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超加工食品?研究:罹帕金森症風險增3倍

近日,一項由中國復旦大學團隊主導的研究引發關注。研究指出,頻繁攝取超加工食品不僅危害身體,還可能顯著增加未來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風險。
令人警惕的是,就算每天食用量不多,也可能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專家呼籲大眾重新審視日常飲食習慣。
研究中提到的“超加工食品”不只包括我們常見的汽水、包裝餅乾、即食泡麵等高糖高脂零食,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如切片火腿、調味沙拉、番茄醬等也屬於此類。研究將“一份”定義為一罐汽水或一勺醬料,提醒民眾不要輕忽攝入量。
研究團隊對大量飲食與健康資料進行比對後發現:
每日攝入11份或以上超加工食品的人,出現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的機率是每日攝入3份或以下者的2.5倍。
即使攝入不超過3份,患病風險仍上升60%。
這些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例如睡眠不穩、疲倦、便秘、嗅覺變差,往往在震顫和平衡障礙等典型表現出現之前數十年就已悄悄發生。
研究人員認為,超加工食品中的人工新增物,如乳化劑、甜味劑、防腐劑等,可能會導致體內慢性發炎和氧化壓力增加,進而傷害大腦內負責生成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元。
多巴胺是控制身體運動的關鍵神經傳導物質,其缺失正是帕金森氏症的核心病理。此外,超加工食品也會破壞腸道微生態,引發腸道–腦軸通路異常,進一步誘發腦部炎症。
復旦大學研究人員高翔(音譯)表示:“我們今天的飲食,正深刻影響著未來的腦部健康。”
他強調,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可能有助於降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長期風險,包括帕金森氏症。
不過,外部專家也提醒,當前的研究仍處於觀察性階段,雖然趨勢明顯,但並不能將某一類食物直接視為致病元兇。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