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食品召回數量大幅攀升,這10種食物是否經常塞進你家冰箱

近日,《消費者報告》釋出最新分析,指出2024年食品召回數量因細菌汙染問題大幅攀升,漲幅高達41%。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成為引發食品召回的三大“元兇”,給公眾健康帶來潛在威脅。

該報告綜合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以及農業部的資料,從疾病案例、死亡人數、疫情擴散範圍、召回次數和召回食品數量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最終列出了2024年最危險的10種食物。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尤其是美食愛好者們,需格外留意這些食品的食用安全。
1. 熟食肉類(Deli Meat):在各類熟食肉類中,李斯特菌和沙門氏菌頻繁現身。2024年官方資料顯示,因食用受汙染熟食肉類,共有165人患病,87人住院,10人不幸死亡。熟食肉製品在加工廠、熟食櫃檯等環節極易受到汙染。為降低風險,最保險的食用方式是將其加熱至冒煙;若無法加熱,儘量選擇預包裝的冷切肉。
2. 黃瓜:黃瓜的主要風險在於沙門氏菌汙染。2024年,黃瓜引發了664起病例,其中173人住院,所幸無人死亡。消費者在選購時,應挑選表皮完整、沒有磕爛的黃瓜。儘管清洗和削皮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風險,但無法完全去除細菌。
3. 生牛奶(Raw Milk)與生牛奶乳酪(Raw Milk Cheese):生牛奶及生牛奶乳酪的主要風險為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感染。2024年,相關病例達182起,29人住院。為保障健康,應避免飲用生牛奶;對於生牛奶乳酪,最好選擇放置60天以上的產品。
4. 科蒂賈乳酪(Cotija)與菲士哥乳酪(Queso Fresco):這類高水分、低酸度的乳酪是李斯特菌滋生的溫床。2024年,因食用這兩種乳酪,出現26起病例,其中23人住院。建議消費者少吃此類乳酪,若要食用,最好做熟後再吃。
5. 雞蛋:雞蛋的主要風險同樣是沙門氏菌。2024年,雞蛋汙染導致93人患病,34人住院。消費者務必丟棄破殼蛋,處理雞蛋後要及時洗手,烹飪時確保蛋白和蛋黃完全凝固。
6. 洋蔥:洋蔥的主要風險是大腸桿菌汙染。2024年,洋蔥引發104人患病,其中1人死亡,34人住院。洋蔥內層相對更安全,建議儘量避免生吃外層洋蔥。
7. 綠葉菜:大腸桿菌也是綠葉菜的主要風險。2024年,綠葉菜汙染造成117人患病,1人死亡,36人住院。消費者可優先選擇水培種植的生菜,這類生菜受動物糞便汙染的風險較低。
8. 有機胡蘿蔔:有機胡蘿蔔同樣面臨大腸桿菌汙染風險。2024年,因食用有機胡蘿蔔,48人患病,1人死亡,20人住院。為確保安全,建議將有機胡蘿蔔烹飪後再食用。
9. 有機羅勒:有機羅勒的主要風險是沙門氏菌汙染。2024年,有機羅勒導致36人患病,4人住院。香草類植物(如羅勒)容易受到汙染,消費者可透過徹底沖洗並加熱的方式降低風險。
10. 熟禽肉與熟肉製品:熟禽肉與熟肉製品的主要風險是李斯特菌。冷凍熟食在食用前務必徹底加熱,切勿圖省事直接食用。
食品安全無小事,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提高警惕,遵循正確的食品處理和烹飪方法,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