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注意!香港這批食物千萬別吃,可能致命!

就在昨天(2月23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釋出了一則重要訊息,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
(圖:香港商報
該中心呼籲市民切勿食用一批來自法國的進口生牛奶芝士,原因是這批產品可能受到了“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汙染!
(圖:U Food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切勿食用此物
據悉,這批問題芝士目前正在法國及其他國家進行緊急回收處理。
(圖:香港商報
該批生牛奶芝士的批次編號為366,每包重達1.8公斤,由“Chef's Garden Limited”公司進口,並在“Feather & Bone”店鋪出售。
(圖:香港商報
食物安全中心經過初步調查後發現,進口商曾進口了屬於受影響批次的8塊芝士,總重量約13.7公斤,並已分配至零售商進行銷售。
所以,如果有市民購買了這批問題芝士,可以在辦公時間內致電進口商的熱線2819 7500,查詢相關產品的回收事宜。
(圖:東網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起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前,香港已出現過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案例!
三名醫生感染
通仔梳理了上次感染事件的時間脈絡:
這三位醫生分別在本月的4日、6日及10日,陸續出現了發燒、腹痛以及腹瀉等症狀。
(圖:香港01
其中,最先發病的醫生在2月4日便顯現出了病徵,2月6日緊急前往急症室求治,然而,他在2月7日不幸離世。
(圖:香港01
有專家對此情況表示了極度的“罕見”。
(圖:晴報
當時,這位醫生抵達急症室時,已經神志不清,血壓及血氧水平極低,生命垂危。
(圖:香港01
醫院迅速行動,立即為他進行了氣管插管以維持呼吸道通暢,並輸注了兩種抗生素及氧氣,緊急轉入ICU,全力以赴進行救治。
(圖:香港01
然而,遺憾的是,他還是在入院後的24小時內去世!
專家表示,對於一向身體健康、沒有長期疾病的人來說,因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而致死的情況,實在是太過罕見了。
(圖:星島頭條
至於具體的致病緣由,專家表示還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而關於感染源頭,或許需要透過一定程度的解剖,才能揭開這背後的真相……
(圖:東網
如何預防?
通仔注意到,不少網友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和我們日常提及的“大腸桿菌”之間的區別感到困惑。
(圖:網路
那麼,它們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其實是無害的,它們與我們和平共處,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圖:香港電臺
然而,有些特殊的大腸桿菌菌株,比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卻能產生強烈的毒素,引發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
(圖:星島頭條
這種病菌可不挑人,無論年齡大小,即使是身體健康的兒童和成年人也可能受到嚴重感染。
(圖:明報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主要透過食物傳播。
比如我們吃了生或未經煮熟的絞肉、受汙染的蔬菜水果,或者是未經消毒的奶製品等,都可能中招。
(圖:星島頭條
而且,這種病還可以透過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所以防範工作得做足。
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後,潛伏期大約是3至8天,通常3至4天就會發病。
(圖:星島頭條
治療方面,主要是採取支援性治療(幫助身體恢復、維持身體基本功能的治療)
如果患者腹瀉嚴重,最重要的就是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脫水。
如果病情發展到溶血尿毒症,可能還需要特定的醫療支援和輸血治療。
(圖:星島頭條
其實,預防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和預防其他食物傳播疾病的方法大同小異。
大家須注意個人及食物衛生:
1.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
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徹底煮熟(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圖:星島頭條
2.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處理生的肉類或家禽後、如廁或更換尿片後和接觸動物後,都應該用梘液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圖:星島頭條
3.進食和飲用已徹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
烹煮或翻熱食物時,須確保其中心溫度達至70°C或以上並維持至少30秒。
(圖:星島頭條
4. 避免進食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未經煮熟的食物。
5. 如出現懷疑受到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腸道病徵,特別是出血性腹瀉,應立即求醫。
根據政府食安中心資料表示,就爆發資料進行的分析發現,全球最常見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來源是牛肉,其次是農產品(蔬果)和乳製品。
(圖:香港01
而且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若汙染了冷藏食物,則在冷藏的環境下仍可存活。
所以大家在進食冷藏食物前,最安全的方式是確保食物完全煮熟再食用!
最後,通仔想說:食品安全無小事!如果大家有更多關於食品安全的小知識,也可以在評論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