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素有“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之稱。在法國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法國人對於自己的語言,那可是相當執著——
平常在街上問路,要是用英語,很可能換來路人的白眼;但用磕磕巴巴的法語提問,反而會收穫好心人滿溢的熱情……主打一個可以不熟練但必須得開口說!

法國人對法語有多少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尊重,對英語就有多少嫌棄:《法語歷史辭典》的作者阿蘭-雷伊在日內瓦大學四百五十週年校慶儀式上的講話中專門提到,英語實際上是“奇怪的混合物”,其中大多數關於知識、文化、社會組織的詞彙,都來源於法語;
語言學家謝爾齊葛里尼(Cerquiglini )還專門出版了一本名為《英語並不存在,它是洋涇浜法語(La langue anglaise n’existe pas, c’est du français mal prononcé)》的書,來“蛐蛐”英語對法語的各種“拿來”和“借鑑”……

這麼傑出的語言,自然要被好好傳承下去——
根據法國法律規定,要想在法國申請居留證,必須要簽署“融入合同”並承諾會學習法語,法語水平應該達到11-15歲初中生的水平;而要想申請法國國籍或者取得長期居留權,則需要參加語言測試,並且證明其擁有更高的法語水平。
對於這些語言測試的難度,各方的說法也不盡相同:據將於今年年底前生效的新移民法案的影響報告資料顯示,這些語言測試正在變得越來越嚴格,而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可能導致約60,000人被法國“拒之門外”。

對此,法國新聞廣播電臺還專門進行了一項調查,並派出了10名法國志願者接受挑戰,這其中還有一人是法國文學本科生。結果,其中5人都未能透過筆試,僅僅通過了口試。也就是說,這5位法國人都未能達到取得本國國籍所應擁有的法語水平。
本來自信滿滿參加考試,結果這一波直接被“原地開除國籍”,也是給志願者整不會了……其實,這倒也不能怪應試者——畢竟,法語語法的複雜是眾所周知的,陰陽詞性、數不清的數字、各種動詞變位……想想都讓人頭疼。
對於很多在法國生活多年,但未接受過系統法語教育的移民來說,這樣的境況正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出生於葛摩的瑪麗安娜已經來法國十年了,目前從事清潔工作。她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在日常交流裡完全沒問題,但始終無法透過筆試:“主要的問題是我沒有時間,我沒有在法國學習過,自然也無法達到所需的水平。”

Thot是一所致力於幫助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學習法語的語言學校,學校教師菲利克斯·蓋永(Félix Guyon)也坦言:“對於大多數希望得到國籍或者長期居留證以留在法國的外國人來說,這個語言水平的要求實在是過高了。”法語協會的協調員兼老師克洛伊也表示:“其實有些人法語說得很好,每天都在工作中與人正常交流,但他們卻無法透過這項考試。”
不過,雖然投訴鬧得轟轟烈烈,但政府部門對此卻一點都沒有鬆口的意思。法國保守黨內政部長布魯諾·瑞泰洛(Bruno Retailleau)上個月就對此評論道:“如果一個外國人已經在法國合法居住了幾年,卻不會說法語,那一定是因為他們努力得不夠。”而法國移民與融合辦公室主任迪迪埃·萊斯基更是表示,法國的要求並不是“特立獨行”,許多鄰居(如德國)也有著相當高的語言水平要求。

他強調:“整個系統的設計就是為了讓人們有責任感,並幫助他們融入法國社會。大家應該對人們有信心——畢竟,他們有三年的時間來達到最低標準,然後就可以更新他們的居留許可了!”
其實,法國政府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不會說法語,那就努力學;實在學不會,那就別來!
一方面,這一規定被許多移民和保護組織猛烈抨擊,他們指責法國政府強硬、不近人情,完全沒有考慮外來移民的生活處境。很多人連維生都相當艱難,別提抽時間學習語言了。並且,參加一次語言測試就需要繳納100歐元的費用,他們認為政府這是變相從他們身上收取“移民稅”、補充財政虧空……

另一方面,許多法國本地居民卻對此表示支援——他們認為,在這樣的嚴苛要求背後,其實蘊藏著法國人對自己語言和文化深沉的熱愛與期許。無論你是移民還是本地人,語言都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而是融入這片土地、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標誌。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些考試和規定既嚴苛又不近人情,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們也可以是鼓勵每一個來到法國的人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動力。畢竟,正如古語所說,“入鄉隨俗”,只有真正用心去學習,才能獲得這片土地的溫暖和歸屬感呀……
-END-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feb/14/french-citizens-would-fail-language-tests-for-foreigners-seeking-residency
文|鮮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