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掃碼,開啟勞斯萊斯尊享之旅)
本文參考來源:9news/mindfood/網路
注:本文綜合整理媒體資訊,無任何立場!
一項最新調查揭示,約270萬澳洲成年人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患有慢性腎病(CKD)。

澳洲腎健康組織(Kidney Health Australia)直言,這場“沉默的疾病”已然構成了公共健康危機。
根據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簡稱ABS)在3月31日釋出的《全國健康指標調查》報告顯示,14.2%的18歲以上澳洲人具備慢性腎病的指標——這個比例較2012年增加了10.8%。

然而,真正被診斷出的比例卻只有7.4%。換句話說,數百萬澳洲人正身處高風險之中而渾然不覺。

真實案例:一次健康檢查,改變了命運
特里帕蒂(Shailendra Tripathi),一位澳洲Optus公司的高層主管,就是其中之一。
幾年前,他在下班後經常出現頭痛。起初,他只以為是工作壓力太大,並未在意。
“我年輕又健康,從不抽菸,也不喝酒。當時只覺得是壓力導致的頭痛,偶爾吃點止痛藥就好了。”——特里帕蒂(Shailendra Tripathi)在接受9號新聞(Nine News)採訪時回憶。
隨著症狀加重,他終於去看了醫生。醫生確診他患有高血壓,並開了藥物進行控制,但當時並未對他的腎功能進行檢測。

直到2015年,在公司組織的年度健康體檢中,血液報告顯示,他的腎功能已經下降到僅剩50%,確診為早期慢性腎病。

這份報告如同晴天霹靂。
“這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畢竟我不抽菸,也不喝酒,沒想到會得腎病。”
特里帕蒂感恩於那次例行體檢,認為它救了自己一命。如果當時沒有發現問題,可能兩到三年內就需要開始洗腎治療了。

透過近十年的飲食管理、規律運動和藥物控制,他的病情保持穩定,目前腎功能維持在約40%。
“如果能早期診斷,就能良好管控,過正常生活——這不是世界末日。”他說。

慢性腎病:一種無聲的侵蝕
慢性腎病指的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腎臟過濾血液的能力下降,還可能導致白蛋白(一種蛋白質)洩漏到尿液中。
因其症狀隱匿,常被稱為“沉默的疾病”。
通常,直到病情進入較晚期,患者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

專家警告:不加控制,後果嚴重
澳洲腎健康組織(Kidney Health Australia)執行長福布斯(Chris Forbes)發出警告:慢性腎病正在成為澳洲不可忽視的公共健康緊急事件。
“25年前,腎病僅是澳洲第19大死因;如今,它已躍升為第9大死因。如果繼續失控,到2050年可能成為第5大死因。”——福布斯(Chris Forbes)
他強調,這一趨勢是不可接受的,尤其因為慢性腎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

福布斯指出,以下人群屬於高風險群體,應特別注意: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壓患者
-
有家族性腎衰竭病史的人
-
吸菸或使用電子煙者
-
超重或肥胖人群
-
有心臟病史的人

由於腎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福布斯呼籲所有澳洲人,尤其是高危群體,應儘快進行腎功能檢查。

“一次簡單的腎臟健康檢查,可能就能救你一命。”他呼籲道。

腎臟病,竟然能在皮膚上留下這些訊號!
腎臟疾病不僅悄無聲息地影響身體內部,也會在肌膚上悄悄“作畫”。
從輕微的不適到明顯的變化,皮膚所展現的一切,都可能是身體在給你發出的預警。
腎臟疾病可能在皮膚上留下的重要跡象。

幹到爆裂的皮膚
隨著病情的發展,尤其是到了終末期腎病階段,需要透析或腎移植時,皮膚會變得極度乾燥,常見表現包括:
-
皮膚粗糙且呈鱗屑狀
-
緊繃感強烈,容易開裂
-
出現類似魚鱗的紋理
乾燥不僅影響外觀,也極易引發其他皮膚問題。

無休止的瘙癢
瘙癢是晚期腎病中最折磨人的症狀之一。
這種瘙癢可能侷限於身體的一部分,也可能擴散至全身,輕則惱人,重則干擾日常生活。
頻繁抓撓會導致:
-
皮膚出血、破損或形成潰瘍
-
皮膚增厚、變得粗糙(慢性單純性苔蘚)
-
出現堅硬且極度瘙癢的小結節(瘙癢性結節病)
如果瘙癢無論如何都無法緩解,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窄波紫外線B光治療(UVB光療)。

膚色暗淡無光
當腎臟無法有效排除體內毒素時,膚色變化成為一個明顯訊號:
-
不健康的蒼白色
-
灰色調
-
發黃的皮膚
-
區域性色素沉著
-
厚重的黃色皮膚,伴隨深刻紋路和小疙瘩
長時間瘙癢與抓撓後,甚至還會出現類似白頭粉刺的小囊腫和斑點。

指甲的秘密
指甲也能透露健康隱患。腎病患者可能出現:
-
指甲上半部分發白,下半部分呈紅棕色(所謂的“半月甲”現象)
-
指甲整體變得蒼白
-
一條條橫貫指甲的白色條紋(穆爾克氏線 Muehrcke's nails)
任何指甲變化,都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提示,請及時就醫。

突然浮腫
腎臟的排水功能失常,會導致體內多餘的水分和鹽分堆積,造成以下部位腫脹:
-
腿部
-
踝關節
-
腳部
-
手部
-
面部
腫脹可能出現在單個或多個部位。

皮膚突然爆發紅疹
無法有效排出體內廢物時,皮膚上可能出現紅疹。特別是晚期腎病患者,會見到:
-
小而隆起、非常瘙癢的小疙瘩
-
疙瘩逐漸融合成粗糙、凸起的斑塊
-
疹子消退後,新疹子反覆生成

起水泡?不是小事!
晚期腎病還可能引發手部、臉部和腳部水泡。這些水泡會:
-
自行破裂
-
乾燥結痂
-
留下明顯疤痕
突然摸到腹部或背部的腫塊?
在少數情況下,腹部、側腰或下背部出現腫塊,可能提示腎臟腫瘤。
(早期腎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到了晚期,腫塊會變得可以觸控。)
當然,腫塊不一定代表嚴重問題,但一旦發現,請務必儘快就醫檢查。

在極少數情況下,腎病患者接受某些醫學影像檢查時,如果使用了含釓(Gadolinium)的造影劑,可能會出現:
-
區域性皮膚變得硬而光亮
-
皮膚緊繃,難以用手捏起
-
彎曲膝蓋、手肘等部位受限
-
皮膚感覺像被“黏”住一樣
這種情況雖極為罕見,但在接受檢查前,請務必告知醫生自己的腎臟狀況。

鈣質沉積:皮膚下的隱患
腎臟健康與體內礦物質平衡息息相關。
當腎功能下降,血液中的磷酸鹽水平升高時,鈣質可能在皮膚下沉積,特別是在:
-
關節周圍
-
指尖(可能導致劇烈疼痛)
有時,鈣沉積物還會破皮而出,呈現粉筆狀分泌物。

皮膚,身體健康的第一張“晴雨表”
雖然早期腎臟疾病不會立即在皮膚上顯現,但隨著病情進展,這些皮膚訊號愈發明顯。
從輕微的乾燥、顏色變化,到嚴重的瘙癢、疹子甚至腫塊,每一處細節都值得我們關注。

及時檢測,守護健康
慢性腎病像一個無聲的敵人,在不知不覺中悄然侵蝕著健康。
如何保護自己的腎臟?
在今天這個腎臟健康面臨威脅的時代,定期健康篩查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尤其是那些本身存在慢性疾病風險的人群,更應該重視以下幾點:
✨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腎臟功能檢測✨ 監控血壓與血糖水平✨ 維持合理體重✨ 飲食均衡,減少高鹽、高脂飲食✨ 增加日常運動量✨ 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濫用

在高發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每個人都不應掉以輕心。
無論你是否有症狀,無論你多麼年輕健康,一次簡單的檢查,或許就能改變你的未來。

早篩查,早干預,早安心。
請大家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時候預約一次腎臟健康檢查了!

今日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