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名校爸爸|旅居海外多年,回國我沉默了

每年暑假,都是北美華人帶娃回國的高峰期。大家不僅回國探親,還時不時回國補個課。
就連谷愛凌也不例外,還成就了一句名言:海淀10天,美國一年。
然而,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位帶娃回北京的矽谷爸爸。看看他的暑假回國“奇遇”…
海淀“奇遇記”
Q
讓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受訪者
A
刀哥——MIT理科博士,科研牛人。當年靠自雞,拿下哈佛,斯坦福和MIT 三校offer. 育有一女,暑假帶娃回國探親。
01
我見識了“新型”暑假集訓 
Q
你好刀哥,都說Sunnyvale是北美雞娃中心,海淀是宇宙雞娃中心,可以跟我們分享分享回國趣事嗎?
A
嗯,有這種感覺。都是高知一代聚集地,大家都吃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紅利。對二代的教育格外上心。
我家小孩8歲,美國2年級。正好親戚家小孩在海淀,同齡。這次回國,聊了一些。發現海淀不少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會一元二次方程了。雞兔同籠是他一年級就學了的。這種“超前”的進度,著實讓我震驚。
(圖源:《小捨得》劇照,版權屬於原作者)
Q
哇,我記得一元二次方程是80後初中才接觸的。雞兔同籠也是那個年代三年級會講到的。
A
是的,回想我的8歲,還在玩兒泥巴呢。
所以感覺這種超前進度已經到Next Level了。其實矽谷也有不少家庭卷AMC和袋鼠數學,不過這個數學知識性的強度,海淀還是更厲害。而且在一些學校具有普遍性。
(圖源:《小捨得》劇照,版權屬於原作者)
Q
那您觀察到的他們暑假有什麼不同呢?會不會和咱們小時候一樣,喜歡“彎道超車”?加大力度“往前趕”呢?
A
這個,還真挺多的。
比如我家親戚的孩子雖然沒有線下補課,但是家裡報了一個線上思維課。這個思維課我感覺就是數學知識的變體。它一天是6小時。上午3小時,下午3小時。我讓孩子和她哥一起聽了一天。孩子晚上跟我說,她要累死了,明天再也不去找哥哥了。第一個小時很有趣,後面就根本不想動了。
說實話,我也是懷著回國找個什麼班,把孩子放那鞏固一下數學或者學學中文。
第二天,我就陪著她倆,觀察了一下這個數學思維課。這6個小時裡面,有二三年級數學的相關運算,巧算,還有一些延申的奧數問題。
時間確實很長,感覺這是一個國內給雙職工父母的“遠端家教”。6個小時,一個老師教學,另一個老師會密切關注鏡頭前每個學生的動態。
Q
哇,聽起來和我們小時候好像不一樣了。以前家長上班了,還可以偷摸看電視看小說。這種電子家教,完全沒辦法在家“放羊”了。
A
是的 相當於父母找了個遠端家教6個小時盯著孩子聽課做題。
8歲-9歲的孩子,要這麼坐幾個小時。而且一週連續5天。我家孩子差點兒崩潰了。但親戚家孩子是真的能坐得住。看得出來,應該也是學校練出來了。
(圖源:Reuters,版權屬於原作者)
02
內卷超過我的想象
Q
這個強度超出了你的想象。美國不這樣嗎?
A
我感覺2小時以上,對孩子的強度就很大了。
說實話,我們住的學區也挺雞的。但是這種雞和海淀比,還是不同的。畢竟孩子平時3點不到就放學了,其他時間是在參加體育活動。很少和他再花時間補充知識。
我的本意是帶孩子回國學學中文,也鞏固一下數學。但我太太瞭解了幾個培訓班。發現他們講的內容已經遠遠超過美國2年級的教材。機構建議我們,把孩子送到中升大的班上旁聽就是了。
(圖源:Reuters,版權屬於原作者)
Q
中升大是什麼?
A
就是幼兒園中班升大班。會有基本的識字和算數。如果只是想掌握學科內的知識。老師覺得幼兒園和學前班就足夠了。
Q
那聽起來,差異很大啊,後來孩子學了嗎?
A
數學思維我們真不敢報。
後來報了一個學中文的。一節課是2小時。其實我覺得還是很長。不過孩子居然還挺適應。因為看不到其他小朋友比她小多了(笑)她學中文還挺來勁。我們回美國也在繼續上網課,比美國的中文網課進度快,資訊量更大。但因為上課有國內小朋友互動,她反而更喜歡。
Q
那您覺得如果您在海淀養孩子,會不會也和其他家庭一樣雞?2小時的語文可以適應,說不定6小時的數學也能適應?
A
應該不會吧。太捲了。
(圖源:Reuters,版權屬於原作者)
Q
這次回國還有什事情讓你覺得意想不到呢?
A
感覺比10年雞娃氛圍更厲害。
另外所有學科外的興趣班價格都比矽谷貴啊。在美國 一個月我們花150-200刀就能長訓。非矽谷地區,很多幾十美元就可以在社群的體育館天天遊。但北京,我們親戚報的游泳價格是300/一節課。一個月下來是1000+美元。這個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畫畫,藝術體操,跳舞,凡是是有點兒資歷的老師教的,都比美國貴。
Q
聽起來國內消費更高?
A
感覺是分領域。比如教育培訓類。興趣班這些領域,國內的父母應該非常願意掏錢。他們的未雨綢繆是為升初中做準備。似乎是初中的選拔導致了大家都在想各種方式卷。培訓的價格就高了。也許其他城市沒那麼高。
但吃東西是真的便宜又方便,選擇多,新式菜品也不少。我家孩子說以後每年都想回國。國內東西太好吃了。
03
和美國的差異 
(圖源:Reuters,版權屬於原作者)
Q
看到海淀這個狀態,你會有擔心,比如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會落後嗎?
A
emmm, 我覺得不會啊。
其實就我個人經歷而言,我小時候吃了很多苦。現在,我是比較prefer快樂教育的。就是妹苦別硬吃。沒有考試,不要硬機械刷題。
認知和學習可以慢慢提升。成功是多樣性的,沒有單一衡量標準,人生也是分階段性的,不可能永遠是最卷的人活得最好。
舉個例子,我當年在MIT讀博士的時候,會教本科物理基礎課。網上有不少人,都說中國學生小學的數學基礎紮實。
然而在我的課堂上,很多美國學生表現非常優秀。而我相信 他們小時候是沒有經歷“瘋狂超前和瘋狂刷題”的。“超前”對於我也是很陌生的。因為我小時候讀書晚,家裡也沒空管我,哪有什麼超前。
但是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投入很多時間。比如看很多雜書,自己做小玩具,或者解決一些很難的數學題,都讓我覺得快樂。我的快樂不完全來自“刷題和自雞”。
(圖源:Reuters,版權屬於原作者)
Q
那麼,據您觀察,美國這邊的氛圍相對輕鬆,沒有這麼卷嗎?不少人說矽谷已經是第二個海淀了。
A
當然當然,其實矽谷也開始捲了。有很多機構開始向國內靠攏。比如開始刷題 刷各種競賽。我太太前段時間還跟我說,很多廣告都打到媽媽群了。好像報班的,大部分還是華人。

Q
據說矽谷有些高中被戲稱美國衡水中學。大環境如此,您會考慮報班或者自己在家雞孩子嗎?
A
我感覺我雞不了孩子。哈哈哈哈。
我曾經給孩子講過雞兔同籠。但他不停的問我爸爸為什麼要把雞和兔子關在一起。我家孩子從小對生物特別感興趣,她數學在學校一直是Math Club的,但我們在家是沒有給她做過額外的啟蒙,也不另外講任何知識點的。甚至寫作業也必須控制在40分鐘內。我們更看重她是否能保持做事的專注力和培養毅力。
我和他媽媽的共識是知識點是可以慢慢積累的。現在一股腦倒進去,感覺和AI大模型被倒入知識點,好像一樣。甚至人腦還不如AI 能準確計算,準確背誦,準確識別。
我們希望她活得更加“生動”一點兒鬆弛一點兒。能在時間上有自己有安排的能力,長大對自己的職業,也有自由選擇的能力,而不是外部強加給她一個workload. 最後她也許能成為學霸,但是她不一定有獲得感。而這種情況,我們在學校經常發現。一個成績好的學生,ta不知道今後應該做什麼。
不輕易破壞孩子的思維,不打擾她的成長節奏。特別是愛好和創新意識。給她時間留白和玩兒。我的“謬論”是:一個連玩兒都不會的孩子,ta以後是很難找到人生樂趣,也很難成功的。
04
明年暑假
Q
謝謝您的寶貴時間,最後想問:您明年還會考慮帶孩子回國報個班什麼嗎?
A
會的會的。我覺得數學語文變形的課程我可能不會考慮。但一些短途夏令營,博物館一日遊,能讓她沉浸在中文語境下的,都可以。
而且,她對中國各種吃的很感興趣,邊看菜譜邊學點兒中文,也挺好。我們很期待明年回國,去其他城市體驗不同的城市文化。謝謝。
-The End-
本期採訪來自網友真實分享。
本文編輯——貓媽:
深耕教育爬藤10年+,
現居加州,供職藍絲帶公立小學。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

快加星標,找好吃的不迷路👇
*本文為吃貨轉載文章,
僅為傳遞、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行為的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