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大忌,別把這件事搞反了

hi,我是大J,點選🔝關注我
最近一個朋友跟我聊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煩惱,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寫出來跟你們分享。
朋友說,這個興趣一開始孩子挺有興趣的,但報完沒多久,又不喜歡了。
結果這件事就變得很辛苦,先不說花費,就這些課,哪一個不是深思熟慮,精挑細選出來的,哪一個不重要呢?
比如游泳,可以拉心肺,鍛鍊協調能力;
比如書法,硬筆書法練得好,寫字自然就好看。
所以我朋友就覺得必須要堅持,但是執行過程中,他內心的兩個小人就出來打架了:
一面擔心:“哎呀,你看你這樣逼他,所有的熱愛都會變成一種負擔,那孩子將來就不會發現自己的熱愛了。”
另一面又覺得:“這些事情明明都很重要啊,我也挺希望他能夠堅持,將來可以有這樣的一技之長。”
我聽完這些,特別特別理解她的焦慮,這樣的糾結在我的留言裡也常常會看到,但其實這裡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到“興趣班”這三個字裡了。
圖源:網路
咱們要對自己誠實,如果這一個技能你覺得對孩子重要,他必須要去學會,那乾脆別叫興趣班,就叫技能班。
現在的父母,有一點被“過度地科學育兒化”。
雖然我常說每個家庭的教育都是個人選擇。但咱們常常會給這個選擇,套上很多概念或名詞,其實它背後的前因後果,真正的原因,自己又沒有想明白,就很容易出現這種擰巴。
那回到興趣班這個話題,你其實只需要做一件事:
把這個課分成兩類,一類叫做興趣班,第二類叫做技能班。
然後你就會發現,豁然開朗!

圖源:網路
所謂的興趣班是什麼?那是真的去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熱愛。
很多東西,他只有試了才知道喜不喜歡,能不能熱愛,如果真的試完了,努力過了還是不喜歡,那就及時止損,這個就叫興趣班。
但是有一類,尤其是孩子慢慢進入到學齡年的時候,家長挺希望孩子能夠在某方面能力有提升,或者發展出某個“一技之長”,那就叫做技能班。
這個本來就不是以孩子興趣出發的,是咱們自己覺得孩子需要去學,對他有好處的。
對於技能班,我的建議就是,一年最多選擇1~2個咱們真正需要去學習掌握的技能。
這個我覺得是有意義的,尤其孩子接近學齡的時候,你得讓他去體會:原來不喜歡的事,慢慢堅持做了,我也能把它做好,甚至我也慢慢也喜歡上這件事
積累這樣的體會,對孩子來說是非常賦能的,它會給到孩子一種心理力量。
對我們成人來說也一樣,現在網上都在說“沒有辦法找到一份熱愛的工作”其實大家都把順序搞反了。
是先堅持做,慢慢你就從做中找到“我可以”,“我很棒”的勝任感,慢慢你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了。
之前也拍了影片,喜歡聽我叨叨叨的,點這裡收看👇🏻
(溫馨提示:如果暫時不方便播放,記得戴上耳機或調低音量再看哦)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選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早教興趣班
親子溝通相處
親子閱讀
性格培養
管教引導
睡眠刷牙
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選擇
好好吃飯
內驅力培養
書單推薦
幼小銜接
婚姻關係
美容健身
資源總結
點選閱讀原文
按關鍵詞搜尋歷史文章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