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死不了=最賺錢的生意?

大家好 !
前段時間,懂王特朗普提名小肯尼迪擔任新一屆政府的衛生部長,直接導致燈塔國的醫藥股崩盤了,像是輝瑞、禮來、莫德納這些大醫藥公司,全都暴跌。
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他新提名的衛生部長,小肯尼迪,是一特奇葩的哥們——是一個知名的反疫苗人士,之前說過新冠疫苗是反人類罪,還極力反對大火的減肥藥,司美格魯肽進入醫保。
他說,如果美國政府每個月花幾千美元把減肥藥納入醫保,讓美國的小胖孩繼續暴飲暴食。
那就成了先讓食品公司,什麼可口可樂麥當勞賺上一筆,把孩子喂成了大胖子;然後生產減肥藥的公司過來,什麼諾和諾德賺上第二筆。相當於左邊你來喂胖了,右邊他來幫你瘦。
與其讓大公司在一撥人身上收割兩茬,不如直接禁止小胖孩天天吃垃圾食品,把錢花去補貼他們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上。
這裡就要說到,搞出超級減肥藥的諾和諾德,就靠司美魯肽一款藥,在2023年9月1日,市值達到4210億美元,超越了法國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集團(LVMH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來源:天下財經
諾和諾德,是靠治糖尿病起家的,後來又開發出減肥藥,去年一年賣了200多億美金,印錢效率,只有英偉達能比。
這個藥,賣這麼好的關鍵,就是能減肥,但又不能完全減肥停藥就會反彈,就得一直用。
慢性病的特點就是——治不好,但又死不了。這樣,患者就只能長期依賴藥物治療,只要你有一款核心產品,病人就一輩子得擱你這花錢。

深入一步想,如果藥效太好,這種商業模式還能成立嗎?患者治好了就不再需要了,哪來的復購?
舉個例子,美國有一家很有名的藥企,叫吉利德。它曾推出一款針對“丙肝”的神藥,中文名叫“丙通殺”。
這個藥特別猛,平均治癒率達到了98%。
但是,這種驚人的療效卻讓公司遭遇了股價暴跌。為啥呢?
(吉利德在推出特效藥後股價狂跌)
因為患者吃完之後,就再也不用吃這個藥了,所以這藥第一年銷量極好,第二年就賣不出去了,差點讓公司直接破產。
所以做藥,有時候療效太好反而成了問題。
但是,慢性病就完全不同了。比如糖尿病這種病治不好,但病人又離不開的藥物,藥企的復購率就特別高,利潤源源不斷,庫庫掙錢。
做生意,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叫LTV(Life Time Value),中文名叫“使用者生命週期”。它指的是,一個使用者一生能給你帶來的收益。
你想象一下,一個慢性病患者,可能一輩子到去世,每週都要用他家生產的藥,一直復購,這不就相當於永遠跟他收稅嗎?
這種情況下,一個使用者的生命週期價值就會非常高。
反過來說,如果是一些耐消品,比如電冰箱、電視,這種東西雖然單價高,但一個使用者可能這輩子只買一兩次,所以單個使用者的生命週期價值並不高。
所以啊,也有人提過陰謀論:說一些絕症,譬如艾滋病、癌症、糖尿病的治療方案,說不定早被研究出來了,但都被大藥企偷偷鎖在了自己的保險櫃裡,為什麼呢?
因為這方案一旦公開了,一開始可以狠狠的賣一波,但只要這個病治好了,就再也沒辦法,繼續向病人收錢了嘛!
畢竟,這些藥企可不想做“一錘子買賣”,細水長流,慢慢地掙錢才是王道嘛!
有人會說了,比比你擱這傳播陰謀論?
萬一有慢性病的人,聽了你這套理論,都不好好治了怎麼辦?豈不是給醫生添麻煩?
哎呀,我是跟大家分析商業模式,又不是提供醫療建議,你知道人家商業模式好,你還能不花錢了?
那石油水電的商業模式更離譜,那咱明天還能點蠟燭不成?
PS:之前寫過司美格魯肽,沒看過的可以看看👇🏻:
參考文獻:
1.紐約時報:《肯尼迪不喜歡 Ozempic。以下是他能採取的措施》(2024年11月22日)
2.藥智網 《從丙肝到乙肝,半部病毒性肝炎「消亡史」》(2023年12月25日)
3.Investor's buisness Daiily《吉利德為治癒疾病付出了怎樣的代價》(2017年3月10日)
4.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八分之一人口患肥胖症》(2024年3月1日)
5.Newsweek: 《羅伯特·肯尼迪 (RFK Jr.)對流行減肥藥Ozempic的評價》(2024年11月17日)

作者:梓泉

助手:菁菁
審閱:小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