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頂級的養生:好好吃飯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柘林
來源:讀者(ID: duzheweixin)
愛人如養花,愛己亦如是。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素年錦時朗讀音訊
電視劇《四重奏》中,有一句臺詞引發過很多人的共鳴:“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人生艱難的時刻,一碗熱乎乎的食物吃下去,既溫暖腸胃,也溫暖心肺。
好好吃飯的人,總是有希望令自己更好地生活下去。
01
  • 好好吃飯,是對身體最大的尊重。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好吃飯則是對這筆本錢的最佳投資。
許多人為了追求事業成功,常常忽略了身體的需求,飲食不規律,甚至用快餐、泡麵等垃圾食品度日。
長此以往,不僅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各種健康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朋友劉勇堪稱“最佳勞模”,他每天為了工作忙得團團轉,飯也吃得不規律,經常是有一頓沒一頓的。
有天半夜,劉勇感覺胃很不舒服,隨之就疼醒了。與之相伴的還有出虛汗、四肢無力、嘔吐等症狀。
他本能地想扛一扛,還是與他合租的室友硬拉著他去了醫院。一查,他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
這一來,花錢不說,往後的飲食起居都要格外小心,生怕病情再繼續發展。劉勇這才意識到,自己以前對身體太虧待了。
“以前總覺得自己還年輕,一兩頓沒吃好沒什麼,生病了才明白,身體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
好好吃飯,不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是對身體最基本的呵護。
身體機能的維持和各項工作的運轉,都要依靠食物來提供熱量。
飲食清淡,就不會加重腸胃的消化負擔;營養均衡,就能全面地滿足身體所需;不暴飲暴食、三餐規律,就能向身體發出明確、積極的訊號。
“愛人如養花,愛己亦如是。”
好的身體,才能鍛造健康的靈魂。
否則,等到肉體一消亡,一切偉大的思想、精妙的思維,所有的理想、抱負,都成了空中樓閣。
腸胃,是對情緒尤其敏感的身體器官,好好吃飯,善待自己的身體,才能走向更積極的人生。
02
  • 好好吃飯,是最易獲取的幸福感。
幸福是什麼呢?我們問了人工智慧,它的回答如下:
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通常與滿足感、快樂感和內心的平靜有關。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有所不同,因為它涉及個人的價值觀、生活經歷和期望。
幸福可能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健康和平安、有意義的關係、自我實現、內心的平靜、持續學習與成長、經濟安全、貢獻社會。
其中,身體健康,心靈平靜,沒有疾病和災難的困擾,這是幸福的基礎。
有時候,能吃、愛吃、會吃,就是一種幸福。
張春的《各種普通食物最好吃的時刻》這篇文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我的“美食聖經”。
讀起來不僅有畫面感、口齒生津(是真的生津),還讓我學會了更多寶藏吃法。
吃貨見吃貨,總是惺惺相惜。
在看到作者說“很多東西用手抓著吃比用筷子夾好吃”這句時,我發自內心地認同。
每次媽媽做好飯、菜即將上桌的那個當口,冒著被罵的風險用手抓的那口菜,最為驚豔。
明明是一樣的菜,在飯桌上用筷子正大光明地吃,總沒有手抓的好吃。
以前總認為是冒險心思作怪,長大了才發現,好吃的秘籍,往往由以下幾點構成:
是媽媽為一家人烹飪飯菜的精心,是鍋灶火熱、廚房裡香氣瀰漫的氣息,更是家庭中“好好吃飯”這一樸素理念的貫徹落實。
《讀者》雜誌中說:
好好生活,落在每個普通人生活的註腳,就是好好吃飯。
中國人記憶中的美味,從來都不是具體指向某一種,而是統歸於一種“家”的味道。
好好吃飯,不只是媽媽的叮囑。
好好吃飯,是最易獲取的幸福。就像我們還在家中一樣。
03
  • 好好吃飯,是一個人的頂級自律。
在自媒體的渲染與資本的包裝之下,我們會很容易覺得自己應該在健康和身材管理上多費工夫。
於是,各種課程、保健品、塑身衣應運而生。
有時候,我們一邊報著價格高昂的塑身課、瑜伽課、形體課,一邊吃著各種垃圾食品、放縱餐。
一邊是及時行樂理念下的超前消費,一邊是對身體、健康、容貌的隱隱焦慮。
都說這屆年輕人信賴“朋克養生”,有時候卻在無意間落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
最後錢全花完了,身體也沒好到哪去,所謂的“精緻窮”,也多出於此。
事實上,健康管理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概念,也無需花那麼多錢。
管理自己的飲食,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三餐規律、清淡爽口,就可以讓一個人的身心都保持比較好的狀態。
具體來說,我們應該怎麼好好吃飯呢?
專門的減脂餐、輕食、以“媽媽的味道”為噱頭的昂貴餐廳不一定適合我們,它們只是滿足了你的虛榮心,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錢包掏空之後,我們往往會感覺到空虛,從而攝入更多的垃圾食品。
相反地,自己做飯,在做飯的過程中觀察蔬菜的形狀、品嚐它的氣味,感受它們如何在烹飪中慢慢發生化學變化,最後盯著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
這個過程不僅治癒,也能讓人變得踏實。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去感受生活,而不是粗暴地用食物填滿自己的胃,忽視它已經脆弱不堪的喊叫哭泣。
根據我的觀察,能夠堅持好好吃飯的人,往往對自己的生活有著更強的掌控力,也更自律。
他們往往情緒平和、性格幽默,彷彿所有難事都可以輕鬆地解決。
我關注的一位博主就是這樣,她過著極其規律的生活——
早上四點半起床跑步,晚上九點睡覺,總是自己做飯來吃,餐餐不落,吃什麼都很享受。
有網友對她的這種生活理念表示不解,她從不多說什麼,還在工作間隙考上了浙江大學的研究生……
對她來說,好好吃飯,是自律的一個註腳;對於我們來說,好好吃飯,是一個可以培養的習慣。
它無關奢侈享樂,更不必虛榮攀比,學會愛自己,就從好好吃飯開始。
好好吃飯,不只是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更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治癒創傷、強壯自己的身體,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好好吃飯的人,足以在現實的考驗、摩擦中堅強地生活下去。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兩頓。
點個在看,願我們都能珍惜自己、好好吃飯。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