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迎來自己的“英偉達時刻”

在加入“萬億美元俱樂部”之前,博通的市值就已達到8000億美元左右,一隻體量如此大的AI晶片股能夠出現這樣的上漲,讓華爾街想到了英偉達。
上週五(12月13日)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後,博通(AVGO)的股價繼續上漲,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上漲是博通迎來屬於自己的“英偉達時刻”的證據。
上週五博通飆升24.4%,創下歷史最大單日百分比漲幅,週一(12月16日)股價收漲11.2%。根據道瓊斯市場資料(Dow Jones Market Data),上週五的上漲推動博通市值增長了2060億美元,是有記錄以來美國公司中的第六大單日市值漲幅。12月迄今為止,博通已上漲超過50%,有望創下有史以來最大月度漲幅。
在加入“萬億美元俱樂部”之前,博通的市值就已經達到了8000億美元左右,一隻體量如此大的人工智慧晶片股票能夠出現這樣的上漲,讓華爾街想到了英偉達(NVDA)。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斯泰西·拉斯岡(Stacy Rasgon)週一在研報中寫道:“博通強大的人工智慧故事幫助該公司迎來了自己的‘英偉達時刻’,從現在到2025年下半年,該公司可能會推出更多的新產品,未來幾年將獲得一些重大機會。”

拉斯岡指出,根據目前的超大規模客戶部署陣容,博通預計到2027財年人工智慧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至900億美元。博通管理層還提到,如果更多正在與博通接洽的公司加入,這個市場的規模可能會更大。
博通是拉斯岡在半導體板塊的首選股。他指出,和業內其他許多公司一樣,博通除人工智慧以外的核心業務“仍然不太好看”,但他認為,“改善跡象正在浮現,從現在到2025年核心半導體業務的前景已經轉好”。
拉斯岡還指出,在收購VMware一年後,這筆交易帶來的好處在許多方面都明顯超出了預期。
與此同時,英偉達尚未擺脫近期跌勢,週一股價下跌1.7%,至132美元,較11月7日148.88美元的歷史最高收盤價下跌11%,進入了回撥區域。
總的來說,今年英偉達股票的表現非常好,年內上漲近170%。今年6月,英偉達一度取代蘋果(AAPL)和微軟(MSFT)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目前股價之所以下跌,是因為市場正在權衡英偉達人工智慧處理器的銷售面臨的挑戰。
英偉達在過去一個月的大部分時間裡處於橫盤整理的狀態,市場仍在等待有關Blackwell人工智慧晶片銷售加速的證據。在可預見的未來,市場仍然預計英偉達將在人工智慧處理器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該公司也面臨一些阻力。
《華爾街日報》上週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美國正準備制定規則,對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的先進人工智慧晶片銷售設定上限,以限制中國獲得其他國家的計算能力。
英偉達面臨的另一個阻力是過去兩年的驚人增長所設定的高標準。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普遍認為,2025年英偉達營收將增長55%,達到1914.5億美元,相比之下,預計2024年英偉達營收將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233.7億美元。
營收增長預期放緩並不是故事的全部。預計2025年英偉達調整後每股收益將從2024年的2.72美元大幅升至4.20美元。
英偉達最近下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一些缺乏耐心的投資者正在尋找其他股票來獲得短期收益,比如博通。
美銀證券(BofA Securities)分析師維韋克·阿里亞(Vivek Arya)週一在研報中寫道:“Blackwell交付的不確定性、工業/汽車業復甦乏力以及美國限制中國獲得計算能力引發的擔憂,給半導體股帶來壓力,與此同時,投資者將注意力轉向了不受針對中國的限制措施影響的股票和受益於人工智慧的軟體股。”
不過,阿里亞仍認為英偉達是2025年半導體板塊的首選股,他認為,美國客戶部署Blackwell將給人工智慧晶片股帶來提振。
伯恩斯坦的拉斯岡也繼續看漲英偉達,他稱英偉達“仍然是投資者必須持有的股票”。
拉斯岡說:“2025年半導體板塊的前景非常好,我們對2026年有一些擔憂,但目前這些公司的客戶支出和購買意願非常強勁,唯一擔心的人似乎是投資者,而不是真正在花錢的人。”
文 | 巴倫週刊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