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提高財富和商業認知,實現五個自由
我覺得2025年香港房價應該就跌到底了,可以入手買了,前兩天去香港,開著車一口氣看了七八個樓盤,從屯門看到荃灣到西九龍,我的香港買房之路,真的是十年曲折。
10年前我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小夥子,隻身來香港讀書奮鬥當港漂,白天賣香港保險,晚上狂寫公眾號做自媒體,結果時代眷顧,兩個風口全給我抓到了,很快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剛來香港時候覺得香港房價太高了,想都不敢想;兩年後居然覺得有可能香港買房了,那時候香港外地人買房15%稅費,我說明年就把香港房子買了。
結果因為香港樓市火爆,港府為了抑制房價,第二年外地人購買稅費提升到了30%,我一看臥槽,那還買個鬼呀,這麼高稅費。轉身買了深圳的房子,定居深圳開了自媒體公司。
我想著等我七年拿到香港永久身份,就不用交30%稅費了。
去年我拿到了香港永居,結果香港過去兩年房價大跌,港府為了讓更多人來買房,直接撤銷了30%稅費,永居和外地人購房標準都一樣;我又懵逼了。
不過還好我去年才拿永居,最慘的是三年前香港買房的外地客人,稅交了30%,房價跌了30%,等於房價腰斬,哭死。
我去年一直在觀望,因為我覺得香港房價沒有到底,美聯儲利率還這麼高,貸款率太高,且香港是外資主導市場,資本流動性枯竭,所以我判斷香港房價還會繼續跌。
果然今年又跌了一年,房價又比去年跌了10%,現在香港整體房價,距離2021年最高點,跌了三成。然後港府救市,內地人接盤。
說實話,現在的香港房子,和深圳上海相比,也差不多了,畢竟那邊是港幣,相當於打九折;且香港房子沒有公攤面積,相當於又打八折。這樣一算,比如香港20萬港幣的房子,相當於14萬人民幣;再加上過去三年跌了三成,就相當於10萬一平米了。香港房價就沒那麼貴了。
最近國內有錢人去東京或香港買房收租,說房子租金回報率有4%,內地一線城市才1.5%,香港房租太貴,所以買來收租比較好。
這些人一看就是對香港房子的持有成本一無所知。一句話總結就是,國內一線城市房價高,而香港東京等海外城市房子持有成本高。
這裡有三個成本,加起來會吃掉你租金的30%,很嚇人的,
以香港為例,首先香港房子買來後,每年要交你租金收入5%差餉+3%地租的費用,也就是所謂房產稅,交給政府。
第二,香港的物業管理費巨貴,稍微中產的小區,不是老破小那種,一千萬的房子,物業管理費每月要交四五千港幣,超級貴,我特麼深圳3000多萬的房子,一個月物業管理費不到兩千。因為香港人工貴,香港物業管理費是深圳至少5倍。
第三,香港房子買來出租,每年還要交15%租金稅,是的,租金收入也是要交稅的。
三個成本一套下來,哪怕你一年收租30萬,實際到手也就20萬出頭,另外你總要有修繕等維修成本,也超貴。
所以海外房子為啥租金高,因為海外房子持有成本高呀。所以海外租金比國內高,但除去成本,也沒有高三倍那麼誇張。
所以如果買海外房子,比如香港和日本房子,你如果真的要收租的話,儘量買小戶型,不要買大戶型,租售比更高。本質上你就是買個理財產品。
但前提是房價要便宜,比如現在香港和東京房價,我會選香港而不是東京,因為東京漲了三年,而香港跌了三年,香港投資的安全性更高,不要和我說什麼香港不行了,香港的金融地位和人民幣離岸中心位置,不是隨便可以取代的。
我考察過東京的房子,看過新加坡的房子,迪拜的房子,我對於全球主要城市的房產市場,都比較瞭解,投資邏輯和國內房子,真的不一樣。所以大家買海外房子,一定要找專業的人多問問。
我個人會比較看好明年香港房地產的復甦,有機會文章再寫吧。香港機會很大,香港是當年傲嬌的美人,現在也低下了驕傲的頭顱,趁這個機會抄底一把,哈哈哈哈。
下週三,我在深圳南山區有個線下分享會,小場,15個人左右。講講全球資產配置,如何配置國內外,還有1v1資產分析(需填寫問卷),本場還有深圳稀缺筍盤推薦,感興趣的直接報名👇
點選連結直接報名👆報名記得聯絡客服
Spenser,大灣區頭部商業博主,base深圳&香港;加我的微信,領取「投資乾貨合集」,分享一些投資日常隨想。

關注我,提高財富和商業認知,實現五個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