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特朗普下黑手!用AI篩查留學生的“朋友圈”!哥大學生抗議領袖被捕…

幾天前,特朗普威脅要停止向允許“非法抗議”的學校和大學提供聯邦資金,參與煽動的學生將會被處罰。
現在,這場清算風暴開始了。

所有允許非法抗議的學院、學校或大學的聯邦資金都將停止。煽動者將被監禁/或永久遣送回他們的原籍國。美國學生將被永久開除,或者根據罪行被逮捕

3月9日晚,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突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一處公寓,逮捕了哥倫比亞大學前研究生、知名巴勒斯坦活動人士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
特朗普政府指控他支援哈馬斯,並計劃吊銷他的綠卡,將其驅逐出境
與此同時,哥倫比亞大學也成為政府重點打擊的目標,4億美元的聯邦資助被撤銷,政府還計劃進一步調查其他高校的“反猶活動”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政府還推出了人工智慧(AI)監控行動,開始全面篩查留學生的社交媒體動態,以尋找任何“支援哈馬斯”的跡象
一時間,留學生人心惶惶,美國高校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哈利勒並不是普通的留學生,而是哥倫比亞大學最知名的親巴勒斯坦活動人士之一,哥大抗議運動的核心人物
2023年,他作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的研究生,積極參與校園抗議。
2024年春季,他是哥大加沙團結營地抗議的核心組織者之一,並在與校方的談判中擔任學生代表。
在社交媒體上,他多次批評美國和以色列政策,並呼籲哥大終止與以色列的合作。
(2024 年 6 月 1 日,哥倫比亞大學學生馬哈茂德·哈利勒 (Mahmoud Khalil) (中) 在紐約市親巴勒斯坦抗議者組織的新聞釋出會上向媒體發表講話)
特朗普政府聲稱,哈利勒涉嫌“支援哈馬斯”,並且參與了“破壞活動”。
國土安全部發言人特里西婭·麥克勞克林(Tricia McLaughlin)在宣告中表示,此次逮捕是“為了支援特朗普總統禁止反猶太主義的行政命令”。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更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政府將吊銷美國哈馬斯支持者的簽證和綠卡,以便將他們驅逐出境。”

但事實是,哈利勒從未被正式起訴,也沒有公開的犯罪指控記錄。他的律師指出,此次逮捕完全是政治清算。
哈利勒的律師艾米·格里爾對ICE(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的做法表示震驚:
“我們無法獲得有關他被拘留原因的更多細節。這顯然是事態升級。政府正在兌現其威脅。”  
更荒謬的是,一名特工在電話中告訴艾米,他們正在執行國務院的命令,吊銷哈利勒的學生簽證。
但哈利勒其實是美國綠卡持有者,根本不受學生簽證政策的影響。ICE特工在發現這一情況後,竟直接表示“那就吊銷他的綠卡”,而這本應是移民法庭才能做出的裁決。 
哈利勒的妻子,一名懷孕8個月的美國公民,同樣受到了ICE 的逮捕威脅
週日早上哈利勒的法律團隊被告知,哈利勒已被轉移到新澤西州伊麗莎白市的ICE 拘留所。但當他懷孕的妻子前去探望他時,卻被告知他不在那裡。至今,哈利勒的關押地點仍不明確
一份要求立即釋放哈利勒的請願書稱,哈利勒一直是“各種猶太復國主義騷擾活動”的目標,這些活動的目的是“向親巴勒斯坦活動人士灌輸恐懼,並向其他人發出警告”

請願書截圖ActionNetwork網站

據Axios報道,截至美國東部時間週日晚上8 點 30 分,這份請願書的簽名人數已超過 45 萬人
哈利勒在被捕前告訴美聯社,他已於2024 年 12 月畢業,幾周前哥倫比亞大學指控他行為不當
哥倫比亞大學對哈利勒的指控主要集中他參與哥倫比亞大學種族隔離撤資組織,幫助組織一場“未經授權的遊行活動”,美化哈馬斯 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並在批評猶太復國主義的社交媒體帖子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哈利勒稱:“我面臨大約 13 項指控,其中大多數都是與我無關的社交媒體帖子。”
“他們只是想向國會和右翼政客表明,他們正在做一些事情,而不顧學生的利益,這個辦公室主要是為了抑制親巴勒斯坦的言論。”
就在哈利勒被捕的前一天,3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佈撤銷哥大4億美元聯邦資助,理由是: 
未能遏制反猶太主義
縱容“親哈馬斯”示威
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表示:
“大學若想獲得聯邦資助,就必須遵守所有聯邦反歧視法。哥倫比亞大學長期以來忽視了這一義務,政府不會坐視不管。”
此次取消資助的決定只是第一輪行動,預計後續會有更多取消行動
哥倫比亞大學近年來一直是美國高校抗議活動的核心
尤其是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美國各大高校爆發大規模親巴勒斯坦抗議潮,哥倫比亞大學成為風暴中心。
2023年10月7日後,哥倫比亞大學的抗議者要求校方終止與以色列相關的學術合作,並撤資與以色列相關的基金和企業
2024年春季學期,哥大學生在校園搭建“加沙團結營地”,以示支援巴勒斯坦,並抗議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抗議者一度佔領漢密爾頓大廳,該建築歷史悠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重要行政大樓。
哥大校方曾試圖與學生談判,但最終在壓力下請求警方介入,導致大批抗議者被逮捕。
抗議活動引發了美國政界的強烈反應,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和國會共和黨人。支援以色列的團體指責哥大未能有效控制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情緒,並推動政府採取更嚴厲的行動。
不過,川普政府的制裁並不僅限於哥倫比亞大學
目前,聯邦政府正審查超過50億美元的高校資助,審計於本週開始,重點調查西北大學、波特蘭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明尼蘇達大學
這些高校均在2023年10月7日後發生過大規模親巴勒斯坦抗議,並受到共和黨議員的關注。
特朗普政府對高校抗議的打擊不止於撤資和逮捕,如今更是將監控的觸角伸向了留學生的社交媒體
多家媒體報道稱,美國國務院正在啟動一項“抓捕並撤銷”(Catch and Revoke)行動,利用AI技術,篩查外國留學生的網路言論,試圖鎖定“疑似支援哈馬斯”的個體。
根據Axios的報道,美國政府的這一行動,涉及大規模的資料篩查和回溯分析,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
1.回溯社交媒體歷史
政府將檢查2023年10月7日以來留學生的社交媒體動態,尋找任何可能“支援哈馬斯”或批評以色列的發言。
如果言論涉及“極端化”政治表達,例如呼籲撤資、批評美國或以色列政策,可能會被視為問題言論。
2.篩查被捕留學生
政府正在複查拜登政府時期的案件,核查是否有被捕的外國學生未被遣返。
曾因抗議活動被捕但未被驅逐的留學生,將面臨重新審查,甚至可能被遞解出境。
3.社交媒體言論可能成為“證據”
AI重點追蹤“疑似支援恐怖組織”的社交媒體發言。過去的發言、轉發的帖子,甚至點讚的內容,都可能被用於撤銷簽證。
國務院官員向Axios透露:
“任何被發現發表‘極端’言論的外國學生都可能被納入遣返名單。”
然而,這項政策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美國“個人權利與表達基金會”(FIRE) 發表宣告:
“人工智慧無法準確辨別巴以衝突等複雜議題的表達,這可能導致誤判,甚至侵犯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
美國阿拉伯反歧視委員會(ADC) 則表示:
“這項政策意味著言論自由和隱私權受到了新的審查和限制。”
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批評美國或以色列政策的留學生可能面臨不確定的法律風險,並可能影響美國大學的學術自由氛圍
一些留學生開始清理自己的社交媒體,避免自己的言論被政府盯上。
從哈利勒被捕,到哥倫比亞大學被撤資,再到AI審查留學生社交媒體,特朗普政府的鐵拳已經揮向美國高校,這一系列舉措標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整肅風暴。
今天是哥倫比亞大學,明天呢?
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高校面臨類似的挑戰?
留學生和學術界的言論自由邊界在哪裡?
這不僅關乎一所大學,而是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風向變化。面對政策的收緊和外部壓力,高校與學生又將如何應對?
這場變革,仍在繼續…

【新時代新勢力 | 2025國際教育領軍者年會暨福布斯中國留學行業頒獎典禮】
2025年3月29日,上海將迎來一場教育行業的頂級盛會——「新時代新勢力」國際教育領軍者年會!活動匯聚行業大咖,開啟深度圓桌論壇,分享前沿趨勢;同期舉辦國際教育行業交流晚宴,搭建高階合作平臺;更有2025福布斯中國留學行業系列評選頒獎典禮,見證行業標杆的誕生!
誠邀教育從業者、留學家庭及行業關注者共同參與!點選下方小程式,立即報名,搶佔席位,與領軍者同行!👇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