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風光帶火海爾老總,小米悶聲切走家電蛋糕

盧偉冰喊話,大家電要幹到數一數二。
作者 |  雲鵬
編輯 |  心緣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
一個人不可能與微軟、亞馬遜、蘋果、三星、保時捷、海爾、格力、聯想、戴爾、華碩多維度開戰,小米雷軍:戰績可查。
段子歸段子,在全球範圍內與諸多行業內頂尖巨頭競爭並在部分產品的對抗中取得優勢,能做到人確實不多。
相比老本行手機,當下行業對於小米公司的關注焦點更多是在造車上。但在造車之外,在白電市場瘋狂攻城掠地的小米也成為格力、美的、海爾們不可忽視的物件。
根據市研機構預測,小米2024年白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為主)收入預計將突破150億元,三季度小米IoT板塊營收261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空調、洗衣機的出貨量同比增長都超過了50%。
在618、雙11等電商大促節點,小米白電也幾乎都是各細分品類銷量霸榜的常客。
2024年前9個月,小米洗衣機、冰箱線上第四,空調線上第三,2025年小米給空調定下的銷量目標是:1000萬臺。
昨日晚間,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發文稱,小米米家空調今年銷量會保持50%以上的增長,並且要發力高階,均價繼續提升,目標是全年公開市場銷量第三,未來5年成為“數一數二的空調品牌”。據奧維雲網資料,目前國內空調線上市場第一是美的、第二是格力。
就在今天下午的小米質量動員大會上,小米剛剛將質量一等獎頒發給了小米汽車和小米空調,抓質量也成為小米家電衝擊高階的關鍵一環。
在小米高歌猛進的同時,2024年前11個月,長尾品牌空調市場份額下降3.2個百分點,格力市場份額下降2.3個百分點。格力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5.34%。
雷軍多維開戰之下,傳統家電品牌們已感受到十足的壓力。
就在昨天,格力電器旗下“董明珠健康家”在北京的首店正式開業,董明珠親自來到現場。據國內媒體報道,董明珠在開業儀式演講中似曾多次“內涵”小米,火藥味十足。
雷軍跟格力創始人董明珠有著經典10億商戰對賭。十餘年間,格力做晶片、做手機,小米挺進家電,雙向跨界持續上演。如今格力手機成為年銷量不足10萬臺的“古董機”,而小米白電帝國捲起的浪濤卻一浪高過一浪。
▲小米爆款米家“雙區洗 雙洗烘”洗衣機
兩會期間,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海爾周雲傑與雷軍同框的照片迅速躥紅網路,其表情與雷軍形成鮮明對比,被網友戲稱為“當代打工人精神狀態映象”,周雲傑在“被迫”成為網紅後與海爾官微一起積極回應輿論,相關事件在上週頻頻衝上熱搜,《海爾兄弟》動畫甚至都被網友“催更”了。
▲網友自制調侃表情包,來源:網路
小米給傳統家電品牌帶來的壓力不僅在於銷量層面,更多是輿論層面的。
有網友調侃道,家裡換家電不知道買什麼的時候,買小米一般是“保底”,因為“他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會坑你”,小米家電的口碑,已經在不少年輕使用者群體中“紮根”,與手機的“價效比”印象十分類似。
小米白電帝國迅猛開疆拓土背後的關鍵支撐到底是什麼?小米白電真的已經沒對手了嗎?吃透中國家電市場,小米可能還有不少功課要補。
4月1-2日,智東西聯合主辦的2025中國生成式AI大會(北京站)將舉行。近30位嘉賓/企業已確認,將圍繞DeepSeek、大模型與推理模型、具身智慧、AI智慧體與GenAI應用帶來分享和討論。更多嘉賓陸續揭曉。歡迎報名~
01.

打造家電爆品三要素

小米是如何集齊的?

提到小米白電,尤其是空調、洗衣機、冰箱三大件,很多人腦海中都會蹦出“雙區洗”、“上出風”這樣的關鍵詞,這是小米曾經的爆款產品所具備的特性。
這也是小米最擅長的一件事——打造爆品。
▲小米米家空調上出風 Pro
對此雷軍曾在2022年的採訪中給出過明確實現路徑:“爆品是打造出來的,不是靠營銷。”爆品需要滿足三個關鍵條件:產品體驗創新、符合消費能力的定價、高效生產。
聽起來有點虛,但我們不妨實際拆解一下,從雷軍給出的“爆品正規化”中摳出小米白電到底是怎麼做“爆品”的。
1、怎麼知道使用者要什麼產品?
“產品體驗創新”,聽起來有些虛,但翻譯一下就是:產品的升級點要長在使用者的痛點上。做這件事,小米身為一家有著濃厚“網際網路基因”的手機公司,再熟悉不過。
網上曾經流傳著一張圖,是一位使用者在給雷軍的留言中所附帶的,圖中描述的是一個可以將內褲、襪子、衣服上下分開洗的洗衣機。使用者稱希望小米能夠出一款這樣的洗衣機。這張圖曾多次被不同網友轉載,最近曾出現在2024年9月雷軍抖音直播的評論區。
而一轉眼來到2024年10月29日的小米新品釋出會,小米正式釋出了支援雙區洗和雙洗烘的洗衣機。
雷軍曾在釋出會上提到,其實小米內部很早就收到了類似的使用者反饋並提前三四年就觀察到了這樣的需求。
這種針對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品設計策略的能力,是小米的強項。小米有著使用者基數龐大的MIUI論壇,根據公開報道,2025年3月MIUI社群論壇日均發帖量超過50萬條。
實際上,傳統廠商並不是沒有收到過這樣的訴求,也並非不瞭解使用者需求,但傳統廠商在小米之前的確未能很好地響應這一需求。相反,小米迅速迭代推出產品並最終實現熱賣。
這背後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如何快速將使用者痛點轉化為可以實現的技術解決方案?這必然涉及到更為硬核的技術研發能力。
2、從黑科技定製到自己建廠自己造,今年跑通空調自產自研
在家電尤其是白電技術創新方面,近年來小米可以說拿出了不少“黑科技”,比如上出風技術透過氣流迴圈避免冷風直吹、全直流變頻技術、自研新風系統實現自動清潔除菌、APF能效迭代到領跑行業的5.5。
在2月釋出會上剛剛釋出的中央空調也掏出了補氣增焓雙缸壓縮機、三排蒸發器/冷凝器等創新技術。
▲小米米家中央空調 Pro
這些關鍵零部件,基本都是小米在技術上主導研發,並與供應鏈企業共同完成落地的。此前長虹美菱一直是小米空調的主要代工企業之一。
有行業人士透露,以小米的出貨能力和技術基礎,是很容易與供應鏈廠商達成協議談下優質產品供貨的,做定製也不是問題。
而今天,小米要進一步擴大在供應鏈自主化方面的優勢,將生產製造業進一步掌控在自己手裡。
2024年11月,小米第一座智慧家電工廠在武漢奠基,今年2月,據長江日報報道,小米智慧家電工廠預計11月投產,明年將大規模量產。與工廠同時籌建的還有100多間實驗室,完成設計、研發、生產閉環。
▲武漢小米智慧家電工廠概念圖,來源:小米官方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小米手機智慧工廠、小米汽車工廠之後小米再次進行的重要智慧製造佈局,可以說家電業務享有了跟手機、汽車一樣的“待遇”,有了自己的專屬工廠。
小米家電業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米智慧家電工廠一期會聚焦空調品類,覆蓋家用和中央空調,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曾發文稱,家電工廠建成後,小米就能自研自產空調了。
知道使用者想要什麼,能把使用者想要的產品在工廠裡做出來,並攻克相關技術難題,這背後是小米真金白銀實打實的研發和產線投入。
3、10多個點利潤保證價效比,新零售模式立功
最後,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定價——符合消費能力的定價。“符合消費能力”這個用詞出自雷軍之口,自然比較委婉,但實際上直白一點說,就是要有價效比,東西要又好又實惠,讓老百姓買得起。
對於產品價格,盧偉冰曾在2024年11月發表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吐槽”,他提到有的空調是“3000塊錢的東西買到2萬塊錢的售價”,小米之家買空調只有10多個點的利潤,而傳統家電可能要有30到40個點的利潤驅動空間。
從定價上來看,小米在冰箱、空調、洗衣機方面相較行業傳統品牌均有比較大的“降幅”。
根據研報資料,小米冰箱的定價大約低於傳統品牌20%-30%,上出風空調相較競品要低15%-20%。洗衣機領域1999元的10KG洗烘一體機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業既有的價格認知。
空調領域則主打2500元以下的高性價比價格段,填補傳統品牌提價後的市場空白。中央空調Pro機型效能對標大金中端產品,但定價卻低了50%以上,比美的、格力低20%左右。
小米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的“價效比”?當然,這一方面離不開小米自產自研佈局的推進、自主可控帶來的成本優勢,同時與小米對利潤率的要求也有一定關係。
此外,小米透過自營電商和小米之家直銷模式的結合也可以很明顯地降低渠道成本。
▲小米新零售模式與其他手機廠商零售模式對比,來源:國聯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價格方面的優勢不僅在於“價效比”,另一個隱形優勢就是控價能力,小米相比傳統品牌可以更好地確保線上線下價格的一致性,降低價格波動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擾。相比之下,傳統家電品牌的線上線下產品通常都有差異,價格也並不一致。
足夠創新、直指痛點的產品、價效比十足的價格、充足的自產自研能力保障,小米白電的“野蠻生長”,絕非無源之水。
02.

六年四“變”,四個關鍵人物

雷軍的家電夢誰來圓?

雷軍提出的爆品理念,可以說在小米白電業務中貫徹的非常透徹。這就不免令我們關注到另一個關鍵問題,為何小米能夠有如此強的執行力?
整體來看,這必然會涉及到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公司整體戰略規劃上的高度重視,另一個就是有過硬的管理班子,可以將雷軍的理念變為現實。
小米IoT業務歷經十餘年發展,期間經歷了數次轉型調整,從業務架構到核心負責人均有較大變化,值得關注。
2019年3月小米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這是小米第一次明確地將IoT作為公司的核心戰略方向。
彼時小米公司營收首次突破了2000 億元,成為最年輕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手機之外的AIoT生態連線裝置數正式突破了8億臺。
雷軍在釋出會上提到了令人記憶深刻的“手機+AIoT”戰略,AIoT已經提升至跟手機業務同等重要的地位。
小米AIoT戰略委員會的主席由範典擔任,副主席由葉航軍擔任,成員覆蓋了小米IoT平臺部、AI部、生態鏈部等核心部門負責人。
相對低調的範典實際上是小米成立最初的13名員工之一,曾在微軟任職,在小米歷任米聊產品研發經理、小米IoT平臺部總經理。
▲範典
葉航軍也是小米年輕高管力量中的代表人物,曾在谷歌、騰訊工作,加入小米後曾擔任AI部門總經理。如今葉航軍已經成為小米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
▲葉航軍
同樣在2019年,小米於5月首次成立了大家電事業部,由王川任總裁,主要負責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品類,這也是小米白電業務加速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
當時身為小米聯合創始人、高階副總裁的王川曾帶領小米電視用5年多時間實現了全球出貨量840萬臺的戰績,2018年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20%,王川掌管大家電也體現出小米對於這一業務的重視。
▲王川
2019後小米AIoT生態業務保持高速發展,數百家生態鏈企業湧現,比如華米、紫米,從家電到生活消費,期間小米用“竹林生態”模式最佳化生態鏈、淘汰低效SKU的策略也被廣為報道。
隨後,隨著小米業務發展,汽車等戰略重心的引入,大家電業務的相關負責人也幾經變動,2022年身為小米集團合夥人、高階副總裁的張峰接管了大家電業務。
張峰曾在小米是“救火隊員”角色,2016年臨危受命管理小米手機供應鏈,2020年與王翔、周受資、盧偉冰四位高管共同升任小米合夥人。
▲從左至右:盧偉冰、周受資、王翔、張峰
實際上,從2019年到2023年,小米大家電業務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即使在2022年IoT業務營收同比下降、2023年IoT業務同比微幅增長的情況下,大家電業務仍然保持著超過40%的營收同比增長。
小米家電業務管理層的調整,更像是不停地為其注入新的活力,而非遇到了困境。
2023年10月,又發生了兩件跟小米家電業務相關的大事,這可能是為小米白電狂飆踩下油門的關鍵時刻之一。
一個是雷軍在年度演講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另一個是身為大家電部總裁的張峰因個人原因離職,小米大家電部也迎來重組。
調整後,電視部併入手機部,而新成立的大家電部主要還是聚焦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品類,由單聯瑜任總經理,向集團總裁盧偉冰彙報。
負責白電三大件研發、生產和市場拓展的單聯瑜在家電領域資歷頗深,根據公開報道,他曾在海爾、海信等傳統家電巨頭擔任重要職務,期間主導過多個家電產品線的研發,對空調、冰箱等白電的核心技術有深入理解。
▲單聯瑜(左)與盧偉冰(右)
小米空調“巨省電”系列、雙區洗烘洗衣機等爆款產品的落地,都離不開他的推動。
可以說,單聯瑜是當前小米家電真正的主力操盤手,盧偉冰在微博提及家電銷量目標時也不忘特意@了一下單聯瑜。單聯瑜隨後立即發文回覆稱,米家中央空調開售13天,已經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1/3。
2024年3月,小米IoT業務再次進行調整,IoT生態鏈採用分級管理,原來的七大IoT細分事業部精簡為三大類,根據“SAN分級管理策略”分為S類(戰略品類)、A類(潛力品類)、N類(長尾品類)。
有報道認為,這是“小米生態鏈模式十年以來的一次最大改革”。
不過這次改變對大家電影響並不大,主要針對生態產品。
2024年9月,盧偉冰升任小米集團總裁兼任手機部總裁,統籌手機、生態鏈及大家電業務,可以說汽車以外的業務,雷軍已經全權交給了盧偉冰。
盧偉冰對家電業務一向重視,武漢家電智慧工廠開工他也親自來到了現場。開年後短短一個月內,盧偉冰跟家電相關的微博就已經多達10餘條。
▲盧偉冰(右)在武漢小米智慧家電工廠開工現場
隨著小米家電三大件的迅猛增長,小米似乎有著更大“野心”——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在今年3月的MWC 2025大會上,盧偉冰正式宣佈,小米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將空調、冰箱、洗衣機以及烘乾機等大型家用電器推向國際市場。小米白電風暴,即將席捲海外。
回溯小米家電業務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其在小米內部的戰略地位一直在“波動”上升,雖然中間經歷波折,但大方向並沒有變。
從起步到與手機平起平坐,再到人車家生態中的“家”。
同時小米大家電業務的歷任“掌門人”均為小米管理團隊中的核心人物或有著深厚行業經歷的空降高管。
可以說,要實現雷軍的家電爆品夢、打造小米的白電帝國,除了槍桿子要硬,好將帥必是不能少的。
03.

線上亮眼線下追趕,與龍頭搶份額

全球化出海或迎更大挑戰

當然,亮眼的資料表現往往是從“增量”角度來看的,小米固然在白電領域打造過不少“爆品”,但在家電賽道,尤其是與傳統家電巨頭們的競爭中,小米仍然是一個“後來者”的角色,有許多功課要慢慢補上。
放眼整個家電市場大盤,從市場份額的角度來看,小米要跟格力、美的、海爾這樣的傳統家電巨頭分庭抗禮,仍需有不少挑戰擺在面前。
比如小米雖然躋身線上空調市場第三位,但其12%的市場份額仍然不足美的、格力的一半。
接下來是線下市場,目前小米家電線上出貨仍然佔絕對主導,但在中國,根據市研機構資料,線下市場依然佔據著白電的半壁江山,比如空調、洗衣機的線下零售佔比超過40%,冰箱的比例則更高。2024年,小米空調線下市場份額位列第20位左右。
▲美的各渠道家電銷量佔比,來源:國聯證券
根據艾肯家電網資料,2024年國內空調市場總出貨量大約在1.02億套左右。
小米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推進新零售業務的擴充套件,線下第二戰場的進一步開闢,會是小米白電進一步實現份額突破的機會點。
從產品價格來看,根據國聯證券研報,小米白電實際上主要衝擊的是長尾及二線品牌份額,對頭部一線品牌衝擊遠沒有想象中的大。
▲小米白電產品價格段銷量分佈,來源:國聯證券
目前白電市場龍頭品牌大約佔據60%份額、二線品牌佔據21%左右,長尾6%。國聯證券分析師認為,小米接下來要做的是與二線和龍頭品牌爭奪更多份額,但在沒有渠道紅利的加持下,想要做到這一點難度不小。
除了國內市場,未來小米家電在全球市場的戰績也會成為小米生態全球化的重要一環。
小米手機近年在海外市場前行的並不順利,更多家電品類的出海,也必然將帶來更多新的挑戰。
04.

結語:小米白電狂飆

智慧家電市場風雲再起

打造空調、冰箱、洗衣機爆款產品、贏得市場認可和口碑,是小米在家電領域從戰略規劃、產品策略、團隊管理、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到渠道營銷等多方面能力綜合的結果。
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機遇”和“運氣”,但正如那句商場中經常被提及的名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目前,隨著端側AI的快速發展、智慧硬體發展再次提速,家電等傳統品類的智慧化進一步提速,小米要如何憑藉自身在AI、智慧硬體等領域相對傳統家電廠商的優勢,來提升產品競爭力、縮小份額差距、拓展市場,都值得進一步觀察。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智東西】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