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 and Revoke”是什麼?
由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宣佈的“捕獲並撤銷”計劃,將利用AI技術掃描成千上萬名持學生簽證的外國學生的社交媒體賬號,找出那些公開支援哈馬斯的人,尤其是針對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如果AI系統發現任何國際學生髮布了“親哈馬斯”的內容,那麼他們的簽證可能會被吊銷。
除了社交媒體,官員們還會調查有關反以色列示威和可能涉及外國學生的反猶太活動的新聞報道,以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
你可能會好奇,AI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實際上,AI系統會分析公開的社交媒體帖子,尋找可能與支援哈馬斯或其他恐怖組織相關的言論。

國務院官員表示,AI技術的使用對於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因為AI能夠提供政府過去幾十年所無法擁有的能力。藉助這項技術,政府可以更好地確保那些可能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人不會透過學生簽證留在美國。
爭議滿滿
當然,這個計劃也引發了許多爭議。很多民權組織和憲法權利保護團體都對這項計劃提出了質疑,認為它可能侵犯了言論自由。比如,言論自由保護組織FIRE就對此表示擔憂,認為AI並不足以勝任處理複雜政治言論的任務,尤其是像巴以衝突這樣敏感的話題。
FIRE指出:“AI工具不是合格的‘言論自由’專家,尤其是在涉及像巴以衝突這樣的複雜問題時。”他們擔心,這項計劃可能會讓美國大學校園中的國際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導致自我審查現象的增加。

除了法律問題,許多社團也對這一計劃表達了強烈不滿。美國阿拉伯反歧視委員會(ADC)的主席阿貝德·阿尤布就警告說,這項政策可能會削弱美國的言論自由。他說道:“這一計劃應該引起所有美國人的警惕。它不僅僅關乎外國學生的言論自由,更可能會為未來的監控和壓制異見鋪平道路。”
這是特朗普政策的延續嗎?
或許你會覺得這一計劃與前總統特朗普的政策很相似。沒錯,特朗普政府時期就曾提出過類似的計劃,針對那些參與支援巴勒斯坦抗議的非公民群體。當時,特朗普承諾會將這些非公民驅逐出境,而這一新計劃可以被看作是對這些政策的進一步延續。
特朗普政府甚至曾取消哥倫比亞大學的4億美元撥款,理由是該校未能處理校園中反猶太主義事件。如今,“捕獲並撤銷”計劃的推出,也被認為是加強對高校反猶太活動的打擊。

毫無疑問,這一計劃將對美國的大學校園產生重大影響。像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學府,一直是校園抗議活動的焦點,許多抗議者要求美國停止支援以色列。這些抗議活動有時引發了反猶太主義和反伊斯蘭主義的爭論,進一步加劇了校園內的緊張局勢。
隨著AI驅動的簽證吊銷計劃的實施,大學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要求他們監控國際學生的言論和社交媒體活動。這也讓很多人擔心,這是否會影響到學術自由和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
給留學生們的建議
作為留學生,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讓我們能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絡,還能在全球範圍內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過,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其實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就拿最近的一個例子來說吧,3月4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誓言,將驅逐那些參與抗議活動的外國大學生。這並不是空談,緊接著就發生了相關執法行動。
3月9日,美國國土安全部證實,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名叫馬哈茂德·哈利勒的留學生因參與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而被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拘捕。據報道,哈利勒不僅面臨綠卡被吊銷,還可能被驅逐出境。這起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聲援,有73萬人簽署了請願書要求釋放哈利勒。

圖片來源:newslooks
這件事讓我們看到,政府對社交媒體上的言論高度重視。根據《美聯社》報道,這次拘捕是特朗普政府打擊“反猶太主義”政策的一部分,哈利勒成為了首個被公開披露的執法案例。除了哈利勒,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學生,因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支援某些立場的言論,而面臨被審查甚至紀律處分的風險。
類似的情況表明,政府正在密切關注學生們的社交媒體動態。像哈利勒這樣的抗議活動和相關言論可能會引發移民局的注意,甚至導致綠卡被吊銷。這對我們所有留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在社交媒體上發言時,一定要慎重。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提幾點建議,聊聊我們應該避免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內容。
大家可能會經常在網上看到各種政治討論,但作為留學生,真的要特別小心。在社交媒體上表達過於激烈的政治觀點,特別是涉及恐怖組織、暴力行為或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政府部門有時會透過社交媒體監控留學生的言論,所以大家儘量避免參與到這些極端政治話題中。如果想討論,建議在小圈子或私密聊天中分享你的看法,這樣會更安全。

宗教話題一直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領域。無論是討論某個宗教信仰,還是評論宗教事件,都有可能觸碰到他人的敏感神經。如果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任何帶有強烈宗教色彩或偏見的言論,可能會被誤解為對特定群體的不尊重,甚至影響簽證稽核。所以,宗教相關的內容,大家儘量保持客觀和尊重的態度。

這一點非常重要!即便是無心的轉發、點贊或者幽默的調侃,如果涉及到恐怖主義、暴力行為等話題,也有可能被誤認為是支援此類活動。大家一定要注意,社交媒體上的公開內容,可能不僅僅是你的朋友在看,政府部門也會透過這些平臺瞭解我們的言論。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應該遠離這些敏感的話題。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有時會看到各種不同意見的爭論,有時情緒一激動,可能就說出一些不太合適的話。但要知道,仇恨言論或煽動性發言,哪怕是一次不經意的衝動,都可能對自己造成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在美國的校園,學校對這類言論的監控非常嚴格。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靜,避免發表帶有攻擊性或冒犯他人的言辭。

大家應該都很關心社會問題,比如種族不平等、移民政策等,但在社交媒體上討論這些話題時,我們要儘量避免情緒化、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雖然這些話題很重要,但如果發言過於極端,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關注,甚至讓我們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總的來說,我們留學生在使用社交媒體時,要時刻保持警惕。社交媒體是一個公開的平臺,發出去的內容是可以被無限傳播的,政府、學校甚至僱主都可能透過社交媒體瞭解我們的態度和立場。所以,我們在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觸碰那些可能引發不良後果的話題。

我的建議是,大家在社交媒體上,特別是涉及到敏感話題時,保持理性和客觀。如果你對某些話題有很強的看法,可以選擇私下和信任的朋友討論,而不是在公開的平臺上發表過於激烈的言論。畢竟,我們來到國外是為了學習和成長,不是為了因為一些言論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學業和未來發展!
寫在最後
大家要記住,出國留學的主要目的還是學習和成長,而不是讓自己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保持理性、客觀,避免在公開平臺上發表太過激進的言論,尤其是涉及到極端政治、宗教、仇恨言論或煽動性的內容時,儘量三思而後行。如果你對某些話題有強烈的看法,也可以選擇與信任的朋友私下討論,不必非要在公眾平臺上表達。
畢竟,大家都在國外,難得擁有這個寶貴的機會,還是應該專注於學業、開闊視野,享受多元文化帶來的豐富體驗。如果我們能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一些可能帶來風險的行為,那對我們未來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
希望大家能繼續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和熱情,理性使用社交媒體,與身邊的人保持良好溝通,共同度過一個充實且無憂的留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