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來源:網路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父母的:
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父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他……
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父母才可能培養出那麼出色的孩子。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父母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父母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父母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父母的優點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鋒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父母。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談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父母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自以為是的判斷,對孩子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對父母這個角色的要求,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如何做個合格好父母:
父母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
忘掉所有單位裡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父母的角色了。
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父母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孩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
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爸爸(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爸爸(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爸爸(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
幾次之後爸爸(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爸爸(媽媽)的習慣了。
當孩子告訴爸爸(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著爸爸(媽媽)的臉色呢。
所以,爸爸(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
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
爸爸(媽媽)
也不必再糾纏。
最後記得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
爸爸(媽媽)要是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把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
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
爸爸(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
“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
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爸爸(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放棄,爸爸(媽媽)就放棄了。
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
這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父母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父母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
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
父母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 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08
傷害來自於最親近的人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
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父母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進行諷刺、批評。
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
孩子內心會更受傷,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嘮叨。
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父母的沉默,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
接下來,父母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
所以,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不要等孩子長大了總是說他,你怎麼這樣的性格啊,你到底像誰啊?
顯而易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性格都是取決於你平時對他的態度,
為了孩子,請多修行自己!
-END-
來源:網路。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