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正確”的距離

【“我們無需相互告別,只需要昂首向前。”】
1
朋友們,見字如面,許久不見。
停更了三個月,看了幾本書,找了幾部英劇美劇刷完了,出去玩了一趟,然後回家過年了。
正好到了打工人出門打工的時候,我的賬號也解封了。
那些憤懣不平的日子,最終都會歸於平靜,在每一次的平靜沉思以後,我們又總能感悟到新的生活體驗。
如此這般,也挺好。
2
先聊聊今年的春晚。
春晚舞臺開播了這麼多年,語言類節目一直都是“王牌單元”。
當年陳佩斯朱時茂、趙本山宋丹丹、哪怕是後來的小瀋陽宋小寶沈騰馬麗,多多少少還都留下了一些精品小品節目的。
20年過去了,大家還是記得那句“要啥腳踏車”啊。
可自從加入“稽核”環節以後,春晚小品,似乎近些年很難再出現什麼讓觀眾樂開懷的語言節目了。
和“臥龍鳳雛”這個詞一樣,“初見照相館”也成了罵人不帶髒話的爛詞了。
故而,今年的春晚導演,基本上是徹底放棄“小品”這個環節了,沈騰馬麗那個小品我都驚呆了,我一個笑點還沒發現,突然門一關節目就結束了…
“反正也攢不出什麼大活了,乾脆我們直接放棄小品吧”。
唯一的亮點,竟然是武漢分會場的5分鐘節目插播環節,不知該慶幸還是悲哀。
說真的,現在的小品,快樂已經不是唯一主題了,“華麗的空洞”和“大紅的海報”,才永遠是C位主角。
以前關於春晚的討論,總是有一個爭論,認為春晚是辦給北方人看的,因為南方人不愛看春晚,年夜飯也不吃餃子。
現在,大家大概也算是看明白了,春晚是給“稽核員”看的。
不過細細想想,這世間的哪一樣事物,最後不是給“稽核員”看的呢?
人間處處,皆是稽核。
3
再聊聊今年的春節檔電影。
哪吒1的時候,我就對餃子導演抱有很大期待。
我不樂意於看見,中國電影票房榜,是紅色主旋律電影,是減肥日記,是所謂的大明星配合爛劇本演繹出來的“流量高光”。
萬幸,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餃子導演的哪吒動漫,終於殺出了一條血路。
一邊是科幻鉅製,一邊是誠意動漫,兩個非科班出身的“不入主流”導演,最後多少年磨一劍端出來的一碗大菜,觀眾用腳投票,一致給了點贊好評。
你看,這個世界,也不全是門閥宗族體系掌控下的“少部分人掌握遊戲規則定輸贏”的玩法,那些認真踏實做事的人,最後也得到了這個世界的尊重和饋贈。
我們還是要勇敢一點,和這個世界多抗爭一些,爭取多做一些我們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
當所有人都在強調【我們與‘成功’的距離】時,我希望更多執著又真誠的人,能夠堅持強調【我們與‘正確’的距離】。
並且由衷地希望,後者能夠取得成功。
4
餃子導演透露了一個資訊。
原本哪吒2裡面的許多重要鏡頭,是交給外國頂級視覺效果團隊的人來做的。
可人家一看是中國的電影專案,壓根就沒當一回事,直接找了個三流團隊來幹活。
最後打包發回來,導演發現,這還不如自己的本土團隊幹得好。
乾脆就全部拿回來,自己死磕了。
是啊,人,一定要靠自己,任何時候,我們都得靠自己。
真正的人才,永遠不會出現在“外包”這個環節裡,恰恰相反,即便是真正的人才,最後也只會爛在死在“外包”這個環節裡。
你外包給外國人,他瞧不起你的專案,最終這個專案會被搞砸,你外包給“非專業人員”,最後就成了撈錢分贓的“合同”。
沒有人真的在意,這個專案最後會不會成功。
還記得某地此前的一場30分鐘水幕電影“外包”專案嗎?
預算價格4000萬,最後層層轉包,到了一個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手上,這個活,只剩下10萬塊了。
導演帶團隊幹了一個月,只拿到了4.5萬的工資,剩下的5.5萬,鬧上了法庭。
捅上熱搜以後,所有人都傻眼了,4000萬的專案,愣是擠出了3990萬的水分。
網際網路、流量、搞錢、利益,最後誠信誠心幹事的人,鳳毛麟角。

萬幸,我們偶爾還能看見,有那麼一兩個“鳳毛麟角”,成功走出了另外一條康莊大道。

5
春晚和電影,文化藝術形式表達的背後,實際上都是社會現象的縮影。
大家會發現,缺少了快樂主題的作品“教育”,觀眾已經不買賬了,同樣的邏輯,不尊重觀眾、缺乏邏輯和智識的“收割機器”,也沒法再繼續忽悠大眾了。
總體來說,我覺得這是好事。
山頭文化和門閥體系,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傷。
就像是無量仙翁的那個“天元鼎”一樣,一顆金燦燦的大樹壓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那些“非我族類”的異物群,最終都變成了供養仙人的血漿養分。
蠶食和剝削,一直都在延續著遊戲規則。
最後,強如東海龍王,也只能俯首稱臣地無奈一聲長嘆,“那又怎樣,你還想改變這個世界嗎?”
還好,還有哪吒,我們也都還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我想試試”。
還是那句話,道阻且長,與諸君共勉。
我希望最後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真誠、誠信、友善、互助,真正的文明世界裡。
無論何時,我們都是在堅守本心,拉近與“正確”的距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與“成功”的距離。
聽一萬種聲音,但是永遠遵守本心。
新年開工,祝大家萬事大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