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巴菲特為什麼大幅減持美股,增持美債?他嗅到了什麼風向?美國經濟怎麼樣了?奧地利學派的商業週期理論,該怎麼回答這些問題? 下週二晚上7點,直播間來聊點燒腦有難度又很重要的。張老師不僅給你答案,還跟你分享分析框架和方法,學會以後自己都能分析了,來吧預約↓↓↓

文丨古原
司馬南因逃漏稅,被追繳罰款926萬。
但我不太肯用偷這個字。
作為最早懟、懟得最多司馬南的自媒體,我看了這則訊息,我卻高興不起來。
他的人設塌方,是必然的。
因為他找上聯想,以及後面所有的言論,全部是圍繞著一個目的,賺錢!你恐怕想不到的是,在他在中國抖音爆火之前,他在美國做了一個系列電視節目,專門談中國的官員腐敗內幕。
他是到什麼山唱什麼歌,一切以追求利潤為目標。
時政評論類的自媒體,當他以利潤為目標時,這是一個必然塌方的結局,我曾經為此寫過數篇文章,論述這一原理。
因為,觀念不是商品,觀念有外部性,觀念有破壞性,觀念會改變世界。
思想之間存在競爭,但這種競爭不是以誰能賺到錢,誰就贏作為標準。
司馬南賺到錢了,以中國的稅制,他這幾年,至少是賺了一千多萬,如果他現有交過一部分稅,那有可能是幾千萬。
如果是在市場上銷售商品的商人,沒有藉助政府力量,沒有欺詐,這時,我們可以說,這個企業的利潤越高,就說明他為消費者創造的價值越大,他對整個社會的貢獻也就更大。
但媒體顯然不是如此。
歷史上,很多邪惡的思想傳播者,也能有龐大的受眾。
希特勒的演講能力也是一流的,他要是生活在有打賞、有會員的時代,也能賺得盆滿缽滿。但這種透過傳播錯誤觀念的商業,不是正常商業。
檢驗觀念是否正確的方式,不是透過利潤 ,而是透過科學。
科學是在說,這個人宣傳的觀念,會將本國民眾帶向更富裕還是更貧窮的未來。
奧派經濟學就是這麼一種科學,司馬南反資本、反市場經濟的言論,在他的宣稱中,這才讓民眾更富裕,但科學可以論證,他的觀念將通往貧困。
司馬南式的言論和行為其實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的一個特殊現象。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分化和焦慮。
作為媒體業,總是喜歡用負面作為流量密碼,中國市場經濟四十年發展的成績,很少被正確宣傳。
正確宣傳不是宣傳成就,而是要正確歸因。
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市場化,就是產權改革與營商環境的最佳化。
而像司馬南這樣的自媒體人恰恰是抓住了改革過程中的一些焦慮,透過煽動情緒來獲取流量和利益。
並不止是司馬南,無數自媒體都在這麼幹。甚至官媒很長時間都在這麼幹。他們有歌功的文章,但都沒有深入到具體的因果關係中去。
司馬南的爆火,只能說明,市場經濟的觀念在中國沒有足夠穩固的根基,還是有大量的人,在司馬南們的帶領下,或多或少地反對市場經濟。
司馬南被評為“正義”“正能量”的主播,其實是因為他攻擊某些他眼裡的“不公平”現象,有一大類的自媒體,幾乎是靠著這個內容方向吃飯。
只不過每一個人眼裡的正義是不一樣的。
我並不喜歡“批評不自由讚美則無意義”這句話,批評和讚美都應該存在,評論批評與讚美的唯一判斷標準是科學。
這句話,讓不少知識分子以批評為生,認為這叫監督,這叫第四權。
知識分子最重要的功能,不是監督政府,而是要傳播正確的觀念。
市場經濟是什麼?怎麼樣改革才能達成更多的資本積累,達成更多的生產,讓所有人生活水平好起來?
只有普遍的民眾認知到市場經濟有利於自己的長遠利益,民眾才會自發抵制反市場的言論和政策,才會追求一個對自己長期有利的方向。
所以,我不希望司馬南因為偷稅漏稅而退出自媒體市場,這只是一種行政處罰。
我希望的是,他因為言論不實、不負責任的錯誤觀念,被平臺依據社群公約請出去;或者是因為言論錯誤,被網民罵到自己退網;或者是因為不斷攻擊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最終被所有有正確觀念的企業家所抵制,沒有人再找他合作。
這才是一個健康的自媒體生態應有的樣子。
只有透過科學傳播,減少司馬南這類自媒體韭菜的存在,才能讓司馬南們沒有市場,正如去年對農夫山泉的網暴,沒有大V帶動,但無數小V、小司馬南們,一樣形成了龐大的反資本、反市場輿論。
長遠來看,理性主義及科學的傳播,才能讓正確的觀念得到支援,讓人們發現市場經濟與自己長久利益緊密相連,才能進一步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繁榮。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