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正帶動先進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多數消費者眼中,網約車常被貼上“經濟適用”的標籤,與高階車型或家庭用車形成鮮明區隔。然而,縱觀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網約車不僅是電動化浪潮的普及先鋒,更是先進科技落地的關鍵載體。從早期推動三電技術迭代,到如今加速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網約車始終以海量資料、高頻運營場景和規模化驗證能力,造就了這類車型在汽車工業革命程序中的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普及時代:網約車倒逼技術革新,加速產業生態成熟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大眾市場對這一新興的產物充滿著好奇、質疑,電動汽車是否對人體有輻射、動力電池的自燃率有多高、充電設施是否足夠完善等問題充斥著消費市場。基於此,為讓最快讓大眾對這一產品形成正確認知,各地部門與車企共同推進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受眾面最大的計程車、網約車市場。

▲廣汽新一代彈匣電池

比亞迪與埃安等車企正是這一路徑的踐行者。透過規模化運營打破使用者對電動車的質疑。同時網約車高頻次、高強度的使用場景,對三電技術提出了嚴苛要求:動力電池需更高安全性、更快的充電速度,反向推動行業研發4C、5C甚至6C等高倍率電池及超充技術。比如埃安研發的彈匣電池實現“槍擊不起火”,並透過百萬臺車型、百億公里驗證零自燃;也正是高強度的運營場景驗證了埃安車型三電系統與耐久性,2024年新能源汽車質量榜單中,埃安品牌名列純電榜首,AION S、AION Y、AION LX分別獲得緊湊級純電轎車、緊湊級純電SUV、中型純電SUV質量排行領先,百萬使用者認證的“開不壞的埃安”口碑得到了進一步夯實。
同時網約車司機對充電樁密度和效率的痛點,催生找樁App與共享充換電網路。截至2024年,全國充換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超過1280萬臺,一線城市覆蓋率近90%,為私家車電動化鋪平道路。據乘聯會資料顯示,2023年新能源網約車銷量達74萬輛,佔出租網約車市場的87%。尤其在廣深地區,新能源網約車滲透率接近100%,成為電動化技術推廣的“活廣告”。
智駕時代:網約車承載L4級落地的至高使命
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正加速向智慧化縱深發展,以L4級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智慧駕駛技術,已成為定義未來出行生態的戰略制高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調研資料顯示,2024-2025年智慧駕駛技術普及率呈現指數級增長,消費者認知度突破臨界點,全民智駕時代已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在此背景下,車企核心競爭力正重構為以資料驅動、演算法迭代、場景落地為核心的智慧技術體系,這不僅是產品差異化的勝負手,更是構建新型出行生態的戰略支點。
廣汽集團在2025年3月18日正式釋出了星靈智行行動計劃,明確以Robotaxi與Robobus為突破口加速L4級自動駕駛產業化落地。作為廣汽智慧化戰略的先鋒,埃安同步宣佈在2025年底,與滴滴合作的具備全球化適配能力的首款L4無人駕駛前裝量產車型將下線交付;2026年雙方將構建“AI+智造+運營”的L4商業生態,埃安也將成為國內首家L4無人駕駛產品規模化運營的車企。2027年,埃安將正式推出面向個人使用者的L4無人駕駛車型。

▲廣汽埃安率先落地L4計劃

L4級自動駕駛的量產難度極高,短期內難以直接面向C端使用者。而網約車作為B端場景的天然試驗場,首先是安全性可控,在規定的路線、高速道路等限定區域,Robotaxi的事故率較人類司機可大幅降低;其次是使用者教育高效,透過低成本試乘,消費者可直觀感受自動駕駛的可靠性。
最關鍵的是商業模型可快速成型,以廣汽埃安的智慧出行生態佈局為例,其透過構建覆蓋全國28個核心城市的智駕資料採集網路,依託日均超百萬公里的即時路測資料迴流機制,打造出業界領先的智慧駕駛資料工場(Data Factory)。這些經過結構化處理的多維度場景資料,持續驅動著端到端神經網路的強化學習程序,特別是在城市複雜交通流的時空預測、長尾場景的泛化處理等關鍵技術領域,已形成具備自主進化能力的認知智慧體系。這種"資料採集-模型訓練-場景驗證"的閉環飛輪,使埃安在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高階戰場中快速推動技術驗證到商業落地,構建起資料驅動技術進化。
從L4級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到C端市場普及,其遵循的底層邏輯依然是海量場景資料與高頻驗證。如今網約車日均超10億訂單、覆蓋28城的路測網路,為演算法訓練提供超百萬公里結構化資料,尤其在長尾場景(如突發交通事件、極端天氣)的處理上,遠超實驗室模擬能力。 
▲星靈架構
當大多數車企仍困於L2~L3級別的技術長跑時,埃安已透過B端場景的精準切入,找到L4商業化最短路徑,將製造業的規模化能力與出行服務的場景化需求深度融合。目前,埃安已攜手滴滴、小馬智行等自動駕駛公司,共同推動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大規模商用,打破傳統車企單打獨鬥的侷限,將自動駕駛公司演算法優勢與埃安的製造能力深度融合,實現“技術+場景”的協同。
在另一個層面,車企對L4級別Robotaxi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著當前輔助駕駛系統的發展和未來駕乘資料迭代、技術迭代。得益於海量資料資源和精益求精的造車工藝,埃安得以引領行業在B端、C端市場智慧駕駛的水平。如今埃安透過具備L4級技術冗餘的星靈架構為基礎,率先在15萬級市場實現雷射雷達高階智駕的搭載,並在短短5個月快速收穫超過15萬人的認可,近期更以“智駕險”為抓手,讓使用者享受能用、好用、放心用的智駕體驗。
在完全自動駕駛未到來之前,當下的使用者也能享受埃安帶來的科技平權的高價值。這種“B端託底+C端突圍”的雙軌策略,既保障現金流穩定,又為L4技術積累使用者認知,當無人駕駛車輛大規模投放時,消費者對埃安品牌的信賴度將成為其在未來汽車消費市場關鍵的競爭優勢。
根據全球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預測,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有利及成本降低,Robotaxi將於2026年左右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預計到2030年Robotaxi將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採用,屆時Robotaxi在中國智慧出行的滲透率將達到31.8%,2035年將達到69.3%。隨著未來L4級別Robotaxi大規模的商用,埃安將憑藉其“技術+智造+運營”的生態閉環,構建起覆蓋全球的無人駕駛網約車版圖,成為全球出行市場實現技術、成本與規模三重突破的車企,其品牌價值或將迎來指數級躍升。

廣汽和滴滴自動駕駛合作具有全球化適配能力的首款L4無人駕駛前裝量產車

結語:過去,車企估值模型基於銷量與利潤率,而在汽車工業革命駛入智慧化階段後,以埃安為代表的車企正透過L4商業化正在改寫這一邏輯。透過網約車市場海量資料反哺演算法最佳化後,自動駕駛技術可進一步降低邊際成本,形成“規模擴張-資料積累-技術升級”的飛輪效應。在這種模式下,埃安的估值或將向科技公司靠攏,其品牌價值將更多體現在出行生態的掌控力。更為深遠的是,埃安網約車持續扮演著“科技平權”的角色——從三電技術到L4自動駕駛,每一次突破均透過規模化運營快速惠及大眾。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30年Robotaxi在中國智慧出行的滲透率將達31.8%,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埃安憑藉“技術+智造+運營”生態閉環,有望在全球無人駕駛網約車市場佔據30%份額,成為首個實現L4級技術盈利的車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