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沒早看!兒科各科室醫生的育兒忠告,條條幹貨

養娃道路任重而道遠,科學育兒不只是說說那麼簡單,也許你以為的正確育兒方法,實際並不科學。老育給大家帶來了兒科各科室醫生們的金玉良言,家長們趕緊收藏。
點選影片檢視👆
各科兒科醫生建議

1

眼科醫生

  • 眼科醫生建議對於不到兩歲的兒童,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
國家衛健委釋出的《3歲以下嬰幼兒健康養育照護指南(試行)》提出,不建議2歲以內的嬰幼兒觀看或使用電子螢幕,2歲以上觀看或使用時間每天累積不超1小時

圖源微博@央視網快看
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儘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其次,有專家表示,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的可能性也越大。

2
心內科醫生

  • 寶寶心內科醫生建議不要給孩子吃過多的鹽,會增加孩子的心臟負擔
由於寶寶腎臟發育不完全,無法完全代謝氯化鈉,攝入過多鹽會加重寶寶的腎臟和心臟的負擔。

3
皮膚科醫生

  • 皮膚科醫生建議要合理使用激素類藥膏,不要濫用。
寶寶皮膚嬌嫩,皮膚屏障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濫用激素反而會加重病情,家長們如果無法判斷,還是建議先到醫院看一看,不能輕易用藥。
4
急診科醫生
  • 急診內科醫生不建議給2歲以下的孩子吃瓜子、堅果、花生等食物,很可能會引起窒息。
兒童磨牙還沒生長出來時,不能細嚼食物,加上咳嗽反射不健全,稍有不慎就會吸入呼吸道。而異物本身光滑、體小質輕,如瓜子、花生米、豆類、堅果等均易吸入呼吸道。
  • 急診外科醫生建議家長不要抱著寶寶坐車,最好使用安全座椅,發生意外可以減少傷害。當車輛以50公里/小時的速度發生碰撞時,一名重量僅12公斤的孩子在慣性下前衝的力道,相當於數百公斤的重物
在緊急剎車、路況顛簸、車輛碰撞等意外情況發生時,安全座椅能夠減緩對兒童的衝擊力,限制兒童的身體移動來減少對他們的傷害,確保孩子的乘車安全。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汽車發生碰撞時,兒童安全座椅能使嬰兒的死亡率降低71%,幼兒的死亡率降低54%。

5

骨科醫生
  • 骨科醫生建議不要給孩子綁腿,可能會引起髖關節的發育不良。
寶寶階段性的腿不直,多數都是成長生理現象,並不是異常,家長不用過度焦慮,順其自然就好。強行綁腿使寶寶的髖關節處於內收和伸直的狀態,容易造成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再嚴重就是髖關節脫位

6

內科醫生
  • 內科醫生建議不要給孩子玩磁力珠等小玩具。處於口欲期的孩子,喜歡用嘴巴來探索世界,誤食異物導致傷害的案例時有發生。
兒童吞食的常見物品有硬幣、小玩具、首飾、紐扣、塑膠片、果核、磁鐵、電池等等。
圖源微博@人民網
  • 血液內科醫生不建議帶孩子住新裝修好的房子,甲醛沒有散盡,會有增加白血病的風險。
甲醛對任何人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對寶寶的影響會更大。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各個器官發育尚不成熟,對化學汙染更容易感染。
  • 呼吸內科醫生建議不要在孩子面前抽菸,二手菸危害不容小覷。
由於兒童對有毒、有害物質的代謝能力遠遠低於成人,更易受二手菸的危害。有證據顯示,二手菸暴露對兒童最直接的損傷是肺和腦

7

口腔科醫生
  • 口腔科醫生不建議寶寶含著奶嘴睡覺,不建議攝入過多的甜食,可能會增加齲齒(俗稱蛀牙、蟲牙)的風險。
寶寶含著奶嘴睡覺,無法清理口腔,就會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就會形成黑色的殘根或牙渣,從而引發“奶瓶齲”(指嬰兒睡覺時不斷吸吮奶瓶而造成的蛀牙)。

8

泌尿外科醫生
  • 泌尿外科醫生建議不要給寶寶長期用礦泉水,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和純淨水比較起來的話,礦物泉水當中會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對於消化功能發育尚不完全的嬰幼兒來說,如果飲用水中的營養礦物質含量太高,會加重嬰幼兒的肝臟和腎臟負擔。

作者:兒科蔣醫生 南京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
13年兒科工作經驗
擅長嬰幼兒餵養、兒外科、內科常見疾病、化驗單解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