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修養好不好,全看身上這五處

擊上方加入

中國商界老闆學習社群

“人的修養往往在不經意的言行舉止中體現。”
一個人的外表可以精心打扮,呈現出一副優雅的姿容。
但再好看的相貌,也掩蓋不住一言一行中暴露的修養。
一個人的修養好不好,全看身上這五處。
01
嘴:出言有尺
古語云:“言出如箭,不可亂髮;一入人耳,有力難拔。”
說出去的話就像射出去的箭,話一齣口很難收回。
一旦說錯了話,就有可能傷人於無形。
學會嘴下留情,懂得體諒他人,則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好好說話,不僅能愉悅自己,更能溫暖他人。
涵養一張有情的嘴,不揭他人短、不語狂惡言,自然厚德載物,積德積福。
02
眼:擁有包容的眼光
周國平說:“一個人如何對待持有不同觀點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種觀點,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一個人若能容人容事,那麼他與人相處的過程,必定非常和睦。
不必求同,但求包容。不強求改變別人,而是尊重彼此的不一樣。長此以往,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覺生活明朗,萬物可愛。
03
耳:懂得傾聽
真正的智者,絕對不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
而是善於默默傾聽,不管什麼事,都三思而後行。
只有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不足。
謹言慎行,方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將自己的路越走越順。
莎士比亞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凡事需要多聽少言。”
懂得傾聽,是一種涵養,一種智慧,一種高情商。
與其多說,不如多聽,不動聲色間,靜靜努力,靜靜收穫,成熟成長。
04
心:修一顆恕人之心
“恕”從字面來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意思是,對待他人的心,就像對待自己的心一樣。
清代有兩位傑出的畫家,一個是金冬心,另一個是王錚。
金冬心除了精湛的畫技之外,更有謙和待人的雅量,因此深受世人的敬重。對此,王錚一直心存嫉妒,處處針對。
在一次聚會上,大家以柳絮為題作詩。王錚有意爭先,脫口而出:“飛來柳絮片片紅。”
柳絮明明是白色的,怎會是紅色?正當眾人面露譏嘲之色時,金冬心卻拍手叫好,在其之前附上一句“夕陽返照桃花渡”。
眾人細品之下發現:在夕陽的映照之下,柳絮自然變成紅色了。一句話解了王錚的尷尬。
《菜根譚》有言:“以寬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萬物,方能恩澤良久。”
只有修得寬容之心,才能容萬事之苦,平悠悠之煩,助人生順遂。
反之,心胸狹窄的人,自私算計,分毫都要同人計較,凡事總是先考慮自己,腳下的路自然會越走越窄。
餘生,修一顆恕人之心,得饒人處且饒人,心態好了,生活就順了,前途也一片明媚。
05
行為:多行善舉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你付出的一切善意,總有一天會折回到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好運氣都來源於自己不經意的一次善舉。
正如《禮記·訪記》中的一句話: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
有德行的人把別人看的很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輕,凡事先考慮別人,後考慮自己。
為人處世,不把自己的需要當成天經地義,不把別人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端正自己的行為,多行善舉,多存善念,才是最應有的修養。

END

注:本文轉載自網路,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絡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點贊”是喜歡,“在看”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