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球最大現制飲品企業蜜雪冰城正式登陸港交所。
上市首日,蜜雪股價開盤報262港元,較發行價高開29.38%,盤中總市值很快便超過千億港元。
資本市場的熱情不難預料。早在公開發售環節,“雪王”就已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
蜜雪冰城此次融資認購倍數達到5258倍,凍資金額超過1.82萬億港元,超越2021年2月上市的快手1.26萬億港元的認購紀錄,成為港股新的“凍資王”。
蜜雪冰城現象級的IPO背後,是市場對其投資價值的高度共識與迫切期待。
蜜雪冰城的投資價值,無法被孤立地解讀為門店規模、亦或是價格優勢,而是“高質平價”指引下的一場消費普惠。
當新消費的華美外衣生出諸多褶皺,投資人亟需找到真正能代表大眾消費的投資標的。市場也在隱隱期待,蜜雪冰城的“起飛”能夠翻開中國消費行業估值反彈的新篇章。

“雪王”的含金量
蜜雪冰城空前的投資熱度,與其作為消費品牌的成功離不開關係。
小米股票的長期追隨者,未必是小米汽車的車主。但很難想象,參與蜜雪冰城打新的熱情散戶,沒有喝過蜜雪冰城。
畢竟,一杯檸檬水的價格低至4元。而蜜雪冰城的4萬6千家門店,已覆蓋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及直轄市,超過300個地級市。
以門店數計,蜜雪冰城已超越星巴克,成為全球規模第一的現制飲品企業。
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樂於將蜜雪冰城的成功,簡單歸因於“規模效應”及“價效比”。但這種說法,一定程度忽略了這種商業模式的領先與稀缺性。
早在新茶飲市場發展初期,蜜雪冰城就與多數品牌就不處於同一跑道——並非聚焦哪一類消費群體,而是旨在做所有人都買得起的普惠飲品。
普惠首先體現在中低收入人群的易得性。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佔比達到了57.2%。公司對“下沉市場”的定義,被細化到了全國約30000個鄉鎮中的4900個鄉鎮。
行業轉而向下沉市場尋求增量時,蜜雪冰城的工廠建設熱火朝天。到2024年三季度,蜜雪冰城的生產基地總面積已飆升至79萬平方米。

當前,蜜雪冰城建有五大生產基地,提供給加盟商的核心飲品食材100%自產。像檸檬這類常見的水果原料,蜜雪冰城的採購成本要比同行低20%以上。
憑藉超4萬家門店的龐大體量攤薄成本,透過自建供應鏈體系掌握原材料定價權,蜜雪冰城構建起難以複製的成本護城河。

甚至連新消費最為重視的品牌營銷,都能透過“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洗腦旋律完成,而“聽覺營銷”早已被證明是構建品牌心智最強的武器。
可以說,蜜雪冰城滲透率提升,對應的正是中國大眾市場消費潛力的釋放。
蜜雪冰城的價值,也由平價茶飲店轉變為普惠型的消費基礎設施。讓任何人在中國大陸的任何一個城市、縣城和鄉鎮都能買得起最基礎的快樂。
2023年,中國每賣出10杯現制檸檬水,就有8杯來自蜜雪冰城;每賣出10支現製冰淇淋,就有3支來自蜜雪冰城。
事實證明,身處存量競爭時代,普惠型消費才是最大的確定性。
這也是蜜雪冰城在規模如此龐大之後,仍能穿越週期、展現強勁增長能力的重要原因。

資本市場的“價值共識”
相比易受市場情緒影響的散戶投資者,更早之前就站隊“雪王”的一眾頂級資本,更深諳蜜雪冰城的長期價值。
此次IPO發行過程中,蜜雪冰城集聚了堪稱豪華的基石投資者陣營:包含M&G英卓投資管理、紅杉中國、博裕資本、高瓴、美團龍珠。
其中,M&G plc旗下的M&G Investments(英卓投資管理)的身影格外引人矚目。
公開資料顯示,M&G plc背後為英國最大壽險公司保誠集團,管理資產達3461億英鎊,服務物件中不乏養老金、主權基金等機構投資者。
重視穩定回報的客戶群體,決定了其穩健、謹慎、追求長期回報的投資風格。險資的背景更奠定了其嚴格的投資紀律,以及對資產估值的高敏感度。
此外,M&G近年在全球範圍內都鮮少出手。其上一次在大中華區的股權投資案例,還要追溯到2023年京東工業的B輪融資。
M&G此番站隊蜜雪冰城,不僅預示著對蜜雪冰城估值合理性的認可,更是展現了對其商業模式在全球現製茶飲市場複製的信心。
畢竟,文化背景與飲食習慣的茶飲或許客觀存在,但全世界消費者對“高質平價”飲品的追求卻是一致的。

據灼識諮詢資料,全球現制飲品市場規模呈加速增長趨勢,2023年至2028年複合增長率將提升至7.2%。到2028年市場總額將佔全球飲料總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2018年就已開店越南的蜜雪冰城,已在東南亞建立了出海“前哨站”。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以東南亞為主的海外門店數已超4800家。在東南亞市場,蜜雪冰城已成為排名第一的現製茶飲品牌。

而作為長期深耕消費投資領域的知名投資機構,紅杉中國的地位無需贅述。此次重倉認購6000萬美元,與英卓資管的份額等同。
博裕資本旗下資金認購金額達4000億美元。Pre-IPO輪就加入的高瓴及龍珠資本次同樣選擇進一步加碼,分別認購30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
2020年,蜜雪冰城完成了一輪估值200億元的20億元融資,只有美團龍珠、高瓴和CPE源峰三家機構搶到入場券。IPO前,三家分別持股4%、4%和2%,合計10%。
該輪融資也是蜜雪冰城自1997年成立以來唯一的一輪外部融資。
到2025年登陸港交所之時,蜜雪冰城的發行市值已達到763億港元。短短五年間,公司估值已翻三倍。
即便追漲也要“上車”的根本原因在於,蜜雪冰城在全球範圍的“唯一稀缺性”。與其說是賣茶飲,其實做的更像是賣水的生意。將水果、茶和水重組,做極致標準化的國民單品。
“雪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消費升級的真諦不在於價格標籤,而在於價值感知的平等化。
未來致力於“讓全球每個人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的蜜雪冰城,長期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臺之觀點。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