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小猿媽媽
來源:猿輔導家長圈(ID:yfdxuexiquan)
昨天晚上11點,我都快睡了,表姐在家族群裡發了一段影片。
影片裡,表姐的孩子整個躺在地板上,一句話都不說。
旁邊一片狼藉,衣櫃倒了,飲水機翻了,滿地散落著衣服、書本,不知道的還以為家裡被搶劫了。
表姐發了這樣一段話:
“說了幾句他的學習,他就開始暴怒。一生氣就摔東西,脾氣那麼差,我一個人在外面帶個孩子那麼不容易,真是不知道造了什麼孽。”
舅舅看了說了句:“我們家的乖學生怎麼回事?是不是到叛逆期了?打一頓就好了。”
表姐無奈回覆:“上次打了一次就再也不想打了,沒有用。現在我只要一生氣,他就跑到外面去說我虐待兒童,說恨我討厭我,我真的無能為力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後來誰也沒有回覆表姐。
本以為這事兒就算完了,誰知凌晨一點,表姐的孩子突然在群裡發了這段話:
“你每天看我哪兒都不順眼。 我寫作業慢,你說我笨; 我起床晚了,你說我懶; 我買個玩具,你說我不懂事; 我玩手機,你又說不愛學習。 你怎麼總找我的毛病,你看看群裡其他人像你一樣一天到晚發瘋嗎?”
一家人最後弄成這樣,實在難堪。
要說起她家孩子,是整個家族裡最拿得出手的孩子,從小學習就優秀。
我也明白表姐的為人,她辦事不出差錯,事情一旦有不好的苗頭,她都要把最壞的情況說出來,防微杜漸。
快遲到了!
再錯你就沒機會了! 再吃牙齒都要壞完了! 再玩就考不上重點中學了!
孩子估計就是對錶姐的“過度擔心”感到厭煩,所以開始“反抗”了。
人們都說:“擔心其實是一種詛咒。”
有時我們父母用心良苦勸告孩子,會無形中給孩子“消極的暗示”。
“暗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可怕,有些話,家長千萬記住,不要輕易對孩子說。
01
父母的消極暗示
可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突然想到之前火上熱搜的新聞:
江蘇無錫,一位媽媽看男孩的書包儼然像個“垃圾包”:作業本是“紙片書”,書被卷得不成樣子,但翻開一本書的封面,背後赫然寫著“目標是清華和北大”。
媽媽抬頭一看,兒子還翹著二郎腿坐在桌前咬筆桿。
媽媽都氣笑了,嘲諷道:你要能考上清華北大,你老孃我就圍著鎮子裸奔一圈。

網友一看炸開了鍋,兩方陣營紛紛評論,一方認為:媽媽沒錯,這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現。
另一方認為:無論是否能夠實現,當媽的起碼要支援鼓勵孩子,絕不能嘲笑,看看評論就知道網友有多麼的激動:
一個清華北大的苗子,葬送在他媽手裡了! 當媽的都嘲笑孩子的夢想,這孩子內心該有多失望啊! 當媽的怎麼能這樣! ……
我們試想,孩子聽到這樣的調侃,內心會作何感想?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說: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所以,如果你無所不知的父母認定你是個壞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如果母親常說‘你真蠢’,那你就是蠢;如果父親常說‘你真沒用’,那你就一定沒用。”
同理,媽媽聽了都會嘲笑的夢想,這位孩子肯定也覺得可笑。
“我怎麼會有這樣不切實際的夢想呢?就我也配考清華北大嗎?果然媽媽說得沒錯。”孩子也會越來越自卑。
如果是之前孩子有1%的可能性考上清華北大,那現在他徹底放棄了這個夢想,考上的機率變成了0%。
演講大師韋恩·戴爾暢曾說:
“我們能力有限,這絕對是一個彌天大謊,唯一能限制我們的就是相信極限的存在。”
世界上沒有笨孩子,孩子的天賦是無限的,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父母相信孩子有這樣的能力。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但是一跟孩子說話,就全是消極暗示:
孩子考得不好,他們就說:“你怎麼那麼笨啊?那麼簡單都出錯!你以後沒救了。”
孩子考得好,他們就說:“你得瑟什麼勁兒,不就考好了一次嗎?別驕傲。”
消極暗示就像一個“詛咒”,在孩子身上不停地應驗。
我家孩子學數學的時候,總會把分子分母弄混,我很生氣,那段時間我總跟孩子強調:“分子分母別弄反了!”
誰想孩子單元測的時候,只考了25分,整個試卷分子分母都弄反了。孩子都沒敢從學校正門出去,都怕同學嘲笑她。
事後我問孩子:“分子分母怎麼還弄不明白呢?”
孩子就說:“媽,其實我也覺得分子分母很簡單,但你每次跟我強調‘別弄反’,我考試什麼都記不起來了,就記得‘弄反’,最後就考了25分。”
我們每強調一次負面結果,都加深了孩子對負面結果的印象,惡性迴圈,越強調越出錯,這便是消極暗示會毀掉一個孩子的原因。
02
擁有“黑馬”潛質的孩子
源於從小父母懂得積極暗示
先跟大家說一個非常“神奇”的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對小學18個班級的孩子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試”,也就是看未來誰會更有出息。
測驗以後,他交給老師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學生名單,也就是說,這些孩子的未來一片光明,不可估量啊。
大半年後,他對這18個班的學生複試發現:
之前上了名單的學生,學習進步明顯,原本態度不好的孩子,現在都令老師刮目相看,跟同學的相處十分融洽。
然而這份名單,只是羅森塔爾隨手寫上去的。
學生只是接收到了他的“積極暗示”,所以努力向著“有發展前途”的形象靠攏,因而激發了各方面的潛能。
你假定孩子是優秀的,他真的會向你證明;你越覺得孩子笨,孩子就真的會越來越笨。
這也就是心理學上面的“自證預言”—— 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谷愛凌無非是最亮眼的那顆星,拿下2枚金牌1枚銀牌的谷愛凌,就讀斯坦福大學,顏值、學歷、實力雙雙線上,一時刷屏了朋友圈。
其實在她的家庭教育裡,積極暗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她的媽媽谷燕畢業於北京大學,從小她就被教育要做一個“完人”,“小時候我覺得我要是不得一百分,就是非常大的錯誤。”
但她並不希望谷愛凌也像她一樣追求完美,她一直告訴谷愛凌,不必非要考斯坦福;出去參加比賽,她也不會要求谷愛凌必須拿冠軍。
有次媒體採訪谷燕:“姐,你是怎麼教育這個孩子的?”
她說:“要說理念,我就記得兩句話,第一句是愛凌入學時她們老師說的,千萬不要糾正她們的錯別字,不打擊孩子的創造力;第二句是學到的理念,少表揚點他們的聰明,多表揚點他們的努力。”
正是因為“不過度糾正”“不打擊”“多表揚”,才養成了谷愛凌自信、大膽的性格。
13歲的谷愛凌接受採訪,她就非常自信地說:
“所有的運動,包括籃球,不要去想有別人做得比你好,不管是別的男孩別的女孩,比你大比你小,你就是最好的,你必須帶著這個想法去開始練,所有打得好的人都是這樣開始的。”
不要管別人怎麼樣,你就是最棒的,如果沒有谷燕的家庭教育,想必養不出這樣的孩子。
也難怪,當網友們安慰谷愛凌在大跳臺專案“別太有壓力了”,谷愛凌說的是“你為什麼不是對我更有信心。”
果然最後她以一個完美的轉體拿到了冠軍,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所以說,奇蹟會發生嗎?會,但只會發生在“相信自己能做到,並堅持去做”的人身上,而不是“設想各種不利條件,猶猶豫豫,最後一步都沒邁出去”的人身上。
03
父母如何正確暗示孩子?
早教專家林怡說:“與說教、批評、責罰等手段比較,不著痕跡地暗示有著更為神奇的力量,能更快速地改變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那到底如何暗示孩子呢?這裡我們提供幾個小技巧。
1. 把“不要”去掉
李玫瑾說:“當孩子一件事做得不對時,家長不要大喊大叫地去糾正,否則他就會強化這個事情的印象。”
與其不斷強調「不要」, 不如跟孩子強調「要」。比如:
把“你別剩飯”改成 “你今天可以吃完的。”
把“你不要磨磨蹭蹭”改成 “你可以快一點的。”
把“你不要總髮脾氣”改成 “你可以輕聲說話。”
把“你不要玩手機”改成 “你可以開始寫作業了。”
把“你不要吵了”改成 “你可以安靜一點。”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是每日重複一次,孩子聽到的都是積極的暗示,孩子的心態也會慢慢變化的。
2. 及時鼓勵孩子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心理學教授約翰·戈特曼就提出過5:1的“家庭洛薩達比例”,也就是說“我們對愛人、孩子的每一句批評,要配上5句鼓勵,才能維持穩定的關係”。
但誇孩子也有技巧,誇不好也會害了孩子。
①不誇孩子的天賦,多誇孩子的努力。
【比如】
不說“寶貝好厲害,真棒啊,考得太好了!”
而是要說“考得不錯啊,這都是寶貝平時努力得來的,要繼續加油!”
②不只是給孩子加油打氣,而要誇孩子的毅力。
【比如】
不說“加油啊,你肯定行”,這徒增孩子的壓力。
而是說“表現不錯,堅持就是勝利,繼續努力啊~”
③不籠統地誇孩子,多誇孩子的細節。
【比如】
不說“你真棒”。
而是要說“寶貝,進步不少啊,你看你握筆的姿勢更標準了,比如這個‘正’字就很立體,掌握得不錯。”
及時鼓勵,注重細節,真心表揚,想必沒有孩子不喜歡這樣的父母。
3. 給孩子明確、具體的指令
有時候,孩子屢教不改,不一定是不聽話,而是我們說的方法,他聽不懂。
比如之前我家孩子字寫得不好,我跟他說了無數次,別寫歪,但仍無濟於事。
看了《正面管教》那本書我才知道,這種情況可以給孩子明確的指令。
比如寫字這件事,我就給孩子買了田字格,在田字格上面畫上點,孩子只需要連線點就可以寫字。

慢慢地他發現寫字不難,字好看也很有成就感,喜歡上寫字了,現在寫字再也不是問題了。
與其反覆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不如想辦法,把事情變得更簡單,讓孩子更容易有成就感,畢竟我們都只喜歡做有成就感的事情。
4. 多說一句“你覺得呢?”
有時候我們忍不住催孩子,命令他們去做事的時候,最後說一句“你覺得怎麼樣”,無論多麼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孩子都不會發脾氣。
試想一下,這兩種場景:
A媽媽:“你怎麼還在玩,趕緊做作業!”
B媽媽:“你看咱們現在先把作業寫了再玩也不遲,你覺得呢?”
A媽媽:“別總吃零食,對身體不好!”
B媽媽:“吃零食得有個度,你覺得呢?”
我相信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聽到對方凡事都詢問自己的意見,一定會感受到“尊重”。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說過:
“如果你認定孩子會不聽話,他大概都會如你所願;相同的,如果你認定他會合作,他也會如你所願。你正向的期待建立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當我們願意尊重孩子,俯身跟孩子合作,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04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
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嘴裡;父母的嘴,就是孩子最好的風水。
嘗試去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吧,不要吝嗇你的誇獎,收起你不必要的擔心與消極暗示。
起心動念,皆為變卦。凡事往好了說,往好了想,事情真的是會越來越好。
別嘆氣,福氣會流走;別責罵,和氣最難得。
有一種問題,叫父母覺得你有問題;
有一種自信,叫做父母覺得你可以。
暗示的力量,聰明的大家,想必已經知道該如何運用了。
請相信,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與各位共勉。
-END-
來源:猿輔導家長圈(ID:yfdxuexiquan),聚焦前沿、優質、有影響力的教育通識,小猿陪伴家長終生學習。

點選標題,檢視近期課程安: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