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FOX新聞5月18日報道,非營利機構“健康嬰兒光明未來(HBBF)”近日釋出了一份名為《您家大米安全嗎?》的最新調查報告。該報告揭示,美國超市售賣的大米幾乎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砷和鎘等重金屬成分,部分樣品更是超過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為嬰兒米粉設定的安全標準,引發廣泛關注。

全美145種樣品:全部檢測出砷,幾乎全含鎘
此次檢測共覆蓋145份不同型別和品牌的大米,結果令人震驚——所有樣品均檢出砷,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砷含量超過了FDA針對嬰兒米粉設定的上限(100ppb)。此外,僅一份樣品未檢出致癌重金屬鎘,其他全部呈陽性。
報告指出,大米的汙染水平主要取決於品種與產地,而非品牌本身。
哪些大米最“髒”?哪些相對安全?
根據檢測資料:
汙染最嚴重的是美國本土糙米,總重金屬含量高達151ppb,其中砷含量為129ppb。
東南部白米(包裝上通常標註為“美國產”)和義大利Arborio燴飯米也屬高風險種類,砷含量分別為118ppb和101ppb。
較安全的選擇包括:加州出產的Sushi米與Calrose米,砷含量約為55ppb,遠低於其他樣本。
孕婦與幼兒:風險最大
HBBF特別指出,2歲以下嬰幼兒透過大米攝入的砷佔其總攝入的7.5%;而在亞裔嬰兒中,這一比例更超過30%。長期攝入這些重金屬可能導致兒童智力發育受損、學習能力下降,影響終身。
如何更安全地吃米飯?
為減少家庭成員尤其是兒童的接觸風險,HBBF建議:
提前浸泡30分鐘或隔夜並瀝乾;
採用大量水烹煮法(6-10倍水量煮飯,再將多餘米湯倒掉);
搭配抗毒素食物:如綠葉蔬菜、柑橘類、酸奶等富含維C、B族、鈣、鋅和蛋白質的食材,有助於抑制重金屬吸收。
此外,即食米飯和半熟米因包裝或加工可能帶來額外毒素風險,應謹慎選擇。
替代選擇與政策呼籲
在穀物替代方面,實驗室對藜麥、大麥、蕎麥等九種傳統穀物的檢測發現,其平均砷含量僅為大米的1/28,重金屬總量也低了三倍,適合作為替代主食。
HBBF呼籲FDA儘快建立適用於所有消費人群的大米重金屬限量標準,並推動合規產品進行清晰標識和定期公開檢測資料。
“我們不能讓父母在給嬰兒喂第一口輔食時都提心吊膽。”HBBF科學主管Jane Houlihan表示,“採取合理烹飪方式、明確產品產地,以及政府加強監管,都是減少健康風險的關鍵步驟。”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