幾家國有大行的息差分別為,建行1.51%,工行和農行1.42%、中行1.4%,交行只有1.27%,都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我國銀行的主要盈利模式還是靠息差收入,當國有大行的息差越來越低,意味著未來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弱,這不僅事關銀行自身的經營,更重要的影響在於,這將制約國有銀行扶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薔薇風暴》劇照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財政部向國有銀行一次性注資5000億元,表面上是為了補充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但更主要的目的還是未雨綢繆,保證國有大行具備繼續向實體經濟輸血的能力。而且,財政部向國有銀行注資的方式,還避免了銀行在股市場直接融資給股市帶來衝擊,從財政部的認購價格來看,也普遍高於這幾家銀行在股的市場價,這樣也有助於穩定資本市場。
財政部向銀行大手筆注資,從宏觀層面來看,主要是為了解決銀行和經濟發展的問題,但從微觀層面來看,最終也會和普通人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絡。
對於普通人而言,財政部向國有大行注資,那些有貸款需求的人將從中直接獲益。首先,國有大行資本充足率提高之後,放貸能力也隨之提升,普通人申請房貸、消費貸以及經營貸等等,都會相對比較容易。而且,還能夠獲得更優惠的貸款利率。
《奪命金》劇照
房貸利率和大部分民眾的關係最為密切,無論是已經買房還是打算買房的人,房貸利率未來走勢如何,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民眾生活。
2024年以來,我國房貸利率持續下調,截至今年2月份,個人新發房貸平均利率為3.1%,和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超過60個基點。而對於存量房貸利率,過去幾年因為顯著高於新發放貸款利率,一度引發了大規模的提前還款潮,去年也終於有了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去年9月份,央行公開發文,表示“將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房貸利率附近要求各商業銀行20241031日前統一對存量房貸利率實施批次調整。經過這一輪調整之後,很多高位站崗的存量房貸利率終於相迎來實質性下降。
存量房貸一直是各大銀行的最優質資產,這一輪集體下調之後,對銀行息差帶來較大影響,以6大國有銀行來看,息差降至歷史最低,而且普遍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和這一輪降低存量房貸不無關係。
國有銀行息差創歷史新低之後,在2025年繼續降息的空間就會比較有限。不過,隨著這一輪財政部大手筆輸血,這就意味著,今年銀行還可以繼續保持降息的動力。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尤其是有貸款需求的民眾,將可以繼續享受到更低的利率。
《都挺好》劇照
不過,對於有存款和理財需求的民眾,那就是另外一種感受。銀行繼續保持降息的勢頭,意味著存款和理財的難度還會繼續增加。經過過去兩年持續降息之後,我國的存款利率屢創歷史新低。1年期到5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1%-1.5%左右。如果今年存款利率繼續下降,1年期存款利率可能會跌破1%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將只有1%出頭,存款利息將變得越來越微薄。
儘管我國的存款利率屢創新低,但是預防性儲蓄的需求還在明顯上升。根據央行資料,2025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8.74萬億元,比去年多增2.3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36%
國人放進銀行的存款越來越多,但是利率又越來越低,對於偏愛存款的國人而言,也就只能接受未來利息收入還將持續縮水的現實。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小風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