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人命,不是技術的代價,而是價值觀的苦果

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值得深思。
小米高速燃爆事故,三條年輕生命逝去,質疑和憤怒湧向小米和雷軍之後,輿論場出現新的聲音:
不能只怪車企,司機的問題也不少,其實大家說的就是智駕
所以,先把情緒放一邊,不管是對車企,還是對司機,我們來聊點深一點的話題。
智駕,或者是自動駕駛,作為一種技術方向,本身沒有問題。
但中國,有點被過度營銷了。
所謂的智駕,其實像是玩了一個語言陷阱
我們這裡還是說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是分等級的,從L1-L5:
L1:初級輔助駕駛,自動迴圈,道路保持。
L2:高階輔助駕駛,增加加速、轉向和制動功能,不能脫手。
L3:初級自動駕駛:司機可以脫手,但超出條件需要接管。
L4:高階自動駕駛:司機可以無需監管和接管。
L5:完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無需方向盤和踏板等。
所以,從技術發展的階段來說,如果想要實現人類的自動駕駛,要到L4才可以,目前全球沒有一家車企在實際中應用了L4自動駕駛技術:
普及的智駕主要還是L2的水平
但是,在車企的營銷中,卻常常誇大了智駕的能力:
號稱可以睡覺,可以看電視。
並不是這一家車企這麼做,各家其實都有這方面宣傳的動力,營銷方面車企是有責任的
車企的營銷:
不再關注底盤、調教和安全,而是強調加速、智駕、沙發彩電
這種差異化的競爭,當然有合理性,但是也有誤導的嫌疑。
就智駕來說,普通消費者,特別是追求新奇刺激的年輕人,根本不懂L2和L4的區別,他們狂熱相信新車釋出會上的大嘴巴:
社交媒體上不時就曝出深夜高速前排無人後排睡覺靠智駕開車,甚至副駕放嬰兒車睡覺靠智駕開車…
當然,這些人有博眼球的原因,但是不管是車企,還是司機,都對年輕人做了很不好的引導。
那就要說了,為什麼這種現象能夠存在。
我覺得產業監管的問題也不能不說
曾經有一種說法:
特斯拉在德國開工廠,幾年都不能開工,各種限制條件太多,我們知道歐洲,不管是新能源,還是人工智慧,甚至此前的網際網路,都因為監管過多,而喪失發展優勢。
但是,另一個極端就是:
對新興產業發展過度的寬容
比如最近開始對直播進行規範,前些年直播和短影片亂象叢生,為了行業的發展,監管沒有及時跟進。
但是自動駕駛不一樣:
涉及到生命安全,不能因為產業和技術發展,就縱容企業誇大宣傳
真心建議:
1、有關部門制定新的法規:
規範智駕,特別是深夜高速的智駕。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2、車企能承擔起社會責任和正確價值觀:
不要為了銷量和噱頭,就張開大嘴誤導消費者。
3、對於消費者要切記:
個人永遠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悲劇發生了怪誰都來不及了。
就這樣。
今天大事不斷。
今天,原本是一個輕鬆玩笑的一天,卻發生了很多大事:
中國的、外國的、地緣的、行業的…真不消停。
可以繼續閱讀:今天大事不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週末突發大事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誤解國家了嗎?

500個點贊局勢
高層罕見表態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