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興趣班,顧名思義,其核心價值在於孩子是否真的對其充滿熱情。倘若每次的課程都能為孩子帶來歡笑與實質性的收穫,那麼這樣的投入無疑是值得的。
然而,若是孩子僅僅因為家長或老師的期望而勉強參與,缺乏真正的熱愛與興趣,那麼這樣的堅持便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本文中作者以其十年經歷,深刻的悟出了一套“斷舍離法則”。願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學會為孩子選擇真正適合他們的興趣班,讓學習成為他們成長的助力,而非負擔……
本文轉載自公號:憨爸在美國(ID:hanhanusa)
01

看到這條資訊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憨憨,想到了我曾經給他報過的幾十個興趣班。
那些興趣班,絕大多數都已經放棄了,但也有少部分堅持了下來。
我覺得一個人做選擇很容易,但是斷舍離就很難。
常常我們給孩子報名一個興趣班很容易,但是在決定他是否還要繼續堅持這個興趣班的時候,往往就會很糾結。
特別是當孩子對某個興趣班沒多大興趣、或者沒有出什麼成績的時候,尤其會糾結,在想是該給他堅持下去,還是該放棄?
同樣的糾結,我也有過。
在這十年給憨憨選興趣班的經歷裡,我慢慢悟出了一個興趣班的斷舍離法則!
02
我們放棄過很多興趣班,但給憨憨放棄的第一個興趣班,是——足球!
憨憨從幼兒園開始踢足球,足足踢了有兩年。
這就是憨憨5歲時在訓練足球:

但後來,兒子有一天卻跟我說,他不想踢了!
兩年的時間哪,錢花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精力也花了很多。
憨憨每週的工作日有2次足球訓練,然後週六就是比賽。
每每到他訓練日的時候,我都要跟領導請假,提前下班送他去參加訓練,然後到晚上再回去加班補上白天的工作。
而我也考了足球教練的資格證,在他球隊當個助教,可以幫主教練打個下手。
這就是我在帶娃練球:

真是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的。
就這麼練了兩年,兒子突然跟我說不練了,這讓我的心情有點承受不住。
但是既然憨憨提出了這個要求,我就得做個抉擇:
是繼續逼著他學呢?還是說放棄呢?
一開始我也彷徨過,後來我給自己畫了一張思維導圖,才讓自己混亂的思緒有了方向!
03
首先,我認真地問自己,給娃上這個興趣班,我圖啥?
一般就兩個選項:
-
一個是希望孩子出成績
-
另一個就是純粹興趣愛好

1
指望孩子出成績
我下意識地是往“出成績”那一欄去想的。
萬一兒子足球踢得好,將來打進校隊,甚至獲得什麼名次,這不是對大學申請也是有幫助嗎!
於是我就從“出成績”這個方向繼續想。

而如果指望孩子出成績,首先得看看孩子在這個專案上有沒有天賦?
於是我就問自己:憨憨在這個足球上有天賦嗎?

答案又分為兩個。

-
首先是“有天賦”:
如果孩子有天賦的話,我覺得即便他遇到挫折不想學了,但是也是值得再努力幫娃堅持一下的,不然太對不起自己的天賦了。
-
其次是“沒天賦”:
但如果孩子沒有天賦的話,我覺得是否堅持是可以斟酌一下的,因為天賦不足,即便堅持了,也會很累,而且很難取得自己所期望的成績。
我回顧了一下憨憨踢足球的表現。
他的速度不夠快,身體不夠靈活,技術也比較粗糙,尤其是特別不喜歡對抗。
每次對手帶球衝過來,他不是第一時間迎上去上搶,而是朝著反方向往回跑,躲開別人的衝擊,生怕對手衝上來撞到自己……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別人在認真踢球,兒子在微笑著發呆:

踢了兩年的球,憨憨在他們球隊也只是個替補的水平。
在足球方面,我著實沒有看出他有啥天賦。
因此,這下我就開始心裡有數了。
兒子缺少足球方面的天賦,比較難出成績。

2
純粹是興趣愛好
那既然不指望兒子出成績了,那我能把它當作一個純粹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堅持嗎?
我覺得需要考慮兩方面:
-
一個是孩子是否喜歡這項活動?
-
另一個是孩子和大人的時間、精力能否平衡?

於是我先琢磨憨憨是否喜歡這個活動?

正好那段時間世界盃足球賽,我每天晚上都要看球。
我就把憨憨拉過來一起看,給他講C羅、講梅西。
可是我發現,這好像只是我的一廂情願。
每次我在那邊看球賽看得如痴如醉、大呼小叫的,憨憨常常只是不鹹不淡地瞄幾眼,然後就轉身跑開了。
對世界盃都無感,那他能喜歡足球嗎?
因此,透過我的觀察,憨憨對足球並不感冒,談不上什麼喜歡。
那接著我又考慮另外一個角度:如果我們堅持了,我和孩子的時間、精力能平衡嗎?

憨憨每週工作日有兩次訓練時間,一般是週二和週四的下午4點半,訓練一個小時再回家。
每週六上午還有一場足球賽,一般是上午9~12點的樣子。
我為了兒子的足球是花了不少心血的,每週都有兩天要提前下班,然後晚上再加班把工作時間補回來。
週六憨憨本來也有別的興趣班的,但是因為足球,所以週六上午往往沒法安排,中午吃幾口飯,就要趕下午的場子。
因此,我覺得足球一週三場活動對我和憨憨的時間都是有不少影響的,我雖然也能做時間上的平衡,但是人會很累很累。
因為,我既要趕憨憨各個興趣班的進度,又要趕自己工作進度。
04
經過這麼一分析,我最後的思維導圖就完工了。
結果是這樣(紅色的就是最後分析的結果):

憨憨在足球這項活動上:
-
沒有表現出天賦,所以很難出成績。
-
他不是很喜歡這項運動。
-
家長和孩子的時間、精力也不能做很好的平衡。
因此綜上考慮,雖然我已經給憨憨學了兩年的足球,花費了不少金錢和精力,但我還是毅然決然地給兒子停掉了這個興趣班。
但現在想來也多虧了當初我這個決定。
因為我們後來嘗試了別的興趣班,本來週六上午給他練足球的時間,我們改成了學習國際象棋。
結果沒想到兒子對下棋很感興趣。
他在踢足球表現出來的那些缺點,不敢身體對抗,比較謹慎小心,放在下棋上都不是問題,有些反而成為了優點。
因此,兒子下棋一直堅持著,一下子堅持了7、8年,到現在都還下著,成為了孩子的終身愛好。
在孩子興趣班問題上,就得學會斷舍離。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只有放棄那些孩子不喜歡、沒啥熱情的專案,轉而給他們學一些自己真心喜歡的活動,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收穫和樂趣!
05
回到開頭那位媽媽問我的問題,如果孩子對某個興趣班沒興趣了、不想上了,你也可以借鑑我的這張思維導圖。

先看看家長的訴求是啥,是否指望著孩子出成績?
如果這項活動希望孩子出成績的話,那麼就觀察一下娃的天賦。
-
天賦高的話,是值得堅持的;
-
而沒看出什麼天賦,那麼你可以慎重考慮一下是否堅持,是否換個別的專案會更好。
如果這項活動只是當作一個興趣愛好給孩子上上的話,那麼就從兩方面考慮。
-
孩子是否足夠喜歡?
-
你和孩子的精力、時間是否能很好的平衡?
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的話,那麼可以考慮換一個。
如果孩子喜歡,但是時間精力不夠,我覺得得看看孩子的意願有多強了?
是不是每天回家都練習,是不是老師教的知識點都複習鞏固?
如果他能把這種喜歡落實在行動上,那麼可以堅持,否則即便堅持了也會很累。
這就是我這10年來對興趣班選擇的心得。
總而言之,就是要觀察孩子的表現,學會興趣班上的斷舍離!
希望對你能有所借鑑!^_^
憨爸,一位矽谷工程師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資源,專注於英語、數學、科學啟蒙,一定讓你腦洞大開喲!原創公號“憨爸在美國”(ID:hanhan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