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破解美國的港口停靠費!

前段時間,美國計劃出臺一個政策,擬對中國製造的運輸船徵收高額靠港費,單次最高可達150萬美元。
美國無非就2個目的,一是搶錢,根據美國方面的計算,此舉將每年為美國增收520億美元;二是想打擊中國造船並振興美國造船業,由於靠港費,很多公司就會棄用中國船而用美國(它國)船。
對此,很多人認為可以對波音飛機如法炮製,是否可行就留給讀者盆友思忖。
作者有一個想法,對遵守上述美國規定的公司對等加錢,比如美國收150萬美元,我們也單次收150萬美元。
如果不這樣做,海運公司就會棄用受限的中國船而採用不受限的美國(或它國)船,對中國造船業造成打擊,這正是美國要達到的效果。
但若是中國也對等加錢,為了規避中美雙方“加錢”,船運市場就會一分為二,去美國的船跟去中國的船。
對於中美之間的貿易,由於直航難以兼顧中美,海運公司就會進行轉運。比如中國對美出口,先使用“去中國的船”進貨,拉到第三方港口卸貨後裝上“去美國的船”,然後運到美國交貨。此間產生的港口轉運費,最終都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推高美國通脹。
當然,中國自美進口也是一樣的,但中國自美進口遠小於對美出口,因此受傷會輕很多。既然是鬥法,就不要指望只傷別人而自己不受傷,只要讓對方受傷更重就行。
▲國際海運 影片截圖
對於中美以外的國家如歐洲,同中國則使用“去中國的船”,對美國則使用“去美國的船”,分開搞,進行直接運輸而不必轉運,中美皆不受影響。
中國進出口量都非常巨大(海運蛋糕巨大),中國製造的船物美價廉,中國商品也物美價廉,這些優勢一定會促使“去中國的船”的形成。
如此操作,就能讓美國受重傷而中國只是輕傷,總比目前的美國政策只讓中國一家受傷好得多。
包括這段時間出現的美國零售巨頭向中國供應商壓價,想將美國關稅轉嫁到中國供應商,其實也可以採取類似手段,你從中國企業那裡壓低多少,我就給你加多少稅,保持其進口成本不變,最終將特朗普加的關稅都讓美國消費者承擔,推高其通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