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梓瑜 上海交通大學 碩士
葉芷茵 深圳大學 本科
陸羽佳 國際關係學院 本科
楊 陽 華東政法大學 本科
周思羽 華東政法大學 本科
徐梓桐 華東政法大學 本科
編輯 | 鄧子容 中國人民大學 本科
蘇桐 華中科技大學 本科
責編 | 馬語謙 武漢理工大學 本科
第七期:出海律所的人才戰略
(一)涉外法律人才的稀缺與培養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跨境投資、國際貿易、海外工程承包以及國際爭端解決等涉外法律服務需求急劇增長。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中國律師事務所紛紛佈局海外,拓展國際業務。然而,這場波瀾壯闊的出海征程中,一個核心瓶頸日益凸顯——涉外法律人才的稀缺。這不僅制約了中國律所的國際化發展,更關乎中國在全球法律服務市場中的話語權和競爭力。
一、涉外法律人才的稀缺現狀
據2024年9月6日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訊息,截至當時中國共有涉外律師1.2萬多人,約佔全國72.5萬律師總人數的1.7%。[1]其中,能夠從事“雙反雙保”業務的律師僅有500餘名,具備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獨立辦案能力的律師僅有300餘名。[2]從全國範圍來看,涉外律師在整體律師群體中佔比較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涉外法律服務需求。涉外法律人才的缺口也體現在國際組織方面。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法律人才佔比也相對較低,有資料顯示,在聯合國系統的僱員中,中國籍僱員僅佔1.12%,位列第11位,[3]供需矛盾突出。
二、稀缺背後的原因
這種供需失衡直接導致了律所在拓展國際業務時面臨“無人可用”的窘境,也推高了相關人才的用人成本。就其深層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培養規模有限。當前,國內各高校一直在積極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例如,以中國政法大學為首的一批院校正在積極探索並推進“外語+法律”新興交叉學科融合等人才培養實驗班。然而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各高校涉外法治實驗班的規模普遍在30人左右,即使所有學生都從事涉外法律工作,每年培養的涉外法律人才也遠遠不足。[4]而出於外語、法系以及跨文化等方面的困難,涉外法治人才學習任務更重、培養要求更高,如果沒有特殊政策支援,每個學校30人的規模也難以保障。
二是實踐能力難以提升。涉外法律服務強調實踐能力,具有實踐性強、跨專業度高、互動性高等特點,人才的培養需要實踐機會和國際交流平臺的支援。但當前高校提供的實踐機會有限,部分高校存在課程設定不合理,實踐比重低,[5]學生缺乏實踐經驗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
三是培養週期長。培養一名成熟的涉外律師,往往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持續投入,培養成本高於國內業務律師。涉外律師的培養導向的是為中國的涉外法治和涉外經濟服務,首先要求具備堅實的中國法基礎。除此之外,還包括外語學習、海外不同法系的掌握、國際案件實踐等,且需要保持知識體系的不斷更新,對國際規則動態的敏銳捕捉,例如歐盟碳關稅新政、RCEP爭端解決機制迭代等。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孔慶江坦言,“涉外法治人才並非3年至4年就可以培養出來。學生除了專業學習外,還要積累實習實踐經驗,需要的培養週期比其他專業學生更長。坦率來說,目前,該專業人才培養缺乏實踐環節的歷練,專業對口的教育教學資源也較為匱乏。”

(圖片源自網路)
三、應對與展望:涉外法律人才的培養路徑
1.政策支援涉外法律人才培養
近年來,各地更加重視涉外法律人才的培養與孵化,支援政策不斷出臺,開展了大量工作。司法部先後舉辦了3期涉外法律人才高階研修班、10期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訓班,指導全國律協舉辦律師涉外業務培訓班,共培訓律師1400多名。1北京從2023年到2025年,開展了為期3年的百名高階涉外人才培養專案,一年一期,每期約33人。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地釋出《關於促進法律服務人才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給予境外知名院校法律學位人才經濟補貼,支援人才成長。
2.高校創新培養機制
高校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最主要的開拓者、推動者。華東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學院創新"傘狀課程體系",以與香港大律師公會共建的《普通法精要》為主線,結合多門部門法及國際商事仲裁實務課程,降低人才培育成本、縮短培養週期,讓學生接受高質量普通法教育。此外,強化課程設定,利用自身師資開展實務實踐課程,如《國際模擬法庭》《國際商事談判》等實務類課程,透過輔導學生實際操作培養實踐能力。[7]對多元教學模式的探索有益於涉外法律人才理論基礎的搭建,亦有助於今後實踐的開展。
3.律所作為人才培養的實踐陣地
頭部出海律所應當建立完善的內部培訓體系,包括語言強化、目標國法律制度,特別是國際談判技巧、案例覆盤等,打造系統化的內部培訓。讓年輕律師在真實專案中學習成長,積累第一手經驗。例如,國樽律所透過構建全球化服務網路和創新性的“導師制”培養體系,為青年律師提供從實務操作到國際資源整合的全方位支援。[8]
海外辦公室輪崗也是寶貴的實踐機會。將有潛力的年輕律師派往海外分所或合作的外國律所工作一段時間,親身體驗國際法律實踐。White & Case(偉凱律師事務所)就提供了內部申請國際輪崗的機會,律師有機會參與不同國家的案件。中國出海律所或可評估實際情況,[9]作出最符合平臺發展的培訓方案。
高水平對外開放離不開高水平的法律服務。透過加強國際合作、完善課程設定、拓展實踐平臺和政府支援,我國有望培養出更多具備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涉外法律人才,為出海企業和律所提供人才基礎,助力國家法治建設。

(圖片源自網路)
(二)小語種律師的市場需求
一、“一帶一路”驅動下的區域合作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與沿線國家搭建起廣闊的合作平臺,覆蓋亞洲、歐洲、非洲、拉美等眾多非英語國家和地區。這些區域在經貿合作中涉及大量跨境投資、工程承包、國際貿易等法律事務。以東南亞地區為例,在中老鐵路建設專案中,從專案規劃、土地徵用,到工程建設合同簽訂,再到後期運營的法律合規問題,均需大量寮國語專業法律檔案的起草、稽核與解讀。精通寮國語的律師,能夠準確理解寮國當地法律政策,協調中老雙方在工程建設中的法律分歧,確保專案合法有序推進。在中亞,哈薩克等國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專案,從油氣資源開發協議到跨境運輸法律規範,都需要熟悉哈薩克語的律師參與,保障合作在法律框架內順利進行。“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複雜的法律體系與獨特的語言環境,使得小語種律師成為推動區域合作的不可或缺的專業力量。
二、多行業出海業務的差異化需求
中國企業出海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同行業在海外市場面臨的法律挑戰與語言需求各不相同。在網際網路行業,遊戲、電商企業拓展拉美市場時,需遵循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國家關於數字內容審查、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嚴格法規。製造業方面,企業在東歐、非洲設廠要應對當地嚴格的勞工法、環保法規,如衣索比亞的勞工僱傭與薪酬規定,只有懂當地語言的律師才能準確解讀政策,協助企業妥善處理勞資關係與環保合規事務。金融行業在跨境投融資、外匯交易等業務中,涉及複雜的國際金融法規與小語種國家的監管政策,如俄羅斯的外匯管制、伊朗的金融制裁豁免條款,小語種律師可幫助金融機構規避法律風險,實現業務的穩健發展。
三、國際仲裁與跨境訴訟的專業需求
在國際仲裁與跨境訴訟場景中,語言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案件結果。[10]當案件涉及小語種國家的法律適用、證據提交或當事人溝通時,小語種律師的專業優勢尤為突出。在涉及智慧財產權跨國糾紛時,不同國家對專利、商標保護的法律規定存在差異,若案件在法國、德國等使用非英語的國家審理,精通法語、德語的律師能夠直接參與訴訟程式,準確引用當地法律條文與司法判例,有力地維護當事人權益。在國際商事仲裁中,仲裁規則、仲裁文書及庭審交流都可能涉及小語種,小語種律師可以無縫對接仲裁流程,清晰闡述案件事實與法律依據,提高仲裁效率與裁決公正性,避免因翻譯誤差導致的法律風險。
四、律所國際化競爭的人才需求
在國際法律服務市場競爭中,中國出海律所需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傳統歐美律所雖然經驗豐富,但在服務中國企業時存在文化隔閡與溝通成本高的問題。[11]小語種律師作為中國律所國際化發展的核心資源,能有效打破語言壁壘,拉近與海外客戶、合作伙伴的距離。同時,小語種律師還能協助中國律所參與國際法律業務競標,憑藉語言與法律雙重優勢,向海外客戶展示專業實力,提升中國律所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與業務拓展能力。[12]
(三)海外執業資格認證路徑
近年來,由於海外業務開展或自身追求,國內越來越多的法律從業者嘗試考取海外執業資格,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海外執業資格獲取路徑。
一、亞洲地區
1. 申請PCLL
PCLL是指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aws,即法律專業證書,是香港地區特有的一種法律職業培訓課程,分為一年制全日制和兩年制兼職制,旨在為學生提供執業所需的實際法律技能和知識,是成為香港執業律師或大律師的必要條件。由於香港本土只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三所法學院提供固定的PCLL名額,因此競爭較為激烈。競爭對手分別來自三所院校的LLB、JD、已拿到trainee contract的往屆生及和其他路徑獲得申請資格的申請人(如GDL)。並且,港大和港中文GPA不夠靠前的學生也會加入城大pcll申請的競爭。
例如,由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 LEG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機構出具的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香港大學共收到來自599名申請人遞交的800多份申請,其中532名申請人將港大列為首選,最終錄取的全日制學生為285人,非全日制學生為91人。香港中文大學在2021/22年度錄取了138名學生,而在2022/23年度共收到294份PCLL課程的申請,發出157份錄取通知書,最終有150名申請者接受。香港城市大學當年共收到430份申請,發出231份PCLL錄取通知書,最終有196名學生獲錄取,其中49.5%為本地畢業生,50.5%為海外院校畢業生。[13]

(圖片源自網路)
2. 其他牌照路徑
香港LLB/JD—PCLL—TC—associate並非獲得香港地區律師執業資格的唯一路徑。如若想要在香港地區從事律師行業,還可以透過:(1)GDL—PCLL—TC和(2)大陸法系五年工作經驗—OLQE考試,來獲得香港地區的律師執業資格。
(1)GDL—PCLL—TC:GDL即Graduate Diploma in Law,該路徑適用於在英國或其他地區完成了非法律專業的本科學位,但希望進入法律行業的人士。GDL課程涵蓋了法律基礎科目,如合同法、侵權法等,幫助學生達到法律專業學位的要求,在完成該課程後,需透過PCLL的准入測試Conversion Examination,並申請PCLL。
(2)大陸法系五年工作經驗—OLQE考試:OLQE即Overseas Lawy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香港海外律師資格考試),是一種先取得海外律師身份,再獲取香港律師牌照的路徑。該路徑主要面向香港地區以外、已獲得律師資格,且希望以香港律師身份在香港從事法律執業的人士。OLQE考試對報考人的執業經歷和所在法系有明確要求,具體如下:
非普通法司法管轄區:需為非普通法系國家或地區執業律師,且具有 5 年以上執業經驗。
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作為普通法系國家和地區執業律師,具有 2 年以上執業經驗(可申請免試科目 5 口語部分);若執業 5 年以上,更可申請任意科目免考。[14]
二、歐洲地區
由於英美法律體系的廣泛適用,或出於歐盟內部協議,歐洲地區的律師資格在附近其他司法管轄區也受到認可,可取得一定的執業豁免,是涉外律師的熱門選擇。例如,滿足一定執業年限的條件,英國律師可以無需學位與考試,申請在瑞士執業。[15]
1.英國
獲取英國律師資格,需獲取本科及以上法律學位或工作經驗,並透過SQE考試(Solicitors Qualifying Examination)。
(1)SQE1:SQE1共分為兩場考試(FLK1&FLK2),形式為機考選擇題,目的在於考察申請人的一般法律知識。SQE1會在每年的1月和7月舉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或香港均可參加。FLK1的考試內容包括:商業法律與實務(包括稅務)、爭議解決、合同、侵權、法律制度、公法、法律服務等;FLK2的考試內容則包括:財產實務(包括稅務)、遺囑與遺產管理(包括稅務)、律師會計、土地法、信託、刑事等。
(2)SQE2:SQE2為主觀題,包括面試和機考,僅在英國本土設有面試考點,目的在於考察申請人的法律實務技能。
(3)SQE2豁免:一般而言,成為英國律師需要同時透過SQE1和SQE2,但一定條件下可以申請SQE2豁免。該豁免僅限於執業律師,需有2年以上專業法律從業經驗,並需提供英語能力證明,一般要求取得有效期內的雅思7.5或其他考試同等水平以上證明。透過審查後,即可取得豁免。
2.法國
通常而言,取得法國執業資格,首先需具備法國的法律學士或碩士學位,再透過CAPA考試(Certificat d'Aptitude à la Profession d'Avocat),並在上訴法院宣誓和完成在所選律師公會的註冊流程。考試分為口試和筆試兩部分,旨在評估申請人是否具備從事律師職業的基本能力,側重合同法、侵權法、義務論等法律知識內容。
不過,符合文憑與職業從業條件的歐盟籍人士可以免除實踐培訓和CAPA考試,但在某些情況下,仍需透過一項資格考試(最多包括四門課程)。申請者需向律師公會全國理事會 (Conseil national des barreaux-CNB) 提交申請,並證明在原籍國具備從事律師職業的所有條件,包括大學課程、職業資質或資格考試,以及完成的律師職業實習。此外,對於已在其他歐盟國家或瑞士取得律師資格的專業人士,他們可以直接在法國執業,這是歐盟內部互認協議的一部分。[16]
三、美國
不同於前述國家,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律師執業資格考試,而是以各州為獨立的司法單位,設立報考條件和考試模式。透過任何一州的律師考試,如果需要跨州的話,就需要該州執業律師滿足在該州4年至7年的執業時間。其中比較特殊是首都華盛頓特區,透過任何一州的律師考試並滿足執業條件的律師,都可以在首都華盛頓特區執業。[17]以開展涉外業務為出發點,一般而言,國內律師以取得加州和紐約州執業資格為熱門首選。

圖1 美國律師考試基本要求彙總[18]
1.加州律師考試(California Bar Examination)
根據加州律協的考試資格申請條件要求,中國執業律師(需要提供中英文版本的執業期間無處分證明)或取得美國LLM或JD學位的人士可以申請考CA Bar,但在申請考CA Bar之前,需要先向加州律協申請考試資格,透過資格稽核後,就可以申請考試。考試時間約為每年的2月和7月,滿分2000分,包含Essay和PT兩部分。其中,Essay部分包含MBE部門法及加州州法,即:職業道德、夫妻共有財產、信託、遺囑、代理、合夥、公司法、救濟法、加州民訴法和加州證據法。[19]
透過CA Bar Exam後,還需要透過MPRE(Multistat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Examination)職業道德考試。該考試由美國全國律師考試委員會(NCBE)開發和管理,目的在於衡量申請人對律師職業道德標準的理解,確保未來律師能夠遵守職業行為規範。考試內容基於ABA(美國律師協會)的《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和《Model Code of Judicial Conduct》,以及一些聯邦和州通用的守則或判例,考試時長約為2小時。
2.紐約州律師考試(New York Bar Examination)
曾就讀於美國一所或多所受美國律師協會 (ABA) 認可的法學院並獲得法學學位的人士,及畢業於美國ABA未批准的法學院,獲得法律博士JD學位,並在申請人申請參加紐約州律師資格考試前7年中5年在該司法管轄區執業的人士,以及在美國境外法學院完成學習計劃,而該學習計劃在時間上和內容上均與美國經批准的法學院的學習計劃相同,並且如果需要,還成功完成美國經批准的法學院的額外學習計劃,有資格參加紐約州律師考試。[20]除此之外,如果在普通法系國家(例如英國)獲得了法學學士(LLB),並已完成GDL和LPC(律師法律實務課程),也有資格提出該申請。一般而言,國內律師獲取紐約州執業資格的路徑為:中國大陸LLB-美國LLM。
具備相應考試資格後,申請人需要完成NY Bar考試和MPRE職業道德考試。前者為開卷機考,一共50道選擇題,考試時間2個小時。每年有四次考試機會,分別在 3 、6、9、12 月,申請人需正確率≥60%,方能透過考試。MPRE(Multistat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Examination)職業道德考試則如前所述,由NCBE管理,申請人需完成2個小時的作答,紐約州 MPRE 的及格分數為 85分。
(四)律所培養國際化人才
成功案例
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經貿體系,涉外法律服務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在經濟全球化浪潮與“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的背景下,中國律所正以開拓者的姿態,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領域書寫著獨具特色的中國方案。國內律所加快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透過多元協作、實務導向和資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啟發意義的路徑與模式。這些探索不僅為律所自身的國際佈局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我國涉外法治體系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跨國實戰淬鍊: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律師合作專案
江蘇省在涉外法律人才培養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其核心舉措之一,是推動“產學訓”一體化的協同育人機制。2024年9月,江蘇(南京)涉外法律服務中心正式啟用,依託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14所高校的法學院資源,聯合12家律所及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共同構建涵蓋國際貿易、海事海商、智慧財產權等九大專業領域的服務網路。平臺不僅為法科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場景,也透過境外交流專案持續向國際輸送法律人才。
此外,江蘇省司法廳聯合新加坡律所啟動跨境實訓計劃,北京盈科(蘇州)律師事務所指派彭湃等3名青年律師赴新加坡FOXWOOD律師事務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跟班實訓。他們深度參與跨國公司併購交易盡職調查、可變資本公司(VCC)法律實踐等業務,透過“沉浸式”學習積累跨境業務經驗,直面東南亞金融市場規則。[21]例如,彭湃律師透過協助接待多國客戶,系統掌握新加坡商事仲裁流程,並將經驗反哺國內團隊,搭建中新法律合作通道。不僅如此,江蘇省司法廳透過組織此類專案已累計選派200餘名律師赴英國、澳大利亞等地交流,形成“理論築基—海外淬火—實戰檢驗”的全鏈條培養模式。
(二)重大專案驅動:金杜律所助力比亞迪泰國工廠落地
在法律服務“走出去”的過程中,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的探索尤具代表性。金杜南京分所合夥人馬笑勻帶領團隊,為比亞迪在泰國建設新能源工廠專案提供全過程法律支援,業務範圍涵蓋土地調查、交易談判及合同審查等關鍵環節,為企業“出海”提供堅實法律保障。該專案涉及泰國土地法、環保標準、勞工政策等多重法律挑戰,團隊需協調東南亞投資政策與ESG國際標準,完成土地盡職調查、協議談判及跨境稅務籌劃。歷時18個月的服務中,團隊成員從單一法律顧問轉型為綜合商務解決方案提供者,其經驗被提煉為律所內部培訓教材,助力後續跨境專案標準化操作。該案例再次印證了涉外律師不僅要熟悉國際規則和各國法律,更需掌握稅務、投融資等綜合配套政策。
(三)國際仲裁能力提升:國浩律所的國際商事仲裁培訓
提升國際爭議解決能力,是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一環。國浩律師(南京)事務所合夥人陳發雲發起國際商事仲裁專項培訓,邀請國際爭議解決專家楊良宜授課。培訓聚焦倫敦海事仲裁規則與國際商會(ICC)仲裁程式,透過模擬庭審、案例研討等形式,幫助江蘇律師掌握跨境爭議解決的底層邏輯。例如,一次模擬仲裁庭依據《聯合國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設計,吸引112萬人線上觀摩。參訓律師隨後參與多起涉“一帶一路”工程糾紛的仲裁案件,顯著提升了江蘇律師在國際仲裁領域的實務能力與話語權。這一實踐路徑,也推動了地方律師從本地業務向全球規則體系的有效對接。
(四)區域輻射與本土深耕:眾成清泰律所的東北亞佈局
地方律所的創新實踐同樣值得關注。山東眾成清泰(青島)律師事務所透過設立聯營機構泰華商恆,組建40餘名具備海外教育或執業背景的律師團隊,[22]能夠熟練使用中文、英文、韓文等六種語言處理涉外法律事務。針對東北亞市場的實際需求,該所推出“三維培養體系”:每週研讀《聯合國貿法會仲裁規則》、每月舉辦模擬國際仲裁庭、每季開展中韓商事法律比較研究。例如,其代理的一起涉韓投資糾紛案被152家國際媒體報道,併成功推動中韓商事仲裁合作倡議,在韓國設立分支機構,成為山東省首家佈局東北亞市場的律所。這種區域深耕與國際對接相結合的路徑,正在形成多語種、多專業、多維度的複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培養機制。
(五)政策賦能與制度創新:漢盛律所的浦東實踐
制度與政策支援,是推動國際化人才戰略深入發展的重要保障。漢盛律師事務所依託上海浦東新區的政策支援,構建“法律服務國際化人才孵化平臺”,透過浦東新區司法局的人才激勵政策,將教育培訓補貼轉化為劍橋大學定製課程,吸引華爾街律所資深顧問加盟,並建立“涉外法治人才認證體系”。[23]例如,2024年11月舉辦的“法律服務國際化及涉外人才培養”研討會,聯合高校、國際機構探討協同機制,推動律所跨境業務三年內增長300%。其“一流環境吸引人才、一流制度留住人才”的理念,成為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典型案例。
(六)打造涉外法律服務品牌:大成(重慶)所構建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人才建設方面,律所與西南政法大學開展深度合作,將自身作為法律碩士(涉外律師)研究生的培養基地。依託系統課程培訓、案例研討與海外交流等多維度學習機制,全面提升青年法律人才的國際視野與專業素養。透過“傳幫帶”機制,律所不僅在團隊內部形成有效的知識傳承與經驗積累,也為涉外法律服務注入了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七)構建三維能力體系:數科律所涉外律師帶教理念與涉外業務培養體系
基於多年涉外業務經驗,數科律所涉外團隊為實習生構建實習生三維能力發展體系。其一是資訊檢索與知識結構搭建,即透過法規動態追蹤機制,指導實習生使用威科、北大法寶等專業資料庫,系統掌握跨法域法律資訊的獲取路徑,構建多法域知識網路;其二是實務技能訓練,透過模擬案例分析、客戶溝通演練、法律文字對比等專項任務,提升實習生的法律研究、文書起草與條款轉化能力,搭建完整的技能矩陣;其三是綜合素養與判斷能力提升:透過設定股權穿透分析、跨境談判沙盤演練和文化衝突背景下的合規判斷任務,訓練實習生在複雜場景中的專業判斷與溝通能力。
律所還引入“里程碑檔案”機制,為實習生記錄其在各階段完成的關鍵任務及成果,從具體案例中激發其職業成長的成就感和目標感。例如,在參與跨境協議擬定、檔案歸檔過程中,實習生需梳理協議內容、學習檔案歸檔規範,以確保法律檔案的完整性與可追溯性。
此外,數科律所鼓勵實習生參與律所內部的人文活動,如律師沙龍,透過經驗分享與跨領域交流,不僅提升對法律職業的理解,也培養提供“有溫度的法律服務”的意識與能力。
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和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的不斷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將日益向“生態化”與“無界化”演進。正如眾成清泰主任林揚所言,律所需突破傳統服務邊界,在政策支援、資源協同與實戰平臺建設中形成完整閉環。這不僅是對國內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有力回應,也是在全球法治舞臺上展現中國法律智慧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司法部),https://www.moj.gov.cn/pub/sfbgw/sfbxwfbhzb/2024sfbfbh/240904tdgzlfz/。
2.楊颯:《著眼全域性 讓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競相湧現》,載《光明日報》2023-11-28。
3.閆冬:《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體兩翼"》,載《中國法治》2024年第2期。
4.肖永平:《堅持上下聯動、內外協同 破解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難題》,載《民主與法制週刊》。
5.唐夢楠,段瑤,王亞微:《“外語+數字”模式下高質量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路徑研究》,載《教育教學論壇》,2024年第1期。
6.涉外業務成為藍海,勇敢的律師先“走出去”?
7.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成效、挑戰與建議
8. 國樽動態|涉外法律新藍海:青年律師如何借勢“一帶一路”實現彎道超車,https://mp.weixin.qq.com/s/z8Yox2gbnCFHvdMWo1o3Lw。
9.White & Case(偉凱律師事務所):注重全球化理念和包容性的國際律所,https://mp.weixin.qq.com/s/ee9v7roC9NoslF8Cn3ibqA。
10.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仲釋出2024<仲裁規則>七門小語種譯本》:https://www.ccpit.org/a/20241001/20241001n3n4.html
11.湯森路透《2024 年全球法律市場報告》
12.廣東政協網《關於加強“法學+小語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提案》:https://www.gdszx.gov.cn/zxhy/qthy/2024/dhzlk/wyta/content/post_34888.html
13.ANNUAL REPORT 2022.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 LEG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ttps://www.sclet.gov.hk/eng/pdf/2022e.pdf
14.程廣棟.專欄 • “棟”見法務:說說香港海外律師資格考試(OLQE). 律商視點. 2025.03.18. https://mp.weixin.qq.com/s/5cx2sTl2yLI-AuZKIVt1rA
15.如何快速成為一名英國律師. 超律志. 2024-06-17. g
16.知恆視點 | 中國律師出海系列:法國——中國律師如何獲得法國律師執業資格. 知恆昆明律師事務所. 2025-01-17. https://mp.weixin.qq.com/s/Yj8oGxxUoIN89kB55QYGwA
17. 如何成為一名美國律師?超詳細指南快看看自己是否滿足門檻!. 涉外法商之家. 2025-03-25. https://mp.weixin.qq.com/s/jM4aN6ieI3ds0wyVpqmLLA
18.海望老師. 外國律師如何成為美國律師?哪些州對外國考生友好?. 跨境法律業務諮詢. 2025-05-17. https://mp.weixin.qq.com/s/iCEzNchhU2-bhkETbuqaVA
19.如何成為一名美國律師?超詳細指南快看看自己是否滿足門檻!. 涉外法商之家. 2025-03-25. https://mp.weixin.qq.com/s/jM4aN6ieI3ds0wyVpqmLLA
20.知恆視點 | 中國律師出海系列:美國紐約州——美國律師行業概況及中國律師如何獲得美國紐約州律師執業資格. 香港知恆律師事務所. 2025-01-22. https://mp.weixin.qq.com/s/CO7fb2nCHtuUshvt9pAhIA
21.江蘇省司法廳:《我省多點發力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參見:https://sft.jiangsu.gov.cn/art/2024/10/8/art_48513_11378239.html
22.中國報道:《青島:以創新生態思維引領涉外法律服務新紀元》,參見http://qwfb.chinareports.org.cn/index.php/qwfb/news/71962.html
23.漢盛動態:《漢盛開放日系列活動——“法律服務國際化及涉外人才培養”研討會成功舉辦》,參見https://mp.weixin.qq.com/s/CLqmNVALQOify1lEcuvR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