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遇見 · 主播 | 週週
來源 | 讀書369(ID:dushu369com)


前段時間,去看望生病的大姑,她拉著我說:
“透過這次生病,我算是看清了很多人,深刻體會了什麼叫‘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大姑一直是個熱心腸的人,身邊人有什麼能幫的她都會盡量幫。
前幾年她退休了,退休金8000多,生活過得也算滋潤。
可天有不測風雲,某次體檢中,發現她肝臟部位有個陰影,初步懷疑可能是肝癌,需要進一步檢查。
她很擔心,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幾天下來人瘦了一大圈。
樓下的李姐來串門,看她如此憔悴,問她怎麼了。
大姑本來就心情焦灼,也想找人傾訴下心底的煩悶,就把情況如實說了。
李姐先是安慰了幾句,讓大姑放寬心,不會有什麼大事的,接著話鋒一轉:
“我這兒有種保健品,包治百病的,小區的老頭老太太都在吃,你看一個個精神頭兒多好。你這就是小病,吃了我這保健品,不用去醫院,絕對藥到病除。”
大姑雖然因為病情沒確定有些慌張,但還是有理智的,知道這都是騙人的假話,就婉拒了李姐。
後來,大姑換了好幾家醫院做詳細檢查。
在等結果的過程中,李姐天天來找她,張口閉口就是“現在醫院都沒啥用,還不如吃我這保健品呢”。
本來就很難受,還天天聽李姐推銷,大姑一氣之下和她吵了一架。
一天,大姑出門扔垃圾,發現很多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
她問了一個相熟的人,才知道是李姐在小區裡散佈謠言。
說大姑得了癌症,沒幾天好活了,還說這不是普通的病,傳染性很大,大姑天天在小區裡晃悠,就是想傳給別人。
聽說這些謠言後,大姑氣得渾身發抖,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平日裡熱心對待的鄰居,竟然會如此惡毒地詆譭她。
萬幸,最終檢查結果出來,發現肝臟上的陰影只是個囊腫,做個小手術切除就可以了。
經此一事,大姑徹底寒了心,她無奈地說:
“生病這種事,真的不要輕易告訴其他人,因為這世上真的希望你好的人沒幾個,說得多了,只會給自己招惹麻煩。”
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句話:
“人與人之間還是剋制為妙,仔細想想,哪次滔滔不絕後,帶來的不是悔恨?”
話說得越多,是非就越多。
這世上最悲哀的就是,很多時候,你的苦難和痛不欲生,只是他人的談資。
人活於世,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要高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不是所有真心都能換來好結果,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回同等的關心,這就是人性。
對自己的病情、私事三緘其口,不是冷漠與疏離,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只有剋制自己的表達欲,學會沉默,才能給自己留出時間和空間,治癒自己。


張口閉口就是“病”,只會惹人煩
稻盛和夫說:
“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難者一樣,急著告訴所有人你的不幸。”
人們的同理心都是有限的,開始時可能會同情你的遭遇,時間一長只會感到厭煩。
村裡有個獨居老人王大爺,上了年紀後身體慢慢變差。
他整天和村裡人唸叨,說自己這兒疼那兒難受的,快不行了。
村裡人都很同情他,會給他送藥安慰,還經常喊他去家裡吃飯。
可王大爺身體一直不見好,每次和人聊天,幾句之後就扯到自己的病情,越說越起勁,不停抱怨、唉聲嘆氣的,弄得其他人心情也很差。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幹,哪兒有空聽他這些負面情緒,都心生厭煩,漸漸不再搭理他。
有一次,王大爺有事要找鄰居,剛敲開鄰居家房門,話還沒說呢,就被趕了出去。
鄰居以為他又是來講自己病的,直接說:
“我們又不是醫生,你自己的病,自己想辦法解決,別再煩我們了。”
他愣在原地,心中五味雜陳,終於懂了:
自己的習慣性訴苦,給他人帶去了多大的壓力。
從那之後,他不再天天唸叨自己的病,開始學著照顧自己,消化情緒。
人一定要明白,這世上,終究是感同身受少,冷暖自知多。
無數真實案例向我們證明:
永遠不要向別人透露你的痛苦,因為80%的人不關心,剩下20%的人在看你笑話,很少有人真的能共情你的遭遇。
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難過時,希望有人安慰;
疲憊時,渴望有人陪伴;
委屈時,盼望有人理解。
但往往事與願違,不僅得不到想要的,反而讓自己更加痛苦。
想起了魯迅先生《而已集》裡的那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在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沒有人有義務一直安慰你,沒有人樂意充當你的情緒垃圾桶,千萬不要把自己活成祥林嫂,讓周圍人反感。
與其不斷訴苦,時時抱怨,不如坦然面對,想辦法解決,活成自己的擺渡人。


最好的良藥是心態,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通常大半是受情緒的影響最為有力。情緒的作用,是來源於生理稟賦,是由於身體內部健康狀況的作用。換言之,健康與不健康,和情緒關係很重要。”
年輕時的曾國藩,意氣風發,才華橫溢,一心想要施展抱負、整頓官場。
故而常常直言不諱,甚至有些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
咸豐七年,曾國藩回家奔喪,卻被朝廷趁機剝奪了兵權。
他情緒失控,感覺自己被拋棄,滿腹委屈,心情鬱結,日積月累,終於釀成大病。
家人遍訪名醫都無計可施,關鍵時刻,一個醜道人給出了指點:
“岐黃醫世人之身病,黃老醫世人之心病。改行黃老之術,則心可清,氣可靜,神可守舍,精自內斂,百病消除,萬愁盡釋。”
他推薦曾國藩再讀《道德經》。
曾國藩也領悟了自己的病是心病,此後逐漸放寬心胸,調整心態,病也慢慢好了。
周國平曾說:
“人的身體是受心靈支配的,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
心煩意亂,疾病不請自來;
心平氣和,百病皆能平息。
人生下半場,一定要懂得,最好的良藥是心態,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1.停止抱怨,允許一切發生
抱怨,本質上是折磨自己,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中。
人生變好,是從戒掉抱怨的那一刻開始的。
如果不滿現狀,就去改變;
如果無能為力,就去接受。
始終相信:無常是人生的常態,不必焦慮,看淡事與願違,放過自己。
2.養好習慣,塑造強健體魄
管住嘴,按時吃飯,營養均衡,少吃不健康的食品,不要吃太飽,八分飽最宜。
邁開腿,堅持運動,鍛鍊身體,制定明確的運動計劃,找尋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睡好覺,規律作息,休養身心,高質量的睡眠有助於保持一天的活力,調節心情。
3.充實生活,培養積極心態
別悶在家裡,多出去走走,爬山、旅行,呼吸新鮮空氣,開闊視野,感受生命。
培養新的愛好,讀書、畫畫、寫作、攝影等,在喜歡的事情中,重燃生活的希望。
豐富社交圈子,多和老友聚會,或是參與社群活動、廣場舞隊等,讓自己忙起來。
▽
季羨林先生在《悲喜自渡》中說:
“人間萬千光景,苦樂喜憂,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愛莫能助。”
人生太短暫了,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與其奢求他人的關注與在意,不如將視線放回到自己身上。
做自己的醫生,鍛鍊好身體,收拾好心情,管理好生活,打理好自己。
珍惜當下,以健康的姿態,微笑面對未來的每一天,才算不負此生。
點亮在看,與所有人共勉。
作者:遇見。來源: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絡讀書369。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