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上的眾多機構,營收上億的不為少數,幾乎與中型遊戲公司不相上下。“反遊戲”已成為一項熱門的生意。
作者 | Hayward
來源丨藍字計劃(ID:BlueLetterPlan)
· · ·

在網上發一些反對遊戲的言論,輕鬆就能獲客並年入千萬?
——像這樣的事情,在這個世界正真實發生著。由網紅教育大V、“問題少年”的家長、還有帶著神秘色彩的機構一起,構造出的“反遊戲”產業鏈,它的年產值,已超700億。
700億是什麼概念?2024年全年,中國電影總票房425.02億元。而這個產業,年產值比中國電影總票房還要多65%。
產業鏈上的眾多機構,營收上億的不為少數,幾乎與中型遊戲公司不相上下。
“反遊戲”已成為一項熱門的生意。
1.
/ 新型戒網癮學校,
一半客戶來自短影片 /
“魏教官”是華南地區一家知名的“少年特訓營”的招生負責人,同時也是這個機構的副總經理,一般來說,我應該叫他“魏總”,但見面時他穿著迷彩服,跟我介紹自己是“魏教官”。
為了解這個特訓機構的情況,我從抖音取得聯絡,假以“十歲的孩子沉迷遊戲”為由求見。
對於這個“十歲、每天要玩兩個小時遊戲的男孩”,魏教官痛心疾首地演說了一番:
吃完飯打遊戲、不吃飯打遊戲、放學了打遊戲、不上學打遊戲,這些孩子已經沒有了人生追求!
這一代中國少年,已經徹底被電子鴉片毒害了,如果不以雷霆手段進行矯正,整個人生就毀了!
你心疼?你不忍心?如果你不讓你的孩子來接軍令狀,不讓他完成對自己的挑戰,鍛鍊自己的意志,他這輩子都離不開遊戲這種毒品了!
……
講完以後,意猶未盡的魏教官拿著我填完的表說,按照目前的評估,你的孩子很固執,也有反骨,別看他還小,但在這最關鍵的成長階段,已經被遊戲中度毒害了,得報3個月3.98萬的“蛻變營”。
我問他一個營有多少人,他說,一個營一般十個班,教官以班為單位配備,36人一個班。
我問,總共有多少個營?
他說,很多,不同的營,還有三個不同的梯隊,第三梯隊那些,就是重度患者,得剔骨療毒。
此時,窗外的訓練場傳來整齊劃一的步伐與口號:感謝國家護佑、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5公里呀我愛你,一天不跑想死你呀。
去參觀場地時,我環顧看了下,黑壓壓一片,共15個班。收費表上,一、二、三梯隊收費標準,分別為2~3萬、4~6萬、6~12萬。魏教官跟我說,第一梯隊比較少,因為“我們要將有限的優質資源集中在中度和重度問題少年上。”
選取最為保守的4萬/人,3個月營收便達2160萬。
魏教官跟我說,他們是華南規模最大的一家青少年特訓機構。現在是500來號人,等到暑假時那是爆滿的,一位難求,人員會特別擴充到1000人。
這些人哪裡來的?
“跟你一樣啊,抖音、微信影片,很多人看到我們的影片和言論,還有一些教導學生的現場,覺得我們說得很對,也有一些學生家長的成功案例,就更加堅定地把孩子送來改造了。”

我問從短影片找過來的,佔比是多少。他跟我說,都一半一半吧,一半是網上來的,一半是家長介紹和地推的傳單廣告。
一年淡旺季拉平,這家機構營收也能上億。在廣西,我聯絡過的,就有不下十家這類特訓機構。規模大的,一個教學點,學員數量就上千。規模小一點的,營收也甚為可觀。
在廣西玉林,一家以戒除遊戲上癮為核心業務的連鎖封閉特訓中心,承接大量21天一個週期學員,一箇中心同期在班人數不低於200人,這算是規模較小的機構了。“200人,一人一萬五,一年就有3000萬,這收入在這一行很普遍的了。”這家特訓中心商務拓展負責人拿出收費標準時,粗略地計算。
而在全國,這種以戒遊戲為核心的戒網癮產業,已經發展出多種形態,包括封閉特訓學校、短期戒網癮夏令營、自媒體內容創作者、網紅專家及課程市場等。
在魏教官所在的特訓機構,要繳費時,我說這是一筆大支出,我跟我妻子回去商量一下。魏教官說:“可以,不怕你不來,這是你們父母的硬需求。”
2.
/ 家庭教育大V,炮轟遊戲變現 /
“現在孩子躺在沙發上玩遊戲,跟100年前人們躺在床上吸鴉片的姿勢一模一樣。”
“為了玩手機(遊戲)充錢,家破人亡。”
“所有的遊戲公司都是國外的,玩遊戲的每一分充值,都是在給國外送子彈。”
一名長相與明星小瀋陽有幾分相似的男子在臺上嘶吼,對遊戲發出痛心疾首的控訴,臺下一群家長望著他,如同信徒聽大師佈道。

這名男子叫王琨,自稱教育專家,有辦法幫助青少年擺脫對遊戲的沉迷。而臺下的家長無不為孩子沉迷手機遊戲而煩惱,她們希望有方法讓孩子變回自己期待中的樣子。
此時,對遊戲撻伐告一段落,像所有的成功學講座一樣,前面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進入最重要的環節——賣課。
王琨聲稱,孩子上完他的系列課程,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機摔了。臺上的大螢幕適時地播了一段展示課程效果的影片:一位女學生在母親面前痛哭,說自己曾經多麼對不起她,隨後下跪認錯。像這樣的畫面,不只是王琨,像魏教官、全國數以千計的“少年特訓營”都一概用之,因為對家長的吸引力極強。
在抖音上,王琨有幾十個賬號,其中“琨哥說家庭教育”高達344萬粉絲,其影片除了反遊戲,還有愛國、孝道等主題,結尾總是不忘提醒觀眾,新增客服,瞭解課程。短影片平臺上,像王琨這樣的專家還有不少,他們對於教育的心得或許各有所長,但都執著釋出“反遊戲”內容。焦慮的家長,正是他們的目標客戶。
王琨是山東臨清人,大專畢業,之後“專升本”拿到本科文憑。2012年創辦了一家培訓公司,專門給企業培訓,教員工如何“做企業最受歡迎的人”。他的”成功學“的演講風格,即在那時確立。
一年後,雖然尚不清楚這些員工是否更受歡迎,但可以看出王琨的公司並不受待見,因為經營困難,他將公司改頭換面成慧宇教育集團,開始在家庭教育方面大施拳腳。之後,在多地開展線下課程《一代天驕·領袖班》、《智慧父母班》等。
短影片興起後,王琨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大量佈局矩陣號,除了“說家庭教育”外,還涉及了不少領域。但大多數“換湯不換藥”,圍繞“孩子的未來”這個話題,從家庭教育、人脈圈子等角度進行洗腦式擴散。
從2021-2022 年開始,王琨發現了一條新的賽道:炮轟遊戲。
在慧宇教育剛創立的 2012 年,家庭教育的矛盾還停留在如何讓孩子提高眼界、提高見識、提升圈層,2015 年前後移動裝置的大爆發,孩子和家長的主要矛盾變成了遊戲。
特別是疫情爆發後,更多的孩子在家上網課,手機成了日常生活、社交必不可少的工具,一部分孩子玩遊戲的時間驟然上升,導致家長視遊戲為仇敵。
王琨這位“家庭教育”大師就好像徹底和遊戲槓上了。他直言:玩遊戲是在為國外製造子彈,會影響國家未來;遊戲是精神鴉片。在王琨矩陣號的眾多影片中,痛罵遊戲、“拯救孩子人生”的內容點贊、分享、評論數量均壓倒性領先。
炮轟遊戲之後,就能順勢推廣高價線下課程,比如 29800元的 “一代天驕”領袖班。
依託巨大的流量,即使銷售抖音商品櫥窗裡的小商品也有不錯的收益。從“琨哥說家庭教育”賬號的櫥窗資料可以看到,已售商品達到143萬件,品類包括牛奶、筋膜槍、染髮劑、粽子等等,光是各種教育課程就售出了超10511件。

所有人都低估了王琨。
“遊戲玩好了可以光宗耀祖,不要認為孩子玩遊戲就玩廢了。”《黑神話:悟空》大火,並被新華社和外交部點贊,王琨的話術開始有了新的模板。
這種為了流量,追逐熱度,隨時切換立場的行為,在王琨身上似乎極為簡單,猶如左手倒右手,兩手都是“賽道”。
3.
/ 從“瘋狂英語”到“反遊急先鋒” /
或許是看到這門生意來錢容易。昔日風光的李陽,也開始轉型家庭教育專家。
自從2011年李陽家暴妻子的醜聞被曝光,“瘋狂英語”的口碑迅速崩塌,生意上門庭冷落。
2023年2月,一直經營“家庭教育”賽道的王琨,邀請李陽作為嘉賓,參與慧宇教育學員的系列課程。從廣東、內蒙、湖北到河南,李陽頻頻以“切磋英語速成之道”,讓“中國的孩子都能國際化”等主題,與王琨持續兩年多的合作。
在此期間,王琨在不同的演講現場,發表反遊戲言論。他說:“你們今天給遊戲充的每一分錢,都在給國外造子彈。外國人讓中國孩子迷上手機,迷上游戲。”隨後,王琨話鋒一轉,說:“所以,在我們一代天驕訓練營,我們專門有一個讓孩子放下手機,讓孩子痛恨遊戲的環節。”
很快,在王琨的抖音號上,推出了從“一代天驕訓練營”出來二十幾個孩子,講述自己沉迷遊戲與戒掉遊戲經歷的影片,上面標註著:“王琨老師課程費報名:186xxxxxxxx 黃老師”。
隨後,那些撥打“黃老師”電話的家長數量,是能給低谷期的李陽帶來震驚甚至錯愕的。在抖音上,李陽釋出的一系列影片裡,對王琨的推崇溢於言表。李陽不吝將這位小得多的後輩稱為”中國家庭教育第一人“,並稱其在很多方面是老一代人學習的榜樣。
他不止一次說:“推薦王琨老師和他偉大的慧宇教育集團。”“王琨老師的成功,引領了千千萬萬中國孩子的成功,引領千千萬萬中國父母的成功。”接著,李陽釋出的短影片與演講現場,開始將炮火對準了網路遊戲。
也許是為了在生態位中更加顯眼,李陽語出驚人:只要是涉及遊戲的議題,他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哪怕是被全社會上下瘋狂點讚的《黑神話:悟空》。

在談及《黑神話:悟空》時,李陽稱它“反映了民族的悲哀”,“那麼多人躺平了,無所事事地去關注遊戲”。他在多個場合都堅持認為,所有遊戲都是“壞遊戲”,只有完全脫離遊戲,我們才能迴歸正常的生活。
李陽在他的矩陣裡仍不厭其煩地重複“關閉遊戲產業”“禁止遊戲機”等論調。他甚至斷言,需要透過教育改革、學校實現軍事化、半軍事化管理來讓孩子完全斷絕遊戲。因為在他看來:“遊戲就是毒品,父母是無法戰勝毒品的,只有將遊戲定位為非法產業,中國的孩子才能恢復希望。”
對遊戲的炮轟的確讓李陽擺脫了“社死”的命運。走到哪裡,他都抓住“這杆槍”,哪怕是常見的對孩子家庭教育、成長教育的討論中,也會順手帶上游戲並批判一番;有時候在批評遊戲時也不忘帶上自己的老本行,稱“將遊戲和英文操練結合”,順便為他自稱的“中國英語教父”頭銜宣傳一番。
“反遊戲”言論帶來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李陽起號迅速,137 萬粉絲的大號中,資料排進前二的,是批評遊戲的短影片,點贊高達 8.5 萬。46萬粉絲的小號,櫥窗裡99元一份的智慧父母課程就賣了1842份。
不過,對於“反遊戲”這個行為,李陽也並非一而貫之的。時常,李陽也會去說一些推翻自己此前觀點的話。
2024年11月,在一個直播現場,他說,打遊戲的孩子都是高手,他絕對厲害,大家不要把網路遊戲當做洪水猛獸。網路世界它是王者,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打遊戲的孩子會佔儘先機。孩子視遊戲如命,家長要懂得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與他共情。
但在一個月後,他似乎忘了自己說過這些話。2024年12月2日,李陽釋出影片,稱這一代人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最糟糕的一代人,被遊戲嚴重毒害的人。三個多月後,他說,搞遊戲產業的人,都應該判刑。
幾乎同一時期,央視《經濟半小時》“文化出海如何揚帆致遠”系列報道中提到,《黑神話:悟空》全球銷量超過2800萬份。
王琨和李陽只是在這批“反遊戲導師”裡比較知名的,在短影片平臺還有無數賬號用著同樣的話術、同樣的鏡頭語言,歇斯底里地控訴遊戲,渴望得到流量的青睞。
這些帶上“教育規劃”、“家庭教育”、“指點迷津”、“正能量”等關鍵字的賬號,特別喜歡引用“90%青少年犯罪與遊戲相關”、“遊戲成癮患病率27.5%”等未經核實的資料,強化“遊戲=電子毒品”的敘事,精確命中正在經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洗禮的家長。
這些賬號不僅依靠反遊戲獲得高互動量獲取平臺流量分成,同時承接教育機構、戒網癮學校、學習類產品的廣告投放。
只要在影片中接入“戒遊戲訓練營”“家長互助群”等入口,就有機會向粉絲收取諮詢費或社群會員費。甚至有賬號透過偽造“30天幫孩子戒除遊戲”的成功案例誘導付費,會員費約2000-5000元/年。
當“反遊戲”成為獲客密碼,很快引得大批的“戒網癮”、“性格培訓”等和遊戲無直接關係的機構,齊齊加入到“反遊戲”的大軍中。
雪球越滾越大,大量的“戒遊戲訓練營”親自下場,釋出一系列的反遊戲影片,招攬家長們將孩子送來受訓。正如魏教官所言,這種獲客方式,比以往任意的方式都精準高效。“我們試過一條影片,就帶來了200個學員。”
而另一家“青少年特訓學校”短影片賬號三年前發了一條《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影片,突然,流量爆了。2400 個點贊、1.9 萬轉發、7600個紅心,接近 2000 條的評論。

這所青少年特訓學校短影片賬號裡,短短幾秒的畫面中,幾個長頭髮的孩子面無表情地坐在椅子上任由拍攝,文案描述他們“自從沉迷網路遊戲,就不出門不理髮不與人溝通”,但卻沒有前因後果。到最後,還是忘不了強調“家長沒辦法……只能求助我們(進行素質教育)”。
透過社交平臺的內容,尤其是聲色俱茂的短影片,將“遊戲”和“網癮”“叛逆”“行為不端”繫結到一起,精準捕獲家長,再將孩子送入 “XX 改造營”、“XX 特訓中心”,就是當前“反遊戲”產業生態中的新常態。
4.
/ “反遊戲”鏈條裡,
到底誰是那個代價? /
動輒幾萬的費用,對於一般家長來說壓力並不小。
有家長稱治療費用太高時,一些機構的話術很統一:“給孩子治好病重要,還是錢重要?”
這些收費高昂的機構號稱能給青少年帶來“行為矯正、感恩教育、心理輔導”,但實際上等待孩子的,除了恐懼與服從,還有無盡的痛苦和苦難。
2024年6月,廣西南寧的“創世魔訓”特訓中心,一名教官提著孩子的衣服,反覆將孩子頭部按進水裡再拎起的影片在網路流傳。在特訓中心的一眾教官看來,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是網民們小題大作了,“根本不值一提。”負責將孩子的頭摁入水中的教官說,那是在幫孩子做“心理突破”。

在創世魔訓,有一個訓練環節,是讓孩子們一手拿著兩塊磚頭,另一隻手拿著一本書,堅持一節課,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父母搬磚比讀書辛苦多了。”現場,有手發抖,佝僂身子,流出汗與淚水的孩子;也有孩子反綁雙手,地面淋滿了水,小孩用頭不斷頂著一個箱子往前走。

與大多特訓中心一樣,他們透過所謂的軍事化管理、強硬的體罰,以成年人的“鍛鍊鋼鐵意志”的標準,用反覆繁重的體力訓練,讓孩子們順從、屈服,進而產出一個個的“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往往都會流淚痛苦、聲嘶力竭地喊叫,在家長看來,那是一種突破,但事實上,那是孩童一次次的情緒崩潰。
我們發現,各個特訓中心,都很喜歡朝孩子臉上噴淋汙水,以進行所謂的”訓練意志“。在創世魔訓,教官拿著水管一邊朝小孩臉上噴水,一邊問還要不要堅持?孩子回答說要,我相信我能堅持到底,並且越喊越大聲,教官馬上繼續朝他臉上潑淋更多的水,用挑釁的語氣重複著說:“還相信?還相信?……”。
有人對此質疑說,這滿滿的傳銷氣息,也有人說,既然孩子在堅持,為什麼還要受到加量潑水的懲罰?
一名將孩子送往特訓中心的家長告訴我,從裡邊出來以後,孩子不再如以往叛逆,吃飯、做作業都“聽話”了很多,但總覺得他身上有“惹人討厭”的地方。比如,他作為家長,在生活中犯了一些小的錯漏,會被孩子逮著一頓批評,甚至還會歇斯底里。
“有一天晚上風很大,我關房門時候,沒留意力度,門‘砰’的響了一聲。他就衝過來吼我說,‘我都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連關個門都關不好?這點事情都不能做到,你算什麼男子漢。’“
事實上,透過體力懲罰,或者毆打屈服的孩子,不僅沒法得到正確引導,還可能會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或更嚴重的社交退縮,造成肉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
2024 年8月31日,河南中牟14歲女生小玲(化名)在中牟縣狼城崗鎮柯貞素質教育學校訓練期間,被老師體罰致神志不清併入院搶救。小玲的父親稱,“訓練”期間還出現過小玲在體力不支的情況下,被拓展營的教官拖在太陽下暴曬、頭髮綁在柱子上毆打。最終,小玲在醫院搶救一個月後,宣告搶救無效死亡。
無論線下的特訓中心,還是線上的特訓課程,目前大多以服從訓練為核心,這種簡單粗暴,卻忽略青少年成長的心理需求。最後得到一個馴服的、沒有創造力的孩子,已經是這些家長最理想的結果了。很多從這樣的“素質教育基地”出來後的孩子,對家長的尊重、認可、感情都被消耗殆盡,都和父母反目成仇。
而加重這一切割裂、對立、仇恨的反遊戲產業呢?
他們正經歷著行業最夢幻的時期——家長爭搶著把孩子往裡送,“客戶”們源源不斷,漫天都是錢,伸手就能抓到,一個個神話般的資料,也由此產生。
2017年,中國新聞週刊一篇叫做《家長的病,誰治》的報道顯示,全中國戒網癮學校的產值便達400億;彼時,全國戒網癮學校的數量才300多家。當下,隨著智慧手機普及、短影片傳播興起,新技術為這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量。
不過,這些在社會上飽受詬病的戒網癮學校,在這幾年裡,將自己冠以新的名頭,搖身一變,變成了“特訓中心”、“訓練營”、“少年性格改造營”。他們推行全封閉寄宿模式,採取半軍事化管理,核心的業務渠道來源,為網際網路社交平臺。
經我們不完全統計,這類封閉特訓中心,當前在全國總數不低於600家。招生規模也極為龐大,動輒上千人,年收普遍能超出1億。參照2017年的產值基礎上,當前這些全封閉特訓中心的總體年收入,不會低於600億。
相對於規模較大的特訓中心,亦即是全封閉特訓學校,更為靈活、主題多樣的短期訓練營,則在一二線城市遍地開花。
在小紅書上搜索“網癮成長營”,就對應出現招募學員的短期訓練營不低於200個。這些“戒網癮夏令營”類短期訓練營,多數為7~14天,收費5000~15000不等,單期學員20個左右,一個月往往營收能達40萬,僅僅是小紅書上這200家短期訓練營,年營收便到達到8億。
這類短期訓練營,因週期較短,更能讓機構不受上學季與假期這種淡旺季波動影響,“一兩週的時間,為了給他戒了網癮,我們請假也沒啥問題的。”有家長在招募資訊下留言。
不只是小紅書,百度貼吧、知乎、親子論壇、教育類影片號等平臺,有著大量這類短期訓練營的推廣。根據測算,不少於1000家從事此類業務的機構,這起碼能給行業帶來40億的營收。
而最能創造“財富神話”的,要數那些“教育專家”類大V網紅。事實上他們當屬“講師”一類——線上影片、線下演講、開辦親子成長計劃訓練營。
如王琨、李陽等這類“頂流講師”,活躍在短影片平臺的約有10人。根據統計,這些講師每年每人平均開課20次,每次覆蓋城市3~5個。這樣一算,這類專家的課程班,一年數量不低於600次,每次參與人數不低於300人。同時,這些參會的一般都是購買了親子計劃課程的,課程包1.5~4萬不等。如王琨的“一代天驕青少年訓練營”,課程費用便達29800元。以2萬為平均數,僅僅這10個講師,一年能帶來36億的營收。
年收超過600億元的新型戒網癮學校,疊加戒網癮的短期訓練營40億,再算上“家庭教育”類網紅大V的演講與線下訓練營,以及自媒體創作者的線上賣課、帶貨、直播打賞等收入,整個產業一年營收超過700億。

而造就這些神話資料的孩子與家長們,得到的又是什麼?
為了製造焦慮與對立,“反遊戲”相關的機構與產業,正強行將遊戲和青少年成長正常現象強行捆綁到一起。
比如青少年叛逆、性格內向、焦慮、甚至關乎性命安全的抑鬱問題,他們都會把原罪歸咎給遊戲,繼續營銷“30天戒掉遊戲,還你一個健康的孩子” 的高昂課程,甚至是地獄式的線下訓練營。
說到底,孩子從遊戲中得到的愛,肯定不會比父母的愛溫暖、親切;但一旦父母的愛缺位,遊戲就很容易成為情感補償的替代品。
所謂的“被遊戲毒害”的問題少年,真正的問題是家庭監護缺位與代際溝通斷裂、社會支援系統脫節與資源失衡。
到頭來,無論是 20 年前的電擊治療、十年前的戒網中心,還是現在的線上課程與特訓營,可憐的最終都是孩子罷了。
“反遊戲”這門生意,生病的是家長,吃藥的卻是孩子。
而這些問題少年的家長們是否想過:
“現在孩子躺在沙發上玩遊戲,跟100年前人們躺在床上吸鴉片的姿勢一模一樣。”
這句話改一下,用在家長身上也甚為貼切:
“現在父母躺在沙發上刷短影片,跟100年前人們躺在床上吸鴉片的姿勢一模一樣。”
爆料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2016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