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西網綜合)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警告稱,食用糙米可能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尤其是長期攝入過量的無機砷(inorganic arsenic)。該報告指出,即便是每週僅食用三勺糙米,也可能增加腦損傷和癌症的風險。
糙米含有有毒的砷“健康嬰兒,光明未來”(一個致力於嬰兒健康的壓力團體)的研究人員對從美國多個知名超市(如Trader Joe's、Whole Foods、Safeway)購買的200多種大米樣品進行了檢測,發現所有受檢大米均含有不同程度的無機砷((inorganic arsenic))。


無機砷是一種對人體具有高毒性的重金屬元素,與神經發育遲緩、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雖然所有種類的大米——包括糙米、白米、巴斯馬蒂米、壽司米和茉莉香米——均檢測出了無機砷,但糙米的砷含量最高。研究結果表明,未煮熟的糙米每公斤含有201微克的無機砷,是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建議的每日安全暴露限量的40多倍。EPA推薦的每日暴露上限為每公斤體重0.06微克,意味著一名體重8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砷攝入量不得超過4.8微克。為避免超標,成年人每天應避免食用超過23.9克糙米(約三湯匙生米)。糙米含砷量最高總體而言,研究發現糙米含砷量最高,平均每公斤130微克。砷含量第二高的是來自義大利的Arborio米(意為燴飯米),其砷含量約為100微克。白米的砷含量位居第三,略低於每公斤100微克,其次是泰國香米,約為80微克。印度巴斯馬蒂米和加州種植的壽司米的砷含量最低,平均約為60微克。報告顯示,在所有大米品牌中檢測到的砷中,約有四分之三是無機砷。

砷的風險及其來源無機砷與有機砷不同,後者通常較難被細胞吸收。無機砷可以透過暴露在汙染環境中(如礦業活動、金屬冶煉、殺蟲劑使用等)進入食品鏈,尤其是水浸稻田中的大米,容易吸收並積累砷。研究還表明,長期攝入無機砷可能引發心臟病,因其能引起血管和心臟炎症,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風險。美國環保署已經將無機砷列為“人類致癌物”。清洗和烹飪有助於降低砷含量好訊息是,透過正確的烹飪方式可以減少大米中的砷含量。201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用大量水煮米飯,並在煮熟後將水瀝乾,可以去除大約66%的砷。如果用自來水清洗米粒,可以去除高達84%的砷。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消費者煮米時使用六到十倍於米量的水,並在煮熟後徹底瀝乾。報告作者建議,用一鍋水煮米飯,每杯米加六到十杯水,以去除大部分砷。替代穀物:更安全的選擇除了大米,研究還測試了66種替代穀物(如藜麥、法羅、大麥等)。結果發現,這些替代穀物的重金屬含量平均比大米低69%。這些替代穀物不僅能減少砷的攝入,還能提供其他健康益處。然而,由於價格較高,替代品可能不適合所有消費者。為了減少潛在風險,專家建議消費者選擇砷含量較低的大米品種,如加州產的壽司米、泰國茉莉香米和印度巴斯馬蒂米,而避免食用來自美國東南部的糙米和白米。此外,適當清洗和煮飯也能有效降低砷的攝入。美國稻米聯合會回應稱,儘管食品中砷的含量令人擔憂,但他們認為這並不構成公共安全問題,且將繼續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合作,確保美國大米供應符合相關安全標準。大米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的主食之一,每年消耗量巨大。儘管大米是許多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消費者應關注其潛在的健康風險,並採取適當措施減少有毒物質的攝入。但由於大米生長在水浸稻田中,很容易從周圍環境中吸收重金屬,因此往往含有更多的重金屬。砷是地殼中天然存在的元素,可以以有機和無機形式存在。科學家們更擔心無機砷,因為它更容易被細胞吸收,從而造成損害。無機砷可以透過採礦和冶煉金屬,或透過殺蟲劑、燃煤和焚燒垃圾釋放到環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