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關鍵詞:#多基因風險評分#前列腺癌篩查#PSA檢測#多基因風險評分
前言:
近年來,前列腺癌因其高發病率和致死率成為關注重點,傳統基於PSA的篩查雖然能監控病情,但高誤陽性率和過度診斷問題一直未能解決。
BARCODE1研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探索利用多基因風險評分(PRS)來最佳化前列腺癌的篩查策略。該研究對55至69歲男性進行招募,透過採集唾液樣本提取DNA,再依據130個與前列腺癌風險相關的單核苷酸多型性(SNPs)計算風險評分,將處於風險分佈前10%的高危個體納入進一步的篩查流程。
在研究中,共計40,292名受試者被邀請參與,最終有8,953人表達出興趣,經過基因檢測後,6,393名受試者獲得了有效的多基因風險評分資料。其中745人(約11.7%)的風險評分位於90百分位及以上,被推薦接受多引數磁共振成像(MRI)和經會陰活檢。
實際參與MRI和活檢的468人中,187人(40%)被確診患有前列腺癌,其中55.1%的患者腫瘤具備臨床顯著性,另有21.4%的病例達到必須進行積極治療的高風險水平。
這一結果較傳統依賴PSA水平或MRI結果的篩查模式,明顯提高了對真正需要干預的高風險患者的檢出率,同時也減少了對低風險、不具臨床意義病例的過度診斷。

多基因風險評分在該研究中不僅用於篩選高危人群,更與受試者的年齡、家族史等已知風險因素相結合,透過絕對風險模型對未來10年患癌機率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高危個體(PRS處於90百分位以上)的10年患癌風險均超過3.8%的閾值,這一發現為制定個性化篩查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利用這種方法,可在早期階段發現那些即使PSA水平較低、MRI影像未出現明顯異常但內在基因風險較高的患者,真正做到精準干預,從而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

研究者指出,BARCODE1試驗為前列腺癌的風險分層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其核心在於利用一次性獲取的遺傳資訊實現終生風險評估。
由於多基因風險評分不會隨年齡變化,故可在適當年齡段進行一次檢測,並結合其他臨床引數動態評估患者風險。雖然目前研究物件主要集中在歐洲血統、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但這一方法為今後向多種族、多區域推廣奠定了基礎。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不同人群間的適用性,以及如何將這一策略融入常規臨床篩查,兼顧經濟成本與社會效益。

編者按:
BARCODE1研究成果展示了在精準醫療時代,如何將基因資訊與傳統生物標誌物相互補充,形成一套更為高效的前列腺癌篩查流程。
透過多基因風險評分篩選出的高危人群,可實現更早期的診斷和治療,這對於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該研究也提醒我們,在推廣新技術時要充分考慮種族差異、公眾接受度和衛生經濟學等多個因素,以期構建一個個性化、低副作用且高效的癌症早篩體系。
本研究也為類似癌症基因篩查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高質量的研究模板。
Reference:
McHugh JK, et al; BARCODE1 Steering Committee and Collaborators. Assessment of a Polygenic Risk Score in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N Engl J Med. 2025 Apr 10;392(14):1406-1417. doi: 10.1056/NEJMoa2407934. PMID: 40214032.
編輯:Justin Liu,助理:ChatGPT
征戰CA公眾號,以分享癌症領域最新研究為主旨,希望由此推動由實驗室向臨床應用的轉化。歡迎您的投稿與合作;也希望其他醫學科學家以推文的形式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點選
,關注癌症研究進展
運營:美國Healsan諮詢公司CA專案組,專注於臨床科研及臨床試驗的服務公司,擅長於針對癌症的臨床科研設計及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撰寫。
網址:https://heals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