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Bannon on 'Broligarchs' vs. Populism
對談班農:“兄弟寡頭”與民粹主義之爭
主持/Ross Douthat
嘉賓/Steve Bannon
載於/The New York Times
日期/2025.1.31
按語:本文為斯蒂夫·班農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斯·多塞特(Ross Douthat)的訪談內容。特朗普的MAGA聯盟分成三大派,第一派,民粹民族主義的MAGA正宗;第二派,保守派/建制派共和黨;第三派,矽谷科技右翼。斯蒂夫·班農是最“純粹”的MAGA“正宗”的代表人物、思想家、靈魂人物,在MAGA及右翼陣營裡影響極大。這次訪談,是上到主流左翼媒體部落格上,面向不同受眾(自由派/高知觀眾)的一次現身說法。對於瞭解MAGA正宗有很大幫助。
主要內容包括:
1)簡述了個人經歷;
2)回顧了MAGA運動的歷史源起(追溯到小布什、2008年金融危機、奧巴馬)、MAGA政治運動的發家,包括如何形成競選策略、取得初步競選勝利、挖掘特朗普;
3)點評了奧巴馬、拜登政府,介紹了民主黨如何脫離工人階級的初心,蛻變為服務“全球主義”、“精英主義”和大財團的政黨;
4)對桑德斯的民粹左翼惺惺相惜,但認為他們在移民問題脫離了群眾,背離了初心;
5)介紹了移民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在選舉政治裡的作用;
6)定義了科技右翼,稱其為“科技寡頭”(tech broligarchs)、“技術封建主義”(techno-feudalism),談論了科技右翼的理念、思想、議程、利益,以及他們為什麼(投機主義地)轉到特朗普陣營;
7)指出科技右翼在一些問題上和民粹民族主義/MAGA有交集——例如削減政府開支。但科技右翼骨子裡是為了逐利,不關心美國老百姓,也不相信美國;
8)談到了AI和超人類主義,認為科技右翼都是超人類主義者,不相信人類的價值,隨時準備用AI取代人類;
9)奧巴馬是最反動的政府,和科技右翼達成了協議,允許他們成為壟斷寡頭,剝削老百姓,而只要他們能夠幫助維護美國在二戰後的國際的霸權。拜登轉而加強管制科技企業,打破了奧巴馬的協議,結果推動這些企業在2024年大選轉向特朗普;
10)積極利用中國的科技進步(從TikTok到DeepSeek),挖苦諷刺矽谷,認為矽谷成事不足,只關注積聚權力形成壟斷,renewing應該把這些大企業全部拆分,加強監管、加以限制;
11)主張對富人增稅,維持對窮人的稅收優惠,大幅削減美國聯邦政府的“可自由支配開支”(主要是國防費用),但保留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面對中低層民眾的開支;
12)班農講了不少對特朗普拍馬屁的內容。MAGA聯盟的三派都處在爭取特朗普青睞的狀態,班農不敢批評得罪特朗普,而是在一切場合表達忠心;
13)對馬斯克謹慎評價,沒有進行攻擊,而是與其他科技右翼區別對待——畢竟馬斯克的加入早於很多人;他反對非法移民,有民族主義、本土主義色彩;他出了真金白銀,支援特朗普二次歸來,另外他和特朗普仍然關係很近,班農不敢批評。(另外班農認為馬斯克有人本主義色彩,即特別關注AI風險);
14)班農的觀點和措辭裡充斥了對資本主義、精英主義的批評。(確實可以從馬斯克的政治經濟學裡取經)。
班農是MAGA民粹右翼的正宗,其影響力將超越特朗普,持續存在下去。在白宮,JD·萬斯是正宗MAGA的代表人物,和班農在許多問題上也高度一致——例如對大企業大資本的本能懷疑和牴觸。
本訪談對於瞭解美國右翼政治的發展走向非常有幫助。
(全文約24,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方框內為註釋】。因對談和註釋較多,不設音訊)
正文:
羅斯·多塞特(Ross Douthat):在本週的節目中,我們將繼續我與一些人物的一對一對話,這些人物代表了特朗普新政府內部不同的、可能相互衝突的世界觀。兩週前,我與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聊了聊特朗普陣營中的最新派別,即所謂的“科技右翼”(tech right)。
本週的嘉賓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則代表了所謂的“經典特朗普主義”:即最初將特朗普推上權力寶座,並渴望在特朗普的第二屆政府中發揮重大影響力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運動。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白宮在移民、重塑聯邦官僚機構等方面釋出的大量行政命令浪潮,都體現了班農的民粹主義、反建制派訴求。
班農也逐漸成為右翼陣營中對埃隆·馬斯克和其他“科技右翼”成員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之一。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場正在醞釀的衝突。
··· ···
(全文約2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